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北京奥运会正在进行,格鲁吉亚对南奥塞梯发起军事行动,触及俄罗斯维和部队,引发俄格军事冲突。

8月8日至8月14日,俄军发起反击行动,将南奥塞梯、阿布哈兹的格军“清理”出去,格鲁吉亚失去对两地的实际控制。9月1日,这场长达20天的军事冲突结束之际,格鲁吉亚总统念叨道:美军咋还不救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1

对于格鲁吉亚,美俄两国有何利益考量?面对实力强大的俄罗斯,为何格鲁吉亚敢于发起军事进攻?俄罗斯强势反击后,会对地区局势产生怎样的影响?

格鲁吉亚背后的大国角逐

苏联解体后,为何往日的兄弟之国反目成仇,引发俄罗斯强硬的军事还击,其背后源于美俄两国地缘政治争夺的结果。

格鲁吉亚本位于外高加索三国,曾是苏联加盟国,苏联解体后宣布独立。

格鲁吉亚特殊的地缘战略位置,使它成为美俄争夺的关键地区。格鲁吉亚位于亚洲、欧洲的结合处,控制亚欧往来的通道,东面南面紧邻阿塞拜疆、亚美尼亚,西面濒临黑海,北面与俄罗斯相接。

从地缘政治角度来看,向北可以遏制俄罗斯,向南可以威慑伊朗,控制印巴,向西可以通过黑海直抵欧洲,向东穿过里海可以通过中亚与中国相邻,西南经中东可以控制地中海、红海,格鲁吉亚是扼守亚欧非三洲交通的咽喉。

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企图建立全球霸权。苏联虽然解体,但俄罗斯成为其合法继承国。俄罗斯在综合国力上已经难与昔日的苏联相比,但强大的军事实力,使得俄罗斯依旧是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大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2

美国为了维护自己的世界霸主地位,防止来自俄罗斯的挑战,从苏联解体后,通过北约东扩的手段,不断蚕食俄罗斯周边的战略空白,不断挤压俄罗斯的生存空间。格鲁吉亚位于俄罗斯的西南面,如果能将格鲁吉亚纳入北约体系,可以挤压俄罗斯西南的生存空间,达到遏制俄罗斯崛起的目的。

对于俄罗斯而言,苏联解体后已经失去往昔的超级大国地位,实际上已经成为地区性大国。在西方国家主导下的北约东扩,俄罗斯的影响力不断削减,大量的中东欧国家纷纷倒向北约阵营,使得俄罗斯的生存空间不断被挤压。

在这种背景下,俄罗斯十分重视地缘势力红线,其中格鲁吉亚就是俄罗斯的重要战略据点,是俄罗斯西南边疆抵御北约东扩的最后一道防线,对俄罗斯的边疆安全、战略部队影响巨大。

除了特殊的地缘位置,外高加索地区的能源十分丰富。格鲁吉亚所处的外高加索地区,濒临里海,历来有第二个波斯湾之称。美国能源部曾发布数据,里海的石油地质储量约为2000亿桶,占据世界储量的18%。丰富的能源,促使美国将格鲁吉亚当作重要基地,同俄罗斯战略博弈的重要据点。

南奥塞梯是格鲁吉亚的一个自治州,苏联解体后,南奥塞梯想要加入俄罗斯,1992年举行了全民公投,大多数人同意加入。这使得南奥塞梯同格鲁吉亚矛盾剧烈,爆发大规模武力冲突。

当年6月,俄罗斯同双方达成停火协议,但由于根本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之后格鲁吉亚与南奥塞梯不断爆发小规模冲突。

2003年,格鲁吉亚爆发“玫瑰革命”,萨卡什维利登上政治舞台,他放弃了原有的外交平衡政策,全面倒向西方阵营,将在任期内结束分裂局面,早日解决南奥塞梯、阿布哈兹问题作为重要目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3

尽管格鲁吉亚希望早日结束分裂局面,但效果一直不理想。2008年8月8日,在世界各国没有预料的情况下,格鲁吉亚对南奥塞梯发起军事行动,由于格军的军事行动触及俄军,最终引发了俄格冲突。

面对俄罗斯这个庞然大物,萨卡什维利为何敢于采取军事手段解决冲突?面对萨卡什维利的挑战,俄罗斯将做出怎样的反应?

