近代以来,从江门出洋谋生的海外华侨华人带回了西方的建筑艺术和技术,在五邑大地建设了大量的新式建筑,这些建筑融合了中西方建筑艺术的精华和建造技术,有连绵几公里的城镇商业骑楼,有风格各异、类型丰富、数量众多的碉楼,它们散布在江门的城镇、村落,是侨乡标志性的历史文化印记和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围绕加强侨乡历史建筑保护,全国人大代表黄达昌提出了相关建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全国人大代表黄达昌

黄达昌表示,江门多年来一直高度重视相关建筑保护,包括推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和广东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历史街区,加大经费投入,通过地方立法加强保护等。然而,由于建筑数量较大,保护工作难以做到全覆盖,需要多方合力协同解决。

据统计,江门地区约有碉楼建筑4000多座,其中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所在地开平,就有碉楼1833座。骑楼、碉楼等建筑多兴建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且多为钢筋水泥结构,大部分已接近使用年限,出现不同程度的墙面开裂、渗水和门窗锈蚀严重等问题,抢救保护工作刻不容缓,但维护修缮所需资金数额巨大,单凭江门的财政能力难以承担。

为此,黄达昌建议,国家有关部门进一步关注江门侨乡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将江门具有华侨历史文化保护重要意义的“侨乡建筑保护利用”相关项目纳入国家有关奖补激励政策范围,加大中央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安排专家在江门指导开展侨乡历史文化传承试点工作,加强侨乡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保护维护和活化利用等工作,让宝贵的侨乡历史文化得以永续传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