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2年3月11日,由中国抗癌协会主办的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CACA)第三场精读巡讲活动——胃癌整合诊治前沿刚刚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学术报告厅落下帷幕。

为了让更多公众能够了解癌症预防、筛查的最新理念和措施,让更多的癌症患者了解最规范和最前沿的诊疗及康复理念、技术和手段。本场巡讲活动,樊代明、季加孚、徐惠绵、梁寒、聂勇战、黄华、张小田、陈小兵等多位教授、院士在胃癌的预防、早筛、治疗、康复等方面进行了精彩的分享。

胃癌是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发病十分隐秘,且容易转移。中国2022年最新癌症统计数据显示,胃癌的发病人数位居前列,患者基数大且预后差。全球每2例新发胃癌,有1例发生在中国;全球每2例胃癌患者死亡,有1例仍在中国。

三级预防体系

一级预防:降低发病率

改善生活习惯和环境,去除致癌因素,对高危人群开展健康宣讲,对胃癌前疾病与病变进行干预,根除Hp是降低胃癌发病率最有效的一级预防策略

1、生活方式

大量食用烤制和炭化动物肉,高盐摄入、盐腌食品和熏制制品、吸烟和饮酒是胃癌的风险因素;

2、感染因素

幽门螺杆菌列为人类胃癌的第一类致癌源。在我国,EB病毒相关(EBVGC)占6.7%-10.6%,EBV感染状态可能是胃癌治疗的生物标志物;

3、环境因素

职业暴露会致胃癌发生,长期暴露于橡胶粉尘、橡胶烟雾、硝胺、石棉、水泥以及六价铬等金属颗粒的从业者,胃癌风险显著增加;

4、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在胃癌病因学中起重要作用。胃癌遗传可分为两种形式,即家族性遗传模式和人群遗传模式;

5、癌前疾病与癌前病变

慢性萎缩性胃炎、残胃、腺瘤性息肉、经久不愈的慢性胃溃疡等是具有胃癌发生风险的癌前疾病;

6、种族因素

种族对胃癌发生风险的影响各不相同。西班牙裔和某些亚洲种族(韩国、中国、越南和日本)患者肠上皮化生患病率更高。

二级预防:降低病死率

早期筛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1、重点筛查罹患癌前疾病与癌前病变的高危人群;

2、高危人群,每两年做一次胃癌筛查;

3、积极治疗癌前疾病,可有效预防癌前病变;

4、根除Hp感染,治疗萎缩性胃炎和较大的腺瘤性胃息肉。

筛查策略:推荐采用血清PG结合Hp监测并联合胃镜精查作为胃癌筛查方案,即首先采用非侵入性方法筛出高风险人群,继而进行有目的的内镜下精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筛查对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级预防:提高生活质量即生存率

1、通过规范化治疗与康复管理,以降低复发率,提高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2、对中、晚期胃癌加强整合治疗,缓解肿瘤患者症状,减轻痛苦,提高生存质量;

3、治疗后应定期随访观察,监测转移复发,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康复,提高生存率。

胃癌整合康复六要素

患者严密随访

1、随访目标

发现尚可潜在根治的转移复发胃癌,或更早发现肿瘤复发及第二原发胃癌,及时干预处理,以提高胃癌总生存,改善生活质量。

2、随访策略

需医患双方配合。出院前需明确随访意义、频次、大致内容,并记录在出院证明或出院指导上。

3、随访频率

EGC根治术后:前3年每6个月1次;3年后每年1次,至术后5年。

AEG根治术后及不可切除姑息治疗后:前2年每3个月1次:2年后每6个月1次至5年:5年后每年一次

IV期、复发GC、症状恶化者:应密切观察、随时随访或3个月随访一次。

全面营养评估与治疗

1、三级诊断:营养筛查、营养评估、综合评价

2、优先推荐:PG-SGA营养评估量表

3、五阶梯治疗:饮食+营养教育、饮食+口服营养补充(ONS)、全肠内营养(TEN)、部分肠内营养+部分肠外营养(PEN+PPN)、全肠外营养(TPN)

快速康复

1、多模式止痛方案;

2、避免或减少鼻胃管使用;

3、术后早期下床活动;

4、术后早期恢复经口进食、饮水;

5、避免过多或过少静脉输液等。

术后护理

手术不是结束,是康复的开始,三分治疗七分护理。

1、院内护理:

观察病情、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患者舒适感、鼓励早期活动、术后进食护理、引流管护理、静脉血栓预防等;

2、居家护理:

饮食调节:细嚼慢咽,少量多餐,干稀分食。

心理调节护理:鼓励患者表达自身感受,提高心理素质,家属和朋友应给予关心支持。

中医中药治疗

1、中医扶正:太极拳、五禽戏、易筋经等柔缓活动,必要时推拿按摩和针灸等。

2、推拿按摩:推拿按摩可缓解放化疗不良反应: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化疗导致骨髓抑制,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3、针灸:针灸可减轻放化疗相关不良反应:腹胀、胃瘫、便秘、腹泻、呕吐、周围神经病变,化疗后骨髓抑制等。

心理康复

1、药物治疗:精准合理。解决可逆原因,精神科联合会诊,个体选择化疗药物。

2、心理治疗:人体自然力。了解患者内心感受,整合支持性干预与教育性干预。

编辑|胡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