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头》是网易科技新推的关注新经济热门人物的栏目,“大浪翻滚,谁立潮头”, 《潮头》致力还原热门KOL和青年领袖的商业密码和人生理想。

文/普子胥

温文儒雅的脉脉创始人兼CEO林凡对公司最近,以及长期遭到的非议和攻击都心知肚明,但他似乎不以为意。比如:脉脉是不是互联网大厂最讨厌的公司?

“我非常理解大家的想法。”2022年3月6日下午,在接受网易科技《潮头》栏目采访时,他面对脉脉点评机制推出后外界爆发的大量质疑和批评,大都应答轻松,甚至数次开怀大笑。

事情的起因,要追溯到今年2月——在绝大多数人印象里与招聘无太大关联的脉脉,迎着春招高调推出点评机制,并喊出了一句噱头十足的口号:“脉脉将正式开启招聘的点评时代。”随后,林凡发了一条热情洋溢的朋友圈展望未来,称公司点评远不完美,但在正确趋势上。当然,他还顺带cue了一下某友商BOSS直聘。

过去两年,当各大互联网公司的低调习以为常,久未发声的脉脉却忽然跳将出来,好像要用“口水战”打破沉寂——很难说,这算不算互联网职场八卦“策源地”的脉脉一种高端营销,又是不是掌管这一切的林凡存心为之。

值得玩味的是,受到大量争议的脉脉近期正式做出了回应。林凡将人们的争议划归为三类:一是有关客观性,二是关于谣言,三是水军控评。但脉脉还有一些真正的“痛点”问题,摆在世人面前——

比如:人们质疑脉脉的点评机制,到底可不可信?如果可信,为什么有媒体爆料,用户可以填上不实信息,挂上“马甲”在脉脉随便发言?

比如:人们在脉脉上发表职言,到底安不安全?如果安全,前两年拼多多员工为何被辞退?脉脉到底有没有坚守住信息安全的底线?

比如:对点评机制信心十足的林凡,为何要提及体量规模比自己大得多的友商?脉脉的小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

再比如:脉脉推出的点评机制到底能不能改变中国招聘市场?如果能,那脉脉为何多年来一直没有做大?

谈及此类相对尖锐的问题,林凡多数时间能保持轻松,应答如流。但偶尔,他回答也会卡壳,陷入思索。但他始终真诚:谈到定位和转型,他承认了早两年的误判,并将自己写的《我用10个亿“买”来的教训》文章当做反面案例呈现。

无论如何,从2012年正式创业至今,林凡和他的脉脉融资共计3亿美元,并已走过十年。尽管林凡称投资人对脉脉没有压力,脉脉的商业逻辑已经跑通。但人们依旧好奇:脉脉上市计划为何一直搁置。

最后,聊到脉脉哪些地方还可优化,林凡总结道:“今天我们最重要的事情,是业务成长的速度变得再快一些。”

以下为网易科技《潮头》栏目采访脉脉创始人林凡实录:

一、脉脉,互联网大厂们最“讨厌”的公司?

《潮头》脉脉近年被称为“互联网大厂最讨厌的公司”,尤其点评机制推出后,有观点称,脉脉对究竟给公司制造麻烦,还是在解决问题

林凡:大家能这么想,我是非常理解的。客观来讲,在做大量沟通之前,很多企业认为我们就是在制造麻烦,但我们跟企业真正一对一坐下来沟通,会发现大部分是误解。

我说一下我的逻辑。首先,企业爆发的问题是不是客观存在的制造麻烦还是在解决问题核心在于是我们让员工去产生了这样的负面,还是公司本来有负面,员工只是缺一个渠道去表达?如果没有脉脉,难道员工不会发微博、上知乎上?不会在B站上发个小视频黑你吗?都有可能。

其次,在脉脉还有身份认证,有公司身份认证的用户发言相对更负责,可信度更高。我们实际在这帮助企业做了信息筛选和过滤。因为脉脉现在效率比较高,很多人都在脉脉上表达观点。但你不能认为这是我们在制造麻烦。

什么才是解决问题的态度如果我们有事不怕事大,要让全世界知道,这才是推动事情冲突的上升:脉脉为什么要做一个同事圈只有认证的员工才能讨论如果我们想要事大做个广场所有人发言就好了。我们希望大家在同事圈内部讨论,我们跟企业的沟通希望家丑不要外扬

所以,去解决问题是我们的初心,但企业问题被暴露时,确实很多人是会有误解的。所以我们也在不断的跟大公司们沟通,也不断的在跟媒体沟通。

《潮头》比起麻烦人们更讨厌告诉他麻烦的人那么,脉脉有没有一套舆情监督机制,可以对企业进行一个内部预警?

