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年轻人最向往的生活状态,不是辛苦奋斗十几年得来的一屋两人三餐四季,而是二十出头,就过着猫狗双全,猫慈狗孝的人生。

然而,猫和狗这两种人类最常养的宠物,对你的态度却是完全不同。你家狗子屁颠屁颠地跟在你身后,摇着小尾巴讨好你时,猫这边则是另一番景象。

猫不会讨好主人,只会慵懒地晒着太阳,在该吃饭的时候瞪你一眼,告诉你该上菜了。

可能你对自家猫主子爱得深沉,觉得它只是对你高冷,傲娇等着你宠她,但是你错了,猫主子根本就没把你当一回事,她之所以赖在你身边,不是喜欢你,只是盯上了你家的猫粮和鱼罐头。

为了混口饭吃,猫咪们进化出了熟练的人类驯化技巧,人类已经完全被它攻陷,就算知道猫主子只是想要混口饭吃,也会自愿奉献给它们小鱼干。

猫主子在享受人类侍奉的时候,有没有在意过这些供它们白吃白喝的猫奴们呢?

猫奴在猫眼里,只是一张饭票

如果说狗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那猫咪就是家里的高冷女神。对它百般讨好的铲屎官,只是一张长期饭票。

和狗相比,猫咪的高冷范儿好像是与生俱来的 / Youtube

这也许要从猫的驯化模式说起。

大约在1.5万年以前,人类还过着以狩猎为主的生活,狗便由灰狼驯化而来帮助人类了。在那时,你家狗子根本不能过着像今天这样悠哉游哉的小区遛弯生活,而是要每天跟着主人外出打猎,这样才能分一杯羹得以生存下去[1]。

相比之下,喵星人最早却不是人类家庭的一份子。学者推测,猫有意识地接近人类,不过是为了人类村落粮仓中丰富的猎物罢了[2]。

因此,依靠人类喂食的狗渐渐产生了依赖人类、顺从人类的意识。但和人若即若离的猫咪们,它们更在意的是自己熟悉的地盘和食物,而不是这块地盘上愚蠢的人类。

从黏人的程度上,就能看出猫对人是个什么态度。有超过一半的主人,会时刻带着自己的狗子四处溜达,却只有7%的猫会整天和自己的铲屎官待在一起[3]。

是这些猫认不出每天给自己喂饭的主人吗?

并不是这样,喵星人知道你就是那个每天喂饭铲屎的,它们只是懒得理你。

日本的一项研究调查显示,猫耳朵的颤动表明它们能辨认出主人的声音,只是多数情况下,它们沉浸在自己的世界,没空搭理你[4]。

也许看到这里,你已经被这莫得感情的小猫咪伤透了心,但它并不是针对你,而是因为在它眼里,你不是它的主人,可能只是一只行动迟缓的大猫而已。

狗狗知道同类与人类的不同,所以可以自由切换自己的行为模式。但喵星人面对人类和面对同类时的做法,并没有什么太大差别。

梳理自己的毛发、磨蹭我们的裤脚、发出惬意的咕噜声……猫咪们对人的这些行为,可能都是从对母猫的行为方式中衍生出来的[5]。

但机智的喵星人知道,我们不但在体型上比它们大好几倍,还掌握着它们的食物来源,所以我们大概是凌驾于它们之上的猫老大。

“大概它就是体型庞大、行动笨拙、还自愿给我喂饭的一只大傻猫吧。”喵星人斜眼看了一眼正在辛勤铲屎的你,暗自想道。

猫,从灭鼠工具人到萌宠

猫不仅傲娇高冷,而且真的是混饭吃的,一点帮不上人类的忙。可能你会为猫辩护,别看它现在是个只会睡觉的胖子,过去人们可是指着它抓老鼠呢。

我国古代就有不少关于猫抓老鼠的记载。汉武帝时的名臣东方朔就曾用猫来讽刺大将军霍去病:“骐骥、绿耳、蜚鸿、骅骝,天下之良马也,将以扑鼠于深宫之中,曾不如跛猫。”可见,当时就已经有人养猫来抓老鼠了[7]。

