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去年碳达峰、碳中和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后,经过一年的探索实践,在2022年的全国两会上,舆论对于碳达峰、碳中和这个“双碳”话题的关注度,也是更上了一个层次。无论是代表委员们结合政府工作报告相关表述所提的意见建议,还是专家学者们就当前国内外形势,就如何科学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促进绿色转型和实现高质量发展所作的分析评论,都让我们感受到了“双碳”这场深刻社会变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众所周知,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中国政府从自身国情出发,向国际社会做出的一个庄重承诺。了解碳达峰碳中和这项任务的人都知道,这个承诺,不仅意味着,我们既要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的降幅,也要成为世界历史上用最短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国家。作为一个正处在产业转型升级关键阶段,国内制造业面临多重压力和挑战的发展中大国,我们聚焦问题,立足现实,对世界作出这份承诺,体现了进入新时代的中国,以自我加压、主动求变、敢于闯新的改革魄力,努力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理念。
就内在逻辑上看,碳达峰和碳中和是彼此紧密相关的两个概念。前者是指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在某一个时间点达到历史峰值,后者是指借助植树造林、节能减排、产业调整等手段,抵消掉这部分碳排放,真正达到“净零排放”的效果。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油气资源相对较少,但煤炭资源相对丰富的国家而言,我们如何走好一条碳达峰、碳中和之路,不仅直接关系到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调整等,更是会间接影响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亿万人民的现实生活。因此,我们必须按照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要求,既要坚定不移,又要科学有序,妥善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政府和市场的4对关系,打好碳达峰、碳中和这场攻坚战、持久战。
在3月5日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总书记特别叮嘱“绿色转型是一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不能把手里吃饭的家伙先扔了,结果新的吃饭家伙还没拿到手”。用通俗形象的比喻,指出了过去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地方为了片面追求“双碳”目标而急于求成,存在搞运动式“降碳”、踩“急刹车”的误区和偏差。显然,在万众瞩目的全国两会上,总书记说的这番话有着深刻的内涵,一方面,是对一些错误做法的提醒和纠偏、纠错,另一方面,则是奠定了立足国情、稳中求进的基调,为各地扎实有序推进“双碳”工作指明了方向。
笔者认为,在碳达峰、碳中和成为全球各国必答题的当下,中国用好两会的平台,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共商共谋一条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的发展之路,展示出了大国的作为和担当。因此,我们相信,在新思路、新手段、新模式的引领下,中国的“双碳”工作定能稳扎稳打推进,向国际社会交出一张优异的“中国答卷”。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