林凡:基本上都是企业在做这样一个事情,不少公司的CEO基本上都是脉脉的用户,都在刷脉脉,看看公司内部的情况,然后他们也带动高管团队、hr团队都对脉脉非常的关注。

二、吃瓜群众,到底能不能挂上马甲去脉脉发“谣言”?

《潮头》:一些媒体质疑称——自己用拼多多信息在脉脉注册了一个账号,可以轻松逃过了审查,挂上马甲就可发言你怎么看?

林凡:其实,这些人是用拼多多公司信息注册,个人没有认证。脉脉的认证用户和非认证用户的使用权限是不同的。非认证用户无法进入同事圈,无法做公司点评。当然在所有社区的发言也不会有“公司身份标签”的背书,信任度会打折扣。

挂上马甲的账号并不在脉脉的点评系统里,而是在社区里。当然,从社区角度来说,我们会考虑进入门槛,会邀请大家都进来,填上公司和职位。社区讨论,我们确实没有强制去做一个认证如果你就非说你是拼多多的员工,也是可以的。但不会有系统显示的公司身份标签,就像微博不加V的用户一样。但这个问题也让我们观察到,可以进一步改进我们的产品。我们允许你还是可以这么写,但在发言的时候,我们会提醒别人“这个人的身份未必是真实的”。但在我们认为比较重要的产品上面,比如同事圈、点评机制,会需要邮箱等认证的限制。

《潮头》以后点评机制会有强制认证?

林凡:点评是肯定强制的,点评和同事圈都是强制的。

《潮头》会不会影响用户发言自由度?

林凡:我们现在认证的比例大概是百分之七十几,大多数人都在认证。

三、脉脉点评是真需求,还是伪需求?

《潮头》脉脉点评机制所有争议,核心聚焦两点:第一点评机制对企业来到底是真需求还是伪需求第二点评机制到底能不能解决招聘市场的顽疾

林凡:是不是真需求是个很好的问题。我做产品很多年有一个非常简单的判断:如果你推出来一个功能,有人骂,这就是一个真需求。为什么?随便举个例子:你会去骂一个委内瑞拉推出的政策吗?你不会的,因为他对你没影响。当对你有影响的时候,你才会去挑这个制度和事情的问题。

假设一下,今天骂脉脉的人,其实很多是行业或者企业的人。但是用户怎么看待呢?如果你去看一下微博的评论、脉脉社区的讨论,很少看到用户在骂这个功能。用户一般都在讨论,如果(脉脉点评)能更准一些,如果能更多一些,那就更好了。用户会有一些期望值。

另外,如果没有需求,用户就不会做出这个(点评)选择。如果用户不需要看点评就可以去找一个工作,对他来讲不会有影响,那对友商也不会有影响,对企业也不会有影响。所以我们判断:但凡有一个产品功能出来以后有争议,有人给你提建议,有人批评就是好事。

《潮头》所以你认为越有争议,别人骂得越猛产品就越好。

林凡:当年淘宝被很多人骂假货,拼多多假货,京东次日达到不了等等——许多功能在互联网有非常多的争议的时候,其实代表大家确实有这个需求,所以大家关注这个需求。

《潮头》有观点称,脉脉点评机制业务还没成熟舆论造势,牛吹太大才被攻击

林凡:分两层。一是我们也看到了很多用户对点评机制的质疑,但是质疑的背后不是我们真的有问题,而是我们的很多做法别人不了解。比如他们对身份认证的规则,以及我们处理这个问题的方式,凭空想象做了一些质疑。

