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融通高科大手笔投建锂电池新能源材料,将事业重心从北京移到大冶;祥邦胶膜董事长力排众议,将工厂从杭州萧山搬到大冶;蒙纳精密铸造为灵乡镇带回近年最大一笔工业投资……近年来,不少大冶籍企业家在大城市创业成功后,将事业投向故土。

事业重心从北京移到大冶

融通高科、祥邦胶膜、祥锐德智能装备……3月2日,大冶市一季度集中开工33个重大项目,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中,融通高科(三期)项目总投资32亿元,从事新能源锂电池正极材料研发、制造、销售及锂电池回收循环利用。该项目投资人是大冶陈贵镇人何中林,今年54岁的他,在北京闯下一片天地,成立融通创投公司,投资的企业中有15家上市。

2016年10月,何中林响应楚商回归号召,成立融通高科新材料有限公司,落户大冶湖高新区,累计投资120亿元,规划建设14万吨磷酸铁锂生产线,分三期建设。“经过5年建设,目前一二期已建成达产,产能位居行业第三,成为宁德时代等动力电池头部企业的供货商。预计三期项目将于2022年底建成、2023年达产,有望实现130亿元营收、20亿元利税。”

“3年时间,从一亿到十亿再到百亿,每年十级跳。”何中林说,公司一落户,就按上市公司的规划路径发展。目前,融通高科已邀请上市中介机构入驻,计划2022年三季度股改,2023年年底发行股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世纪90年代就到北京打拼,但何中林始终难忘家乡山水。他说,融通高科还将会在全国其它城市建设多个生产基地,但总部永远设在大冶,为家乡纳税,为老乡提供就业岗位。以后,他也会将事业重心慢慢从北京移到大冶,长住大冶。

“家乡养育了我,要知恩图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样落户大冶湖高新区的祥邦胶膜,正在建设二期项目主体生产线厂房,计划今年7月试生产。据介绍,该项目新建28条生产线,主要生产太阳能电池封装胶膜、电子胶膜等产品。建成投产后,预计年产值33亿元,年税收超1亿元,增加就业400人。

祥邦胶膜的投资人是闯荡上海的大箕铺镇人曹祥来,生产基地原在杭州萧山。当他提出要将生产基地迁到大冶时,遭到其他股东的反对,也面临重重困难:客户都在长三角,物流成本增加;熟练工人也都在当地。但董事会上,曹祥来力排众议,他说:“家乡养育了我,我也要回报家乡。”

大冶市招商局副局长卫书堂说:“曹祥来有深厚的家乡情结,与我们交流时说一口纯正的大箕铺话,上海办公室摆满了大冶青铜器,最爱吃的还是大冶糊面、苕粉肉。”

同在上海创业的金牛镇人唐群,也回到大冶,投资1亿元建设祥锐德智能装备项目,主要从事研发、设计、制造和销售非标工业自动智能化装备。

苏州企业家许浩回到大冶灵乡镇,投建蒙纳精密铸造项目,总投资5.2亿元,成为该镇近年来最大的一笔工业投资。经过一年的建设,今年2月蒙纳精密铸造正式投产,满负荷生产后,可年产10万台(套)电梯起动机铸件设备,年产值可达8亿元,利税8000万元,安排就业300余人。

“80后”新锐创业者陈雪峰,谋划创建大冶万物新生循环经济产业园,生产智能回收箱,推进回收物深加工,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19个商会形成合力

大冶市工商联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市在北京、上海、浙江、江苏、湖南等地设立19个商会,利用异地商会“两地熟”的优势,了解所在地行业、企业及商会发展思路、投资意向和产业转移动态,招商引资效果明显。

在广东举办的大冶招商推介会上,有10家企业现场签约,项目涉及汽配、物流、电子、新能源、大健康等领域,总投资额达24.8亿元;在上海举办的大冶绿色产业投资推介会上,共签约项目20个,总投资额达202.16亿元,涵盖智能光伏发电、新能源电池、电子信息、智能装备、新材料等领域。

在19个商会推动下,来自江西、浙江、新疆、武汉等地的一大批大冶人纷纷返乡投资。金湖街道的徐新鹏投资20亿元,建设众冶矿产品循环产业园;保安镇人王敏投资1.5亿元,投资唯诺康养项目;金牛镇人陈晓峰投资1.1亿元,投资汝悦眼镜项目;刘仁八镇胡映全投资2.56亿元,建设黑果花椒深加工基地项目。

大冶市委书记郝胜勇说,随着人才回乡、企业回归、资金回归,返乡投资的企业家对大冶优化产业结构、促进高质量发展、奋进全国县域经济50强,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The End-

来源 |湖北日报

主编 / 冯国栋 责编 / 肖姿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