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这是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结合古人言论对情、景关系的概括。因此,当我们品读诗词时,除了要欣赏某种景象带来的视觉享受,也要体会诗人所寄寓的思想感情带来的感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南宋词人辛弃疾《菩萨蛮》中的“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在奔涌向前的赣江流水背后,寄寓着的则是金兵南侵导致的百姓流亡的万千血泪。再如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宿建德江》,虽然题材是山水诗,但是最终抒发的却是包括羁旅的惆怅,故乡的怀念,仕途的不顺等在内的千愁万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说到“一切景语皆情语”,就不得不提它的主要表现方式,触景生情和借景抒情。前者指面对某中景象或事物而产生的思想感情,后者指把自身的思想感情寄寓到某中景象或事物中。下面就让我们通过孟浩然的这首《宿建德江》,来具体了解一下触景生情和借景抒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首先,诗的前两句“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是触景生情。它的字面意思是说,孟浩然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江中小沙洲,随着日暮的到来,心头不由涌上了新愁。显然,面对日暮时分的建德江,孟浩然想到了很多,从而产生了新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孟浩然舟泊暮宿带来的羁旅之愁外,还有什么愁呢?据史料记载,《宿建德江》写于孟浩然漫游吴越时。而孟浩然漫游吴越的主要原因,是想要排遣仕途失意带来的痛苦,所以这里应包括仕途的不顺带来的愁苦。此外,孟浩然漫游吴越时孤身一人,加上从故乡襄阳出发,少不了对故乡、亲人的怀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后,诗的后两句“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是借景抒情。即孟浩然心中怀着千愁万绪,看着眼前无边无际低沉的旷野,发现有一轮江月在逐渐靠近他,亲近他。虽说孟浩然的千愁万绪,不是一轮江月就能彻底消除的,但是江月的陪伴,显然让舟泊暮宿的孟浩然寻得了很大慰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从写景来看,之所以“月近人”,是因为“江清”;之所以“天低树”,是因为“野旷”;之所以“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是因为“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也就是说,只有在日暮后的舟中,孟浩然才能看到这些景色。一切就是这么的自然顺畅,正所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综上所述,孟浩然的这首山水诗《宿建德江》,写景,也是写情。有野旷江清的秋色,也有羁旅、失意、思乡带来的千愁万绪。虽然只有短短二十字,却字字令人动容。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