二是,新产品推出一定是不完善的。任何一个产品,包括以前我们看消费端电影的点评,餐馆的点评,在购物的点评等等,都是长期完善的一个过程。我们自己知道现在尚不完美,但是今天需要跟大家一起来共创这个事情,今天有很多的用户给我们的反馈,我们觉得很有道理,接下来会去持续的完善和改进。

因此,如果没有大家这么多的疑问、质疑,有的时候我们可能还得一点一点地去改。但我们自己认为最重要的事情是给用户提供一个好的产品,所以我们很欢迎所有人的这种监督批评,我们就马上去做,动起来就去把它改好。

《潮头》你先前回应中,招聘市场几十年没有改变根本局面

林凡:我们感觉脉脉点评做好了,肯定能解决招聘市场的顽疾。但做好点评,我觉得还得有两三年。甚至,我们今天引领了这个事情(点评),一年半载后可能有很多友商也会跟进。现在我们看到,友商们内部也在开各种各样的会议在讨论点评机制。曾经,友商也提过跟老板直接聊,所以今天很多公司都在跟老板直接聊。如果做的事情方向对了,就会带动整个行业。

《潮头》所以上次评机制出来之后,朋友圈还cue了一下某友商。

林凡:是的。

四、脉脉点评机制,真能帮助人们找到喜欢的公司?

《潮头》如何用主观的点评,去抹平企业与个人客观存在的信息差?

林凡:举豆瓣做个类比。电影好不好看,人们喜不喜欢看是一个非常主观的事情。但豆瓣把评价电影的维度划分得比较清楚,比如科幻片、动作片、文艺片等很多不同的维度。我之前说大家求职会有信息差,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是因为大家都没有用维度来思考问题。

人们选择企业有很多种不同维度人看这个企业钱多不多,有人看个人能不能成长还有人说:我就是摸鱼的,但是我非常看重团队的氛围。如果我们提前做好关于公司各个维度的主观点评,就会告诉用户在具体场景下,这家公司感觉是好还是感觉不好。

所以我认为所谓的标准化、客观化,最后在脉脉的上面只做两件事情:第一是把企业的维度梳理清楚。第二,我们尽量让每一个人主观的内容和文字评价,留在这个平台。

《潮头》:现在豆瓣,一些网友看点评的时间超过看电影。

林凡:是的。有很多豆瓣上特别高分的文艺片,我看完以后都难受的要死,我为什么挑了一个这样的片子看。我发现适合看豆瓣的分数从5分到7分,再高分我也消受不了。我是来休息的,我是来看爆米花电影的。

《潮头》马云,员工辞职就两个原因,一是钱没给够,二是干委屈了。

林凡:其实比这多一些,但是这大面上也是对的。

《潮头》抹平企业和个人信息差,达成用人方和求职方利益最大化的最好方式,觉得就是脉脉的点评机制?

林凡:对,我觉得就是。有不同的公司评价维度,以及每个维度下你能够体会到别人的感受,基本就能够把信息差大幅度减少。

《潮头》为消除信息差,脉脉点评是否会建立企业和个人的直接联系通道?不是投递简历。

林凡:当然。我们现在已经建立这个通道,企业的企业号跟点评的用户可以去做一个沟通。并且,现在如有不实的谣言,企业可以实名澄清,他既可以点对点,也可以点对面沟通。接下去我们会再观察,如果有更多用户的反馈,我们就会去优化沟通机制。

《潮头》企业会绕过你们吗?

林凡:这个没有办法保证。从大面上来讲,我们认为企业还是会希望通过我们去沟通的。

《潮头》如何保证脉脉点评信息的客观性、真实性?上次你只给了一个方向性回应,那具体机制是什么?

