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解决广大人民‘住有所居’的问题。”建设银行苏州分行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作为国家战略的坚定践行者,建设银行凭借30余年在住房市场的深厚沉淀和对国家住房制度改革深刻的理解,率先在这片“蓝海”起航,成了首家进军住房租赁领域的国有大行,苏州分行紧跟总行战略部署,于2017年正式布局苏州住房租赁领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要买房到建行”到“要租房到建行”,可不是一字之差的改变。“争当新金融行动的先锋队、争当支持苏州现代化建设的金融先锋队”,对于争当“两个先锋队”的建设银行苏州分行来说,如何做好“住房租赁+”的加法也是一个大命题。

住房租赁+长租社区 “靠前站”打开新视野

汾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地处江浙沪两省一市交汇的金三角腹地,属于长三角一体化先行启动区、G60科创走廊,且在上海半小时经济圈内。区内产业经济发达,有近3000家企业、4家上市公司,全国首个智能电动企业产业园、长三角绿色智能制造协同创新示范区、京东智能产业园等均落址汾湖。企业的聚集带来了区域人才需求的提升。其中,作为区域内重点引进的高科技企业,一家半导体制造企业把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关注点放在了配建的员工公寓上。“我们也一直在探索,找到服务新苏州、服务青年人居住需求的好模式,来响应苏州市政府号召,丰富苏州‘人到苏州才有为’品牌建设的内涵。”建行苏州分行看到了新的切入点——协同集团内部的建信住房服务(苏州)有限公司,发挥在住房租赁领域的资源整合和专业运营的优势,主动介入、靠前服务,围绕企业人才公寓项目,迅速规划了住房租赁合作方案,并获得企业认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1年6月,建信住房公司与该企业签约,受托运营该企业员工公寓项目,双方共同打造CCB建融家园人才公寓项目。建信住房公司为该项目开展智能硬件提档升级改造,配置智能门锁、高空抛物监测、安防监控、全天候环境质量监测等设备。目前,该项目凭借较高的建设品质和丰富的生态场景建设,得到了当地政府和企业的高度认可。

“我们采用‘生活+商业+金融’服务模式,将金融活水引入智慧园区,搭建金融生态场景,还实现了住房租赁战略的金融溢出。”记者在建行苏州分行了解到,长租社区共同建设的过程中,该行还实现了与该企业的深度金融合作。在社区服务的过程中,分行针对租户创新推出了“安居苏州卡”,配置覆盖衣食住行的七大客户权益,并协同建信人寿保险苏州公司提供租户人身意外险。同时,整合了数字人民币、建行生活App、龙支付等渠道资源,在生活区内开展商户活动,吸引绝大多数企业员工成为手机银行App活跃用户,手机银行、信用卡等个人产品全面覆盖,理财、消费贷款等个人业务份额大幅增长。新生态、新资源、新金融,长租社区的靠前服务打开了建行探索完善住房租赁可持续商业模式的新视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实上,这样的靠前尝试在此前建行苏州分行参与的多个长租社区的打造中已经展开。像此前完成的润家乐璟生活社区建设、CCB建融家园三香公寓等,在长租社区的建设中还添加了闲置资产改造的新理念。

其中,在润家乐璟生活社区的打造中,建行苏州分行联合建信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与苏州恒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上海中富旅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了苏州工业园区润家住房租赁服务有限公司,银政企合作共同推进住房租赁市场建设。公司成立后,分行为润家公司提供了超5000万元的住房租赁经营贷款额度,用于项目建设。这个以市场化方式组建、市场化模式运营、采用“互联网+租赁”线上租赁服务与线下运营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业务的社区,建筑总面积将近9万平方米,最多可容纳5000人同时生活居住,周边科技园、工厂、商业及高校机构众多,租赁需求旺盛。在直接参与社区建设的同时,建行苏州分行还深度参与社区智能化、数字化建设,为租户提供人脸支付、信用卡分期、快贷等金融服务产品,为社区商户配置龙支付、聚合支付渠道,满足商户的收单需求和社区租户的生活消费支付需求等,通过“水漫式”消费场景服务营销,构建方便快捷、质优互惠的社区生活金融消费生态。

住房租赁+大数据平台 金融科技加持的力量有多大

如果说长租社区的建设是“住房租赁+”的外向呈现,租赁房屋信息监管与服务平台等的搭建、建行楼盘大数据的发布则是“住房租赁+”的内向修炼,这其中,不仅呈现了建行金融科技的实力,也为住房租赁市场的社会化管理探索了路径。