俄罗斯强硬的应对措施

萨卡什维利敢于使用军事手段,解决南奥塞梯问题,其背后是美国给他吃下的“定心丸”。美国主要下了三步棋:

首先,对格鲁吉亚的经济援助,增强美国在格鲁吉亚的影响力。

格鲁吉亚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上对俄罗斯依赖严重,面临严重的资金短缺。当时的美国为了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对于格鲁吉亚提供经济援助。从苏联解体至2008年俄格冲突前,美国向格鲁吉亚提供近18亿的经济援助,几乎每年1亿美元。

来自美国的经济援助,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格鲁吉亚经济苦难的局面,对俄罗斯的经济上依赖程度有所下降。

其次,加强与格鲁吉亚军事合作,增强格鲁吉亚的军事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4

由于格鲁吉亚特殊的战略地位,向北可以遏制俄罗斯,向南可以连接伊朗,从“911事件”后,美国格外关注格鲁吉亚的军事合作。

2001年,连续的经济援助下,美国实现在格鲁吉亚的军事存在。同年,美国向格鲁吉亚提供6000万美元的军事援助。

美国的这些军事援助,增强了格鲁吉亚的军事力量。

最后,加强里海运输,减少格鲁吉亚对俄罗斯油气资源的依赖。

美国提出里海战略,开辟出一条俄罗斯之外的油气管道,让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的油气资源通过里海抵达格鲁吉亚,输送土耳其,格鲁吉亚成为美国里海战略的重要一环。

从1999年,美国牵头阿塞拜疆、格鲁吉亚、土耳其三国达成协议,布局构建管道设施,避免经过俄罗斯、伊朗的出海口,美国提供资金支持。在美国的组织下,至2005年,管道修建工程竣工,美国将势力伸向里海,打破了俄罗斯对油气资源的垄断,同时格鲁吉亚减少对俄罗斯油气资源的依赖。

在美国的支持下,格鲁吉亚在经济、军事、能源方面,逐渐较少对俄罗斯的依赖,目光逐步转向南奥塞梯、阿布哈兹的独立活动。

2003年,萨卡什维利登上政治舞台,格鲁吉亚的对外政策逐步转向西方国家,明确提出想要加入北约。2005年,布什在美欧峰会上为格鲁吉亚加入北约摇旗呐喊,号召北约成员国向格鲁吉亚提供军事经济援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5

当萨卡什维利提出想要加入北约后,美国对格鲁吉亚的援助力度随之加大。2004年,美国对格鲁吉亚提供7700万的经济援助,2005年提供6000万的经济援助,对格鲁吉亚提供大量现代化先进武器,大大提高了格鲁吉亚军队的现代化程度。

正是美国的军事、经济支持,使得萨卡什维利信心满满,一步步朝着北约靠近,逐步挣脱俄罗斯的怀抱。面对美国步步紧逼的军事包围,格鲁吉亚朝着北约靠近,俄罗斯将怎样应对?

随着美国在格鲁吉亚的军事力量不断增强,俄罗斯西南的生存空间被严重挤压,面对严重的局面,俄罗斯采取强硬的对策,力图缓解面临的不利局面。其实采取强硬的政策,通过军事打击对于俄罗斯而言已是不可避免。

在美国的战略包围下,俄罗斯的地缘处境十分紧迫。俄罗斯自古对地缘环境极其敏感,面对紧迫的地缘环境,随着国力的提升,俄罗斯开始试图打破美国的战略包围,实现大国崛起。2008年的格鲁吉亚危机,俄罗斯自然是格外重视,通过强硬的姿态,既可以自身利益,又可以杀鸡儆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6

2008年8月8日,照会美国后,格鲁吉亚对南奥塞梯发动军事行动,当触及俄军时,俄罗斯的态度十分强硬。8日,俄军发动反击,经过5日激战,俄军将南奥塞梯、阿布哈兹的格军“清理”出去,同时对格鲁吉亚境内的20多个军事基地、黑海舰队造成毁灭性打击。

格鲁吉亚遭受沉重打击后,依旧在战场上苦苦坚持着,只为等来美国的援助,那么美国的将怎样应对格鲁吉亚的求援?