常识中,人们会觉得猫是抓老鼠的一把好手。

有调查显示,在1987年的中国,养猫的家庭的老鼠数量会比没有养猫的家庭低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

这个数字很大了,但这只是以家庭为单位的情况。从整体来看,猫在控制老鼠数量上的作用并不是很大。

有研究发现,由于老鼠的繁殖速度远大于猫吃老鼠的速度,猫对整体鼠群的影响可以说是微不足道[13]。

现在我们不会在路上看见窜来窜去的老鼠,还是得益于城市卫生的改善,而不是靠猫咪来吃老鼠。

现在的猫,可能根本不会抓老鼠了 / Youtube

当我们不需要依靠猫咪来抓老鼠的时候,它们也慢慢地变成了宠物。虽然说猫早在古埃及就已经被当作神来崇拜了,但是它们成为各家的“猫主子”,成为一种常见的宠物,也才这几十年的事[2]。

一直到19世纪,猫在欧美才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宠物[2]。这是因为猫是一种肉食性动物,在人类自己的温饱都难以保证的时候,是没有多余的肉食来驯养猫的。

人们在20世纪70年代才对猫的基本营养需求有了正确的认识[2]。但可能是猫主子对美食的要求实在太高,能够确保全面营养的商业化猫粮,直到最近才普遍出现。

从那时起,猫才能够在不通过狩猎来补充食物的情况下,获得全面的营养[6]。

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所以猫咪就算懒得理你,还是会不时地放下身段,蹭你的裤腿示好,这样才能潇洒地蹭吃蹭喝。虽然傲娇的它们扭过头就去舔舐自己的皮毛,尝试去除掉你的气味了。

喵星人从捕鼠者到萌宠的角色转变,时间并不长。其实猫的本性还是个猎手。

狗在玩耍时,都是一心一意地做游戏,但猫不同。猫咪的玩耍都不只是闹着玩而已,它们的游戏也是猎手的训练[2]。

当我们用逗猫棒或激光灯逗它们玩的时候,也许前一秒还懒洋洋地趴在你脚边的猫咪瞬间警觉起来,将自己切换至捕猎模式。因为在它们看来,那些小物件也许是潜在的猎物,随时会变成自己的盘中餐。

对于猫咪来说,玩耍其实是狩猎的训练 / Youtube

不过在铲屎官心中,他们软糯可爱的小猫咪,是绝对不能和凶残的捕食者联系在一起的。只要猫咪趴在他们腿边,半眯着双眼,就能萌倒猫奴们,为它做一整个下午的豪华马杀鸡。

猫对你的感情不多,但还是有的

自从发现卖萌这个技能,猫咪就从危险而机敏的猎手,变成了可爱的卖萌好手。

整体上来说,猫咪的特征和人类婴儿十分相似,因此能够激发人们的保护欲。

民族学家康拉德.劳伦兹认为猫身上具备所谓的“婴儿释出器”,即它们圆圆的小脸,肉嘟嘟的双颊,清澈的大眼睛和小小的嘴巴,都会让我们联想到人类新生儿,进而心生怜爱之情[3]。

猫咪的眼睛也是无敌的卖萌神器。成年猫的眼睛几乎与人类眼睛大小相似,但在小小的脸上,看起来更加无辜惹人爱。女孩们P图一小时发在朋友圈的自拍,效果还没猫自带的滤镜一半可爱。

光靠被动技能撩人是不够的,猫咪还有声音这个卖萌必杀技。虽然心里并没有把人当一回事,但是猫咪们还是会时不时的叫上两声,让猫奴们燃起一些希望。

猫是天生的声优,在和人类相处的过程中,猫咪学会了发出专门针对人类情感反应的叫声[8]。

有学者猜想,猫叫是在与人类的相处中,慢慢学会了类似婴儿叫声,而这会唤起成人体内令你开心愉快的催产素。在猫咪们的攻势下,猫奴们早已缴械投降,将猫咪抱在怀里,疯狂吸猫[3]。

