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4年日德青岛战争日军重炮
1901年,日本除在中国平,津地区组建所谓的“清国驻屯军”(后改称中国驻屯军)外,还在上海设置“上海驻屯步兵大队”(后称改上海驻屯军)。并在1932年挑起了一二八淞沪抗战,并升格为“上海派遣军”。
本文将依据权威史料,谈谈1937年淞沪会战前。驻上海的日本“上海驻屯军”编制序列。
欢迎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抗战史记
一,“上海驻屯步兵大队”和1914年日德青岛战役编制
1901年8月14日(即清光绪21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后,于同年9月7日强迫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其中第9款规定中国应允八国(即美,英,俄,德,日,奥,法,意,荷,比,西)留驻军队,“以保海道至京师无断绝之虞”。其中日本驻军400人。由于日本早有长期驻军中国打算,故早在是年6月1日,就组建所谓的“清国驻屯军”,辖司令部,北清驻屯各部队,司令官大岛久真中将,成为日本陆军首支常驻中国大陆的部队。除驻北平,天津外,还在上海设置“上海驻屯步兵大队”。
到了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西方列强战略主心全面转向欧洲战场,在远东采取战略收缩或放弃策略。日本政府则趁机全面在中国侵略扩张。首先借英日同盟关系,于同年8月13日对德宣战,在俄国的默许和英国直接出兵协助下,于9月初临时组建第18师团出兵山东,在山东半岛北岸龙口登陆,企图军事夺取德国在山东的权益。
由于驻山东德军兵力不足,日军仗着兵力优势和英军的协助;很快就兵临青岛。1914年10月3日开始向驻青岛德军进攻,11月7日攻陷青岛,史称“日德青岛战役”。日军鉴于德军在青岛修筑坚固的永久防御工事,但兵力不足。同时吸取了日俄战争旅顺争夺战惨胜的教训,故第18师团编入2个野战重炮兵联队,4个攻城重炮兵大队和1个独立重炮兵中队的强大炮兵力量。同时海军派出总5艘战舰,1艘巡洋战舰,10艘巡洋舰,另有驱逐队8队。建立起海陆绝对优势。不过步兵第18师团实际只有1个旅团,作战兵员应不超过万余人,不是国内网络流传的4.5-5万人说。进攻青岛的日本陆海军序列:
日本陆军
第18师团(临时编成) 师团长神尾光臣中将
辖步兵第29旅团(原配属第3师团,临时调出)
野战重炮兵第2联队,野战重炮兵第3联队
攻城重炮兵第1,2,3,4大队
独立重炮兵中队
独立工兵第1,第4大队
航空队
临时铁道联队
日本海军
第1舰队
司令长官加藤友三郎大将
辖战舰5艘,巡洋战舰1艘,巡洋舰6艘,驱逐队4队等,负责海上封锁及登陆支援等。
第2舰队
司令长官加藤定吉中将
辖巡洋战舰4艘,巡洋舰5艘,驱逐队4队及其他
据日本战史记载英军派陆军1个大队,印度兵2个大队为基干(1大队相当于英军1个团编制),英国海军派遣战舰1艘,驱逐舰1艘助战。(1)
二,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前上海驻屯军编制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张学良未经蒋介石同意下达不抵抗命令。9月21日,蒋介石经国民党高层决议下达“武装自卫”命令,但张学良始终拒不执行。1931年10月6日,日本海军舰船抵达上海,蒋介石即电令上海市长张群:“日本军队如果至华界挑衅,我军警应预定一防御线,集中配备,俟其进攻,即行抵抗”,这是九一八事变后蒋第二次下达抵抗命令(2)。至年底东北三省全部沦陷。这引发了全国抗日救国运动的浪潮,在国民党秘密领导下对日本发起经济战(另有外交战,宣传战),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对日经济绝交和抵制日货运动。