林凡:我们倒没有一定要保证每一条点评的客观性点评其实是偏主观的,我觉得聚合足够多的点评实现相对的客观性,让整体点评变得可参考。大体来说,我们主要有产品机制和运营规范,还有内容规范。

产品上,唯一昵称、实名认证,企业邮箱认证等,这些能保证员工身份的真实性。第二,脉脉点评时设定了只有前员工和现员工才能够点评。第三,是允许企业能够针对性的去做回应和澄清:如果真是不实的信息流出,企业可以去响应这件事情。第四,我们还有一个社区的价值观体系,价值观标签的体系。

此外,我们还有一整套的运营规范。比如,如果你是纯辱骂性质的、情绪表达性质的,没有涉及到一些事实的描述的帖子和评价,是不能够发布的。在规则治理底线上,我们会去做这个事情。如果有投诉,我们也会按时处理。

在内容引导上,客观来讲,你对一个公司的评价,如果用户是自发的来,很多时候是因为不满。我觉得是人性也是一个事实。但如果我们在用户点评时做一些引导,比如对新员工去问:“你为什么加入这家公司?”用户回答问题发生点评时,其实就是在说好话,因为他不可能骂一家公司然后还加入了一家公司。所以我们把各种声音都放到点评体系里,大家看到一个相对完整的事情。

《潮头》脉脉点评机制或许能对相应企业有震慑和纠偏的作用,可有人也会质疑:你脉脉凭什么来做执法者?

林凡:我觉得我们不是个执法者。比如你作为媒体,媒体是个执法者吗?我觉得我们也在做(媒体)类似的工作,我们不是在做执法者。

五、我在脉脉点评东家,会被公司揪出来开除么?

《潮头》之前拼多多员工事件,以及你们与B站的官司,会不会影响到脉脉对用户信息的安全保障?

林凡:没有。一方面我们通过技术手段尽可能的保证不会被意外攻击,或者什么样的方式被企业拿到这个信息。另一方面,我们也非常坚守司法的底线,企业或者其他的人来找我们,不管多尴尬多艰难,我们都会顶住这个事情。但是如果最后司法要求,我们会提供信息

《潮头》如果企业找你们要员工信息,你们顶不顶得住

林凡:我们肯定是坚守住的。如果我们没有坚守住,今天我们就不是那些大公司的敌人了。为什么他们这么讨厌我们?以至于今天有很多我的好朋友,朋友见到我就说:每次别人都问他,你跟林凡比较熟?就算小川(搜狗公司CEO王小川)找我的时候,我们都没有同意。然后小川说我也能理解,就这样吧。

《潮头》:所以客观上会得罪一些人。

林凡:客观上会得罪一些人,我觉得这个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如果我们要坚持我们的底线,有的时候朋友间也稍微有一点尴尬。

《潮头》用户实名点评公司对他的信息安全会不会有影响?

林凡:如果他实名的时候,他一般来讲都是会写好的东西的。只有像勇敢的腾讯实习生那样:咱就实名怼你企业,然后我顺转身就离职了,这也可以。

《潮头》匿名更大胆,实名更谨慎,人性使然。

林凡:对,所以我是觉得我们是把选择权交给用户,然后用户最后很可能是90%还是选择用昵称来发表,10%的人会用实名,因为实名也有场景。

《潮头》:在脉脉上面匿名发言,脉脉后台能不能看到我们的真实信息?

林凡:从技术角度上来讲肯定可以,因为我们要给司法机关提供这个信息我们后台肯定是能看到的,但我们内部是有规则的,如果有人查这个信息,那么我们就开除。

《潮头》:以免员工以权谋私

林凡:是的,我们会有一些技术的陷阱,就是在我们员工要查(企业)信息的时候,就会被我们捕捉到身份。一旦被触发,就是开除。这时候他还要做这件事情,就会有压力。

《潮头》你先前谈到脉脉上很多谣言变成了预言随着影响力的扩大,监管是否会介入内容审核?

林凡:我们一直都在国家的良性管理的策略下运营。我们现在就是跟国家配合,尤其(内容)是否违法违规这块一直都会跟国家有配合。此外,职场、公司相关的信息我们肯定还是比较独立去经营和发展。

六、搞脉脉,到底赚不赚钱?

《潮头》有人说,脉脉的会员机制好像运行不太好。

林凡:因为对我们企业服务太好了,所以显得好像个人会员少了一点点而已。

《潮头》高情商的回答。现在脉脉的盈利状况怎么样?