沦为大国角逐的牺牲品

在俄军的强大攻势下,格鲁吉亚遭到沉重打击,但萨卡什维利对美国怀有期望,依旧号召部队坚持着。然而美国、北约对俄罗斯的军事行动,并没有发出回应,在台下默不作声,看着格鲁吉亚被打。即便如此,萨卡什维利不忘念叨道:美军咋还不来救援?

8月26日,梅德韦杰夫宣布南奥塞梯、阿布哈兹独立,俄军永久对两地的安全负责,这意味着格鲁吉亚已经实际上失去了实际控制权。

萨卡什维利主动采取军事手段解决冲突,最终格鲁吉亚被迫吃下苦果,萨卡什维利政府面临严重考验。

俄罗斯宣布南奥塞梯、阿布哈兹为独立国家后,一些俄罗斯周边摇摆不定的国家被吓得心惊肉跳,纷纷响应。俄罗斯通过强硬手段,给予格鲁吉亚沉重打击,对美国的步步紧逼发出了严重警告。

当格鲁吉亚全国鸡飞蛋打之后,美国、北约纷纷跳出来呼吁和平,双方签订停火协议。此时的格鲁吉亚,只能接受停火协议。2008年9月1日,俄罗斯宣布撤出因直至冲突进入格鲁吉亚的军队,这场激战5天,历经20多天的军事冲突正式画上的句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7

在俄格冲突中,最终以格鲁吉亚战败,南奥塞梯、阿布哈兹独立而结束。由于美国、北约不愿意同俄罗斯发生激烈对抗、武力冲突,最终在格鲁吉亚单独对抗俄罗斯,使得许多格鲁吉亚人对美国失望。南奥塞梯、阿布哈兹的独立,使得俄罗斯同格鲁吉亚的关系蒙上一层阴影。

俄格冲入虽然时间不长,但对世界局势产生巨大影响,中亚、高加索的国家,越来越过多地认识到,维持地方稳定离不开俄罗斯,面对美俄大国角逐,采取多边均衡外交策略。

20世纪末至俄格冲突前,阿塞拜疆对俄罗斯十分失望,将解决尼卡冲突的希望,寄托在西方国家的头上,阿塞拜疆总统曾在多个场所表明,希望融入西方的想法,与欧盟展开能源、经济、运输、安全等领域的合作。

经过俄格冲突后,阿塞拜疆不得不重新审视同俄罗斯的关系,认为解决尼卡冲突离不开俄罗斯的支持,为此阿塞拜疆奉行“平衡主义外交”,同西方国家保持友好的同时,加强同俄罗斯的伙伴关系。于是大部分中亚国家,一方面稳固同俄罗斯的盟友关系,一方面同西方国家在油气方面达成合作,在经济上加强同中国合作。

俄格冲突后,俄罗斯对周边奉行“平衡主义外交”的国家找到了安全感,但乌克兰由于采取“一边倒”政策,全力投向西方阵营,引起了俄罗斯的极大不安,采取强烈的手段维护地缘政治利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8

2008年的俄格冲突,俄罗斯向格鲁吉亚采取强硬的军事手段,实际上已经向欧洲释放了一个信号,俄罗斯不会坐视西方国家损害其地缘利益。

当时的乌克兰是格鲁吉亚以外,加入北约的候选国,面对俄罗斯释放的明显信号,应该在北约问题上慎之又慎。然而2014年,亲美势力推翻亲俄政权,并制定了“远俄、反俄”政策,克里米亚、乌东地区出现分离倾向。

2014年,乌东冲突爆发,俄罗斯介入,克里米亚公投加入俄罗斯。周围局势相对缓和后,2015年,俄罗斯介入叙利亚,经过4年战争,美、土等国支持的反对派危如累卵。

由此可见,俄格冲突是一个明显信号,俄罗斯大国崛起,开始竭力打破西方势力对其政治上的包围和压迫。小国在大国角逐中,只有奉行多边外交政策,不轻易倒向任意一边,保持中立,才能避免沦为大国角逐的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