上海作为中国经济中心,迅速成为对日经济绝交和抵制日货运动的主战场。1930年由上海进口的货品中,日货达到29%,但1931年底下降到3%,这沉重打击了日本对货贸易。在中国沿海,长江沿线的日本航运公司均遭到毁灭性打击,特别是日清轮船公司所有船舶全部停航;在沪日资企业超过90%倒闭。上海市民还自发组织上海救国义勇军委员会。对此,日本外务省多次向南京国民政府提出“抗议”,均遭到国民政府外交部严词驳斥。日本政府决定在上海挑起新的事端,以威逼南京国民政府承认日军侵占东三省,并取消对日经济战和民众抗日救国运动。
1932年1月18日,日本特务和浪人先后在上海制造了“三友实业社”事件和 “日僧事件”。企图为日本军队进攻上海制造借口。1月20日,日本驻上海总领事村井仓松正式向上海市长吴铁城提出五点要求:道歉,赔款,拘捕凶手,取缔排日活动和解散抗日组织。21日,日本海军第1遣外舰队司令盐泽幸一发表声明,要求吴铁城接受日方一切要求,否则驻沪日军将会“有所行动”。24日,日本驻沪特务放火焚毁日本驻华公使重光葵的公馆,企图再次故技重施,进一步挑起事态。1月27日,村上向上海市政府发出最后通牒,限其于1月28日下午6时之前对日方1月20日提出的要求作出答复,并增加了封闭上海各界抗日救国组织等无理要求。(3)
至此,中日两国军队在上海陷入剑拔弩张状态。日本增兵前,原上海驻屯军具体编制如下:
第1遣外舰队
司令官盐泽幸一少将
辖轻巡洋舰2艘,海防舰1艘,敷设舰1艘,驱逐舰9艘(1931年10月新编4艘),炮舰12艘为基干
日本驻沪海军陆战队辖三个大队,总兵力1800余人。(4)
三,日军第一次增兵后上海派遣军编制序列
1月28日晚8时30分,日本海军在沪舰队司令官(即第1遣外舰队司令官)盐泽幸一少将发出新的通牒,要求国军撤离闸北,拆除所谓“敌对设施”。11时30分,当通牒尚未正式交给中国方面之际,盐泽就命令日本海军陆战军按预定计划进攻闸北。驻沪日本海军陆战队立即出动2000余人,突袭驻闸北的第19路军。第19路军第78师156旅第6团长张君嵩当即向旅长翁照垣报告,翁将军立即下令还击。一二八淞沪抗战正式打响。此时,驻守上海的第19路军,总兵力3万余人;总指挥蒋光鼐,军长蔡廷锴。(5)
见南京国民政府态度强硬和上海战事打响。2月2日,日本海军省按即定方针第一次增兵上海。主要将在长江一带的海军舰队和新增调的舰船编组为第3舰队,由海军中将野村三吉郎任司令,统一指挥进攻上海。与此同时,还要求陆军方面派兵参战。2月1日,经陆,海,外三大臣会商后,陆军省决定派兵上海。陆军参谋本部和海军军令部于2月2日达成《关于上海方面陆海军联合作战指导协定》,同时命令载仁亲自发布《临参委命第14号命令》,并于次日得到日本天皇的批准。
陆军派遣的第9师团辖4个步兵联队,混成第24旅团辖4个步兵大队。但炮兵均不足,第9师团1个野战重炮兵大队和1个双城重炮队中队。混成第24旅团只配备了1个独立山炮小队。这表明日军轻敌,炮兵不足是其失败的主要原因。增兵后的上海日军具体编制如下:
日本海军
第3舰队(1932年2月2日新编)
司令官野村吉三郎中将
参谋长岛田繁三太郎大佐
直辖特务舰“能登吕”号(水上舰载航母),旗舰“出云”号
第1遣外舰
司令官盐泽幸一少将
轻巡洋舰2艘,海防舰1艘,敷设舰1艘,驱逐舰9艘,炮舰12艘为基干
第3战队
队长崛少将
辖轻巡洋舰3艘为基干
第1水雷队
队长有他大佐
辖轻巡洋舰1艘,驱逐舰12艘为基干
第1航空队
辖航空母舰加贺(2.6万吨),凤翔号(7400余吨),驱逐舰4艘,飞机约100架为基干