林凡:我们没有披露具体数据。但在收入层面,我们年对年能在百分百以上的快速增长。实际上,脉脉的盈利机制现在已经基本跑通了:整个社区形成的用户的活跃,商业侧通过招聘、会员、广告的商业模式来完成变现,这是我们完整的商业闭环。

《潮头》招聘、会员、广告业务盈利占比大概是多少?

林凡:现在差不多是3:2:1。

《潮头》和你之前提出的1:1:1有变化。

林凡:那是两年前的状态。以前甚至是1:2:3,现在变化最大的收入板块就是招聘业务。

《潮头》:脉脉点评机制是否已经有配套的变现方案?服务的主体到底是企业还是个人?

林凡:我们并没有想通过点评机制产生一个盈利点评的推出,单纯就是为了让c端有更好的体验,让用户能了解到企业更充分的信息。其次,我们服务好用户自然会服务好企业,用户脉脉上如果都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企业招到的人也会符合自己需求。

《潮头》:现在赴美上市计划是否有变?

林凡:我们等到企业发展的正常的结果就可以了,不用特别去预测。

《潮头》:投资方是否会对你们压力?

林凡:没有,投资人对我们一直都是比较支持的。大家最关注的事情是业务能否帮助用户和企业创造价值,脉脉是不是在持续地规模化。

《潮头》12年创业到现在,你觉得脉脉有哪些大的转变?

林凡:一个是2014年,产品上我们从工具转成社交。另一个是2017年我们基于增长层面,做了一个好友的邀请机制。而第二次大的产品变化是在2020年,我们从社交重新定义为社区,从一个关系导向定义为一个内容导向。这是我们在产品层面真正大的变化。

《潮头》:经历这么多的转变,是不是因为脉脉定位模糊

林凡:如果客观来回答,答案是“是”。

以前我们确实没有对业务本质想得特别清楚当时从工具转社交,在那个节点是个误判。客观来讲,当时真正该转的是社区。所以我们多年走下来,以前可能都是在产品维度上面去做思考,到19、20年的时候,真正从战略的角度上面来思考这个问题,寻找它背后的经济学原理的时候,才真正把这个事情想明白。社区这件事情是我们未来很长的时间里,一个清晰的定位。

《潮头》:是什么时候,什么契机突然一下就想通了?

林凡:我觉得真正触发这件事情,是我们当时跟阿里学习整个战略组织的课程当时他们讲的经济学原理,我觉得非常有道理,但又觉得很不过瘾。后面还看了王慧文给清华写了一个清华产品经理课,后面还找老王也交流过一次。我把这个事情理解完了后,才知道在产品、需求维度再往上一层,是战略维度,是对整个商业模式的理解。这时候,我们才真正才理解什么是商业模式的思考和判断。两个东西串在一起,2020年我把这些事情想明白。所以我当时还写了《我用10个亿“买”来的教训》一篇文章。

“友商模式值得借鉴,不能说一无是处”

《潮头》你先前回应:“现在的招聘行业营销概念变化多端,但是问题却越来越多。”是不是觉得招聘行业出了这么多问题,很多友商都有责任?

林凡:我觉得这不是友商的责任。其实招聘行业很多的问题,是用户的需求在社会快速演进中没有得到及时解决。这是关键所在。2010年前,企业基本有绝对的主导权。2010年到2020年,企业和人才地位稍微对等。于是,帮拉不下脸面双方撮合的猎头行业,过去10年有了巨大发展。另外,因为过去十年两边地位对等,用户才能跟老板直接谈。当然,今天还有很多人抨击,哪有和老板直接谈,稍微大点的公司老板不会愿意不过,2020年往后人才的地位继续提升,大家开始挑公司了。为什么点评机制出现,就是市场的变化慢慢地引起整个变化。

《潮头》那你觉得现在友商的模式怎么样?有什么借鉴之处?

