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在体制机制上推陈出新。制定基层办理政务服务事项指导目录,将涉及弱势群体保护、“三农”服务、劳动保障以及各类补助、救助等群众办事需求量大、覆盖面广的政务服务事项下沉至镇街办理,政务服务平台应用率达到100%。深化“政银邮电”政务服务战略合作,实行办理事项、业务流程、服务标准、网点标识“四统一”和星级管理,提升便民办事能力,2022年实现基层站点全覆盖。完善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数据共享、申报材料“免提交”、政务服务地图等系统功能,与“双全双百”、一链办理、网上中介超市、复杂事项视频办、自助服务终端等系统模块融合,推动更多数据在政务服务中共享应用。

二是在贯彻执行上细化深入。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方面,探索开展工程建设项目智能审批,创建证照自动生成、表单自动生成等应用场景,将社会投资简易低风险项目全流程精简整合为开工许可、联合监督检查、综合验收登记三个环节,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市政公用报装主动服务,实现申请人“无感”报装。深化“证照分离”改革方面,将全部涉企经营许可事项纳入清单管理,全面清理清单之外限制企业进入特定行业开展经营的管理事项,着力推进照后减证并证。深化公共资源交易改革方面,联合监督部门建立信用信息公开共享和应用机制,切实规范代理机构从业行为,提升执业能力和水平;制定远程评审规则,升级远程异地评标硬件设施,2022年实现“不见面开标+远程异地评标”常态化运行。

三是在服务优化上提档升级。健全跨区域服务模式,加强与协作地区对接,开展跨区域重点领域通办服务,推动高频事项跨省通办、全省通办。优化“帮办代办”服务,组建“综合帮办员+专业代办员”的服务队伍,实行简单事项综合帮办、复杂事项全程代办服务模式。根据企事业单位及群众办事需求,开展流动政务服务进社区、进楼宇、进园区、进商区等活动,为企业和群众提供现场咨询、现场受理、现场办理等上门服务。完善评价渠道,引导企业和群众开展政务服务“好差评”,建立差评整改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