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片的农田上,黄介茂和几个师傅正操纵着新型插秧机,尝试将秧盘种进田里。

在汕头首次乡村工匠评选中获得中级职称的黄介茂,从事水稻种植已经17个年头了。对这个农田里的“技术狂”来说,不断地学习和革新水稻种植技术是发展农业的必然要求。他经营的汕头市潮阳区关埠镇茂盛农场早已实现了全面机械化,而黄介茂还想尝试更多,甚至将眼光放到了数字化农业。

“技术不断精进,才能让水稻‘粒粒归仓’。”这是黄介茂的经验之谈,农业发展在乡村振兴号召下展现出的可喜未来,也让更多新农人看到了信心和希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水稻种植“乡村工匠”黄介茂。 受访者供图

热衷新事物的“技术狂”

“以前每人每日只能插秧一亩田,现在一台插秧机一天就能插秧40亩。”细数起机械化带来的好处,黄介茂滔滔不绝。

他告诉记者,光是在插秧这一个环节,就能省下70%以上的人工。而在烘干的环节,机械制造更是让农人们摆脱了只能“靠天吃饭”的困境。“靠阳光晒干稻米,只要一阵雨就能让农民叫苦连天,烘干机出现后,就再不必受此限制。”

亲历了17年水稻种植业的发展,黄介茂深感技术革新带来的巨变。因此在2018年,当大疆在推广农用无人机时,他很快就前去了解接触。“从T16到T20,再到现在T30、T40等更先进的型号,我都引进使用了。”黄介茂的12台无人机早早代替了人工,进行喷药和施肥。现在,农场的师傅正在尝试使用新型插秧机实现插秧。

新技术的使用需要更专业的人才。为了适应机械化农业生产的需求,黄介茂积极地让农场的师傅参与汕头市农业农村局组织的农机培训,与华南农业大学的专业技术人员合作,邀请讲师到农场授课,2021年全年就讲授了8场,授课范围包括水稻种植、病虫害防治、农业机械化等。

“虽然投资大,但实现专业化经营一定是农业发展未来的方向。”黄介茂说。

乡村振兴给了新农人信心和希望

“乡村工匠的职称评审体现了政府对农业的重视,将带动培养更多的乡土人才。”黄介茂告诉记者,水稻种植的条件艰苦,年轻人很少愿意从事这一行业。“很多人做着做着就转行了。”

他坦言,农业发展不易,人才培养更不易,多数年轻人都愿意去大城市从事赚钱更容易的工作。而现在,国家和政府对农业的重视让很多年轻人看到了这一行业的前景,也有了返乡从事农业的信心和希望。在黄介茂的农场里,40岁以下的师傅达到了14位,占总人数的一半。

黄介茂说,近几年越来越多年轻人回乡,看到了包括他在内的家乡农业的发展现状,主动转型加入其中。“乡村振兴需要国家更多的政策支持,鼓励和带动周边乡土人才参与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