海军陆战队第1,2,3,4,5,6,7大队,共7个大队6000余人,指挥官松植练磨少将
第2舰队
司令官末次信正中将
第3战队
辖重型巡洋舰4艘为基干
第2水雷战队
辖轻型巡洋舰1艘,驱逐艘12艘为基干
第13驱逐舰队
辖“早苗”号舰,“早蕨”号舰,“吴竹”号舰,“若竹”号舰,4艘为基干
第15驱逐舰队
辖“获”号舰,“茑”号舰,“藤”号舰,“薄”号舰,4艘为基干
第22驱逐舰队
辖“皋月”号舰,“水无月”号舰,“长月”号舰,“文月”号舰,4艘为基干
第23驱逐舰队
辖“三明”号舰,“菊月”号舰,“望月”号舰,“夕月”号舰,4艘为基干
第24驱逐舰队
辖“坚”号舰,“柳”号舰,“桧”号舰,“桃”号舰,“浦凤”号舰,“小鹰”号舰,6艘为基干
第30驱逐舰队
辖“弥生”号舰,“睦月”号舰,“如月”号舰,“卯月”号舰,4艘为基干
第26驱逐舰队
辖“栗”号舰,“榆”号舰,“柿”号舰,“栂”号舰,4艘为基干
日本陆军
第9师团
师团长植田谦吉中将
辖步兵第6旅团 旅团长前原宏行少将
步兵第7联队 联队长林大八大佐(一二八淞沪会战被国军击毙)
步兵第35联队 联队长德野外次郎大佐
步兵第18旅团 旅团长小野幸吉少将
步兵第19联队 联队长酒勾宗次郎大佐
步兵第36联队 联队长大贺一男大佐
山炮第9联队 联队长岩野正治大佐
骑兵第9联队第1中队
工兵第9大队第1中队
辎重兵第9大队第3中队
独立战车第2中队
野战重炮兵第2联队第1大队
双城重炮兵第1联队第1中队
第3师团第1,2野战高射炮队
临时派遣工兵队
兵站自动车第5中队
飞行第2大队(负责侦察)
独立飞行第3中队(负责作战)
混成第24旅团(2月5日由第12师团所属1个旅团组成)
旅团长下元熊弥少将
辖步兵第14联队第2大队 大队长冈本德三少佐
步兵第24联队第1大队 大队长碇善夫少佐
步兵第46联队第1大队 大队长森田彻少佐
步兵第48联队第1大队 大队长岩佐俊少佐
独立山炮兵第3联队第2小队 小队长福村良成少佐
工兵第18大队第2中队(6)
与此同时,南京政府也积极应战。早在1月28日当晚,蒋就急令国民党中央军空军3个机队(仅18架飞机)全部飞抵蚌埠,准备飞抵上海作战。1月29日,国民政府外交部发表《对淞沪事实宣言》:“中国当局处此情形,为执行中国主权上应有之权利,不得不采取自卫手段;并对于日本武装军队之攻击,当继续严予抵抗。”蒋介石当天也发出通电(告全国将士电):“东北事变肇始迄今,中央为避免战祸,保全国脉起见,故不惜忍辱负重,保持和平,期以公理与正义,促倭寇觉悟。”“不意我愈忍让,彼愈蛮横。沪案发生,对渠要求,且已茹痛接受,而倭寇仍悍然相逼,再向我上海防军突击……凡有血气,宁能再忍。”为此,“通电”声言决心抗战:“第19路军将士既起而为忠勇之自卫,我全军革命战士处此国亡种灭,患迫燃眉之际,皆应以国家争人格,为民族求生存,为革命尽责任,抱宁为玉碎毋为瓦全之决心,与此破坏和平,蔑视信义之暴日相周旋。” (7)
蒋介石获悉日军第9师团增援上海情报后,决定中央军立即编成第5军驰援淞沪。2月14日,南京国民政府军政部颁布命令,以中央军精锐第87师,第88师及中央军校教导总队(简称中央教导总队),第1炮兵独立团山炮营合编为第5军,由张治中任军长,隶属第19路军总部指挥。原驻防上海的财政部税警总团的2个团改编为第88师独立旅。次日,军政部命令第5军驰援第19路军。
1932年2月22日,第5军第87师,88师和第19路军一部,在庙行转入全线反攻。重创日军精锐第9师团和混成第24旅团。战后,南京统帅部致电嘉奖第19路军:“自经22日庙行镇一役,我国我军声誉在国际上顿增十倍。连日各国舆论莫不称颂我军精勇无敌,而日军声誉则一落千丈。”(8)
据《张治中回忆录》上册第100页记载,庙行大捷计击毙日军三四千人;而日本防卫厅《满洲事变作战经过概要》记载,日军战死220余人,负伤640余人;显然日方公布的数字缩水严重,张治中回忆录公布数字也可能偏高;但国军大捷,当无疑义。庙行大捷创造了中国抗战第一场大胜。(9)
