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进入东吕高速,自东向西行驶约三十公里,一片望不到边的林海跃入视野,仿佛瞬间进入绿浪滔天的森林中。
一棵树,一片林,汇成百里长廊,铺开如画美景,这是我市黄河生态长廊建设的生动掠影。近年来,东营坚持生态优先,致力于打造108公里的沿黄生态长廊,在推进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和修复、推进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取得突出成效。
全局思维 擘画绿色前景
春季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启动,沿黄生态长廊建设战幕持续拉开,我市国土绿化工作不断迈上新的台阶。自2021年以来,我市启动实施沿黄生态长廊建设以来,有效改善了沿黄区域生态面貌,绘就出林茂粮丰、黄河安澜的沿黄百公里绿色长卷。
绘制“一张图”。我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以营造“森林湿地生态长廊”为宗旨,统筹生态、生产、生活关系,科学布局生态空间,宜林则林、宜灌则灌、宜草则草、宜湿则湿,在全面保护黄河沿岸生态资源的基础上,做好沿黄生态绿化和湿地保护修复工作,提高沿黄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构建科学合理的生态安全格局。
在严格落实耕地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2021年我市重点对沿黄大堤外侧、南展大堤两侧宜林地和绿化断档实施造林绿化,对沿黄部分低效林片区进行补植提升,对部分节点实施绿化改造。2021年,全市沿黄生态长廊工程共完成绿化面积1万余亩,其中新造林2500亩,补植提升8100亩,完成绿化任务的107%,完成投资1.86亿元。
2022年,我市将按照“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湿则湿”的原则,对黄河大堤、南展大堤两侧宜林地和绿化断档实施造林绿化,对低效林片区进行修复提升,对重要节点实施绿化改造,加强湿地保护修复。实施沿黄生态修复提升项目(含沿黄生态绿化工程24个),新造林2063亩,绿化修复提升8937亩,保护修复湿地6063亩。
保护优先 做好生态文章
连日来,黄河大堤两侧掀起春季植树造林热潮。在位于利津县的王庄沙区生态林场,工人们正热火朝天地忙碌着,栽树、培土,齐心协力种下一棵棵树苗,植出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
一直以来,王庄沙区生态林场深入实施沿黄生态长廊建设,坚持因地制宜、适树适种,实施美化绿化项目,努力打造沿黄生态长廊美景,深入实施王庄沙区生态林场低效林改造工程,完成绿化面积628亩。同时,积极推进林场管护提升工程,开展森林病虫害防治、除草灭荒工作,实施基础设施维护、森林防火设备购置。
现在的王庄沙区生态林场,一排排、一行行整齐排列的树木,在煦暖的春风中舒展嫩叶。幽深静谧的环境、沁人心脾的空气,无一不令人心旷神怡。置身于此,仿佛来到了一座世外桃源。
这是我市着力建设岸绿、景美、宜居、宜游的黄河下游绿色生态廊道,构筑黄河三角洲沿海生态安全屏障的小缩影。我市坚持生态优先、综合治理,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配套完善水利等基础设施,以培育生态公益林为主要方向,构建健康稳定的森林、湿地生态系统。
宽阔整齐的林荫道无处不在,富有自然情趣的生态图景随时可见,已成为人们对东营的直观印象。沿黄生态长廊工程建设让东营生态环境质量有了极大改善,同时,构建起魅力多姿的美景,为这座沿黄城市增添了神韵与生机。
绿色发展 建设“金山银山”
在持续推进造林绿化、完善生态功能的同时,我市多个林场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充分利用林下空间,积极探索多种模式发展林下经济,带动周围百姓走上绿色致富路。
沿黄生态长廊就是我们的“绿水青山”,就是我们的“金山银山”。这样的做法在我市不是个例,我市积极以创新实践为引,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路径。
创新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投入机制。出台《东营市沿黄生态长廊工程管理办法》,强化各级政府生态保护修复责任,将优质生态产品生产成本纳入财政预算,为“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提供资金保障。
创新“绿色土地”出让机制。建立“土地出让+生态券”的土地使用价格形成机制,以4.88亿元挂牌价格完成首宗278亩附带生态产品保护和修复条件的土地出让交易。
创新林下生态循环农业产业新模式。培育黄河口农产品特色品牌,发展林禽、林畜、林菌、林药等林下经济,打造了集产业示范、休闲观光、文化体验于一体的以“润松农业”为代表的生态产业模式。
随着沿黄生态长廊工程建设的逐步推进,一幅绿色生态新画卷正在沿黄两岸徐徐展开……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