2017年12月6日,建行苏州分行与23家大型房地产开发企业和租赁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12月17日,由建行运营的住房租赁城市运营平台上线,同期,企业租赁服务管理平台也顺利上线;2018年3月,配合昆山市政府完成住房租赁监管、企业租赁服务管理、住房租赁共享交易等三个平台的上线;与高新区和张家港市住建部门对接,由建行承建公租房管理平台的建设工作。2018年5月由市公安局、住建局牵头,建行苏州分行承建的苏州市租赁房屋信息监管与服务平台开始筹建,同年8月,平台一期正式上线运营,全面承接“331”综合整治管理工作,并于2019年初新增九小场所整治管理功能。不过1年多时间,苏州市租赁房屋信息监管与服务平台不断完善,联通互联网、政务网以及公安网,提供出租屋安全监管、交易服务监管以及行业机构监管三大监管服务,覆盖公安、住建等10多家政府部门,面向全市1000多万常住人口和全市出租房中介机构及从业人员。平台的建成,一方面帮助政府实现多部门联合整治出租屋安全隐患,提高了隐患整改效率,实现了“人房共管”的城市住房和人口管理新模式,促进了地区社会管理创新和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另一方面改变了租赁房源信息不对称、租赁关系不稳定、租赁行为不规范等现状,对苏州市住房制度体系建设,调整住房供给侧结构,解决当前房地产市场遇到的诸多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平台已覆盖苏州大市范围,实现与房屋产权登记和身份认证系统互联,结合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确保交易主体和房源真实性,解决了部分社会租赁平台假房源泛滥、信息不对称、中介行为不规范等问题;累计服务租赁企业超1万家,累计出租房源11万余套,苏州地区注册用户已超130万人。其中,面向公众的CCB建融家园住房租赁服务平台涵盖租房、出租、房源展示、房源核验、合同备案、支付管理、评价管理、租赁贷款等租赁交易各环节基本功能,依托建行全线上流程渠道资源,以共享方式向社会提供统一的个人住房租赁云服务。润家乐璟生活社区等相关房源均在这个平台发布,并依托建设银行品牌效应和广泛的物理网点,对接租赁需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过建行‘新一代’核心系统,借力‘公有云’,我们逐步构建起多个平台组合而成的住房租赁综合服务大平台,预约看房、在线签约等结合现代化技术和市场需要制定的个性化服务非常受欢迎。”建行苏州分行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方案真真正正站在政府部门角度去进行平台建设,依托平台,充分关注了与公安等政府部门在流动人口管理等方面的需求,把公共安全与交易服务两大服务集群组合起来,提供了出租屋安全监管、交易服务监管以及行业机构监管三大监管服务,覆盖政府部门、企业、个人、中介机构等,构建集平台建设、安全治理、隐患消除、监管监测、房源供给、交易撮合、金融服务在内的“全平台支撑、全链条服务、全产品配套”的服务体系,打开了新思路。

其中,凭借海量的数据积累,2018年首次推出的“建行楼盘大数据”为政府、企业及普通居民提供了住房市场行情走势资讯服务。此后,建行苏州分行又在“建行楼盘大数据”基础上,创新推出“住房租赁”相关资讯服务功能。今年1月,为进一步广泛延伸客户服务触角,围绕百姓“安居”和“消费”两大需求,建行苏州分行扩大“建行生活”App服务范围,新推出“建行找房”服务板块,涵盖住房租赁价格指数、估房价、估租金、地图找房、地图房价、房产详情、挂牌分析、城市均价走势展示等功能,进一步服务百姓美好生活。

住房租赁+普惠金融 服务的不仅仅是企业

“建设银行很支持我们这种中小型的租赁企业,有了这笔贷款我可以做一些智能化改造,以后管理起来更方便、更省钱啦。”一家公寓管理公司负责人叶先生深有感触。近日,建行苏州分行向该公司投放了分行首单住房租赁领域的小微贷100万元,让中小型租赁企业获得了新的融资渠道。

苏州地区有不少中小型住房租赁企业,管理的单个租赁项目体量不大,但经过精准的选址和灵活的租金收取方式,出租率基本保持在90%以上,运营情况良好。商业银行针对大中型租赁企业的住房租赁贷款难以惠及这类群体。记者在建行苏州分行了解到,随着保障性租赁住房作为重点发展方向,该行客户经理多次对接了解该公寓管理公司的需求,为其定制了综合金融服务方案,包括协助公寓申报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免费提供企业租赁管理平台运营,配套普惠贷款、配置以建行生活App为核心的社区金融服务活动等。如今,伴随着支持贷款的落地,公寓房源已入驻建行企业租赁平台,社区金融服务活动也将逐步展开。

把普惠金融服务的触角延伸到住房租赁领域,获益的其实不仅仅是企业。一方面,小微企业参与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建设运营,应和了“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的号召,将助力住房租赁市场形成多渠道、多元化的供给体系。另一方面,建行苏州分行通过精准服务、协同联动,不仅解决了企业融资痛点,还创新出苏州特色住房租赁融资新形态,为分行创新产品设计、丰富服务模式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借鉴。

从住房租赁融资、租赁平台建设,到创新金融服务及提供综合金融解决方案,立足发展新金融的建行苏州分行正在打破传统思维。住房租赁“+”产业园、“+”乡村振兴、“+”名城保护……该行通过“住房租赁+”连接起政府部门、制造业企业、租赁企业、中介机构、普通租户的多方需求,“跳出金融做金融”,打造出新的业务发展模式,不仅与政府多部门开展合作,参与服务智慧城市建设,还成为国计民生的服务者,将无限的金融场景融入百姓生活。

背景阅读

“作为在住房领域具有传统优势的国有大行,我们30多年实现了从‘要买房,到建行’到‘要租房,到建行’,再从‘要存房,到建行’到‘长租即长住,长住即安家’住房服务品牌理念的变迁。”3月2日,建设银行董事长田国立在国新办举行的“促进经济金融良性循环和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建设银行助力老百姓、进城务工、新市民等群体的住房需求,持续探索金融助力住房租赁新业态。

近年来,建行纵深推进住房租赁战略。加大对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公租房发展的支持力度,探索长租房运营可持续模式,助力人民群众“住有所居”。该行多个实践项目已被收录在住建部刚刚公布的第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清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截止到去年11月末,建行住房租赁综合服务平台覆盖全国96%的地级和以上行政区域,发放公司住房租赁贷款785.98亿元,依托建行子公司建信住房打造“CCB建融家园”长租社区约200个,盘活社会闲置房源接近12.6万套/间。同时建行也将属于新型城镇化范围的住房租赁业务、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业务等纳入优先支持范围。截至去年11月末,建行新型基础设施客户贷款余额超1000亿元,较年初增速超16%。这个速度高于整个贷款的平均增速。

(作者:苏州日报 杨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