林凡:肯定有借鉴的,不能说一无是处。我自己把招聘分成三个层面:第一,你要有足够多的职位,足够多的公司在平台招人,如果没有,空谈模式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第二,有了这么多的招聘需求的时候,招聘平台和招聘公司双方都要响应快。第三,我们信息要对等、要充分,求职人群和招聘公司才可以有很好的选择,这考验的是信息真实度和丰富度。

因此,我觉得友商们走这么多年,能把很多企业都吸引到自己平台,这是我们要学习的。现在,脉脉稍微往前走了一步:把信息的丰富度,这个事情通过点评模式往前迈了一步,但是并不代表前面两层我们就可以跳过。

《潮头》:多、快、好、省。

林凡:我们现在觉得这“多、快、好”,还没到“省”。因为“省”这件事情,这是一个重大决策,就业这是个人生的重大决策,其实没有必要强调“省”那件事情。

《潮头》Boss直聘的风波一直没消除,新用户注册不上,今年春招期间脉脉开始发力招聘市场,是否和他们空缺出的一部分市场有关?

林凡:我们跟他们没关系。因为我们专注的是偏中高端白领的招聘市场,这上面我们是有明显的优势。不过,我们观察到招聘市场很多的友商在非常积极做广告,很多新玩家介入,都跟Boss直聘(缺席)有关系。比如,快手、头条、美团都开始进入招聘市场,包括58还做了一个赶集又进到这个领域。

《潮头》拼多多告诉我们五环外的中国很大,下一步脉脉的服务人群是否会下沉?

林凡:我们未来的两年到三年,可能还是先服务五环内的人群。实际上,我们现在也只有一些行业的人群服务得还比较好,还有很多其他行业的人群还不行。所以我们想先做行业的横扩。职场有一个特质,越顶上的人影响的人群规模就越大。如果我们能服务好CEO,虽然中国的CEO可能只有几百万人,但是这群人能带来几千万人甚至几亿人的影响和帮助。虽然我们也在做往下走的产品探索和尝试,但目前这个还不是我们最重要的事情。

八、“做了年很辛苦的事情,但觉得特别值

《潮头》:脉脉现在哪些地方还可以优化?

林凡:今天脉脉的氛围、沟通方式,我觉得还可以。我们今天最重要的事情,把我们的业务成长的速度变得再快一些。对于员工来讲,一方面他们在这公司有氛围的感受,另一方面他们在实实在在的成长。成长来自于收入待遇和工作能力。一个公司发展的速度越快,那么这两部分的成长就越强。这是我们现在持续优化的地方,就是如何发展的更快一些。

《潮头》你从搜狗出来创业快10年,觉得脉脉带给行业最大的价值是什么?

林凡:最开始的商业世界是残酷的。从“员工都是工具人”到“我们要付足够多的钱给到你,让你当好一个工具人”,其实,整个互联网把高薪这件事情干起来了。虽然,在90年代,大家连高薪都没有。不过,现在每一个人更被尊重,更被认同,更被认可。这个过程中,脉脉有很大作用:我们让员工意识到,原来老板这么要求我996是不对的

如果没有这样的一个社区,事情不会推动的这么快不会被推行的这么广。推动整个职场文明进步,我们虽然成为了很多大厂的“公敌”,但我们就是在监督他们在校正他们在往更正确的方向去走,这其实我自豪的一件事。

自豪的脉脉给千千万万的职场人,带来了职业生涯的变化我们看到了很多从别的行业的人进入到互联网,也开始见证非常多互联网的人进入到了其他行业。我们改变了无数的职场人的职业路径,这是极其有成就感的事情。我认为给行业改变要大很多。

今天脉脉有很多粉丝。我有时走在路上,会突然间被认出来,他们就会特别激动的跟我讲脉脉帮助他做了什么事情。看到用户身上那种闪光的很兴奋的感觉,你就会觉得虽然你做了10年很辛苦的事情,但觉得特别值。

《潮头》:最后一个问题,不妨再一些。未来希望脉脉变成什么样子?

林凡:第一个我跟大家描绘一个景象,我们的愿景是10年成为中国职场的第一入口,我们的使命是叫成就职业梦想,我经常跟我们的员工在描述:10年以后,我们走在中国的大街上面,你的周围的朋友,街上碰到的陌生人,只要他在职场的都会跟你讲,我在用脉脉,脉脉帮助我解决了工作上面很多的问题。第二个我们10年内有一个愿景,我们希望脉脉能够服务101个国家,能够帮助到全球的白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