看来,喵叫声只是猫用来“驯服”人类的一种伎俩。你对着它喵喵喵,想让它过来玩,根本就是鸡同鸭讲,不会得到什么回应。

一种说法是,猫咪因为被驯服的时间较短,它们可能无法将人类的情感理解为一种交流线索。

在人类驯服狗的过程中,人们会特别保留更通人性的狗,历经多年的进化之后,就有了现在善解人意的狗狗们。猫则因为被驯服的时间太短,不足以发展成这样的程度[9]。

不过各位猫奴们也不用太难过,虽说猫咪最初是为了食物接近我们的,但是随着时间流逝,猫咪也在慢慢和人类产生情感联系。

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做了一项实验,他们在房间的四个角落分别放置4种可能吸引猫的东西:猫喜欢的食物、猫喜欢的玩具、有猫气味的衣服、还有等着撸猫的人类,然后看猫会如何选择。

结果发现,大多数猫咪更喜欢和人一起玩,或者呆在有人的那一片区域,而不是去吃东西或者玩玩具[10]。

这说明与食物相比,大多数猫咪都喜欢与人类进行社交互动。

还有实验测试了猫和主人之间的依恋关系。发现有主人在场的时候,猫会更多的去探索环境。而且猫和主人相处的时间要明显多于和陌生人相处的时间[11]。

而且,在猫狗双全的家庭中,当狗在主人照顾自己的时候靠近,猫会有不开心的反应。可见猫对主人也是有占有欲的,它也会吃醋[12]。

你的猫当然不会像你的狗那么爱你,但是作为“室友”,它终究对你是有点感情的。

参考文献

[1]Clutton-Brock, J. (1995). Origins of the dog: domestication and early history. The domestic dog: Its evolution, behaviour and interactions with people, 7-20.

[2]Bradshaw, J. (2018). Normal feline behaviour:… and why problem behaviours develop. Journal of feline medicine and surgery, 20(5), 411-421.

[3]黄竹沁(译). (2018). 《人类“吸猫”小史》(原作者: Tucker, A.). 中信出版社. (原作出版年: 2017)

[4]Saito, A., & Shinozuka, K. (2013). Vocal recognition of owners by domestic cats (Felis catus). Animal cognition, 16(4), 685-690.

[5] Christine Dell'amore. (2014). National Geographic, What do cats think about us? You may be suprised.

[6]刘青(译). (2018). 《猫的秘密:喵星人完全指南》(原作者: Bradshaw, J. W.).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原作出版年: 2016)

[7]李湘涛.(2015).中国的猫文化. 科技智囊(10),79-83.

[8]Nicastro, N., & Owren, M. J. (2003). Classification of domestic cat (Felis catus) vocalizations by naive and experienced human listeners. Journal of Comparative Psychology, 117(1), 44.

[9]Galvan Moriah & Vonk Jennifer.(2016).Man's other best friend: domestic cats (F. silvestris catus) and their discrimination of human emotion cues.. Animal cognition(1).

[10]Kristyn R. Vitale Shreve,,Lindsay R. Mehrkam & Monique A.R. Udell.(2017).Social interaction, food, scent or toys? A formal assessment of domestic pet and shelter cat (Felis silvestris catus) preferences. Behavioural Processes(Pt 3).

[11]Potter, A., & Mills, D. S. (2015). Domestic cats (Felis silvestris catus) do not show signs of secure attachment to their owners. PloS one, 10(9), e0135109.

[12]Menchetti Laura,Calipari Silvia,Mariti Chiara,Gazzano Angelo & Diverio Silvana.(2020).Cats and dogs: Best friends or deadly enemies? What the owners of cats and dogs living in the same household think about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people and other pets.. PloS one(8).

作者:强纳森 枳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