四,日军第二次增援后成立上海派遣军编制序列
日军在庙行遭到挫折后,上海战事陷入僵局。为迅速结束战事,日本政府内阁于1932年2月23日下午召开会议,陆军大臣荒木贞夫在会上提出再次增兵上海。内阁会议决定火速增派2个师团以内的兵力,条件是仅限于上海附近。根据此决定,参谋本部于当日下令动员和组成上海派遣军,以陆军大将白川义则为司令官,除已经在上海参战的部队外,增派精锐第11,第14师团。24日下午4时半上奏天皇,仅15分就经批准。(10)
日军第二次增兵,吸取炮兵不足的教训。大大增强了炮兵力量。除第11师团辖1个炮兵联队,第14师团辖1个野炮兵大队外。军另直辖1个独立山炮兵联队,野战重炮兵1个中队,独立野战重炮兵1个中队,双城重炮兵1个中队和1个独立双城重炮兵队(应为小队或中队编制),还增加了4个重机关枪大队。轻,重火力大幅增强。上海派遣军序列如下:
上海派遣军 司令官白川义则大将
参谋长 田代皖一郎少将
第9师团,第24混成旅团编制请参照上表
第11师团
师团长 厚东笃太郎中将
参谋长 三宅俊雄大佐
辖步兵第10旅团 旅团长稻垣孝照少将
步兵第12联队 联队长中村铁藏大佐
步兵第22联队 联队长山胁正隆大佐
步兵第22旅团 旅团长山田健三少将
步兵第40联队 联队长辻榷大佐
步兵第44联队 联队长秦雅尚大佐
炮兵第11联队 联队长横尾则义大佐
骑兵第11联队第2中队
工兵第11大队第1中队
辎重兵第11大队第4中队
第14师团
师团长 松木贞亮中将
参谋长 大串敬吉大佐
辖步兵第27旅团 旅团长平松英雄少将
步兵第2联队 联队长田中静一大佐
步兵第59联队 联队长宫村俊雄大佐
步兵第28旅团 旅团长平贺贞藏少将
步兵第15联队 联队长高桥助二大佐
步兵第50联队 联队长冈原宽大佐
野炮兵第20联队第1大队 大队长平山兴示郎少佐
工兵第14大队 大队长安井荣三郎大佐
辎重兵第14大队 大队长辛岛来大佐
军直辖部队
独立山炮兵第1联队 联队长坂西平八大佐
野战重炮兵第6联队第2大队 大队长山本为之助少佐
独立野战重炮兵第8联队第4中队 中队长中岛武大尉
双城重炮兵第2联队第1中队 中队长三宅涅次大尉
独立双城重炮兵队 队长清水隆大尉
重机关枪第2大队 大队长钣塚喜代松少佐
重机关枪第4大队 大队长吉留芳行少佐
重机关枪第9,10大队 大队长没有记载
第1牵引自动车队
独立工兵第9大队,独立工兵第6大队第1中队
独立气球第1中队,野战军用鸽第1小队
第9师团第1,2架桥材料中队
飞行第8大队第1中队(负责侦察)
上海派遣飞行第1中队(轻爆)
特别情报小组(组长川岛芳子)
海军作战编制序列如上。
至此,日军总兵力接近7万,飞机150余架,航空母舰3艘,战舰30余艘。而国军第5军和第19路军总兵为5万余人。日军占据兵力和海空绝对优势。其大炮,战车也有压倒性优势。(11)
五,红军趁机反攻,国军无兵可调致惨败
日军大举增兵之际,国军却无兵可调。一二八事变前,共产国际就命令红军趁国军准备上海抗战之机全线进攻,首先鄂豫皖苏区红四方面军于1月19日至2月1日发起商潢战役,攻克商城,歼灭国军5000余人。
蒋介石原打算抽调在江西的陈诚第18军驰援上海,与日军决战。第18军是国民党中央军的精锐,其第11师更是陈诚的土木系王牌。遗憾的是1932年2月4日,彭德怀被迫率领红三,红四军团趁上海抗战,攻打赣州。赣州战役历时33天,一直打到3月8日,原本北上增援第18军第11师,第14师及2个独立旅3万余人,被牢牢牵制在赣州。导致了上海抗战,国军无兵可调。解放后,彭德怀元帅曾总结赣州战役的失利,认为失利最主要原因是兴不义之师,造成国民党军队竟获得民众支持;众志成城。其次是敌以优势兵力,据坚防御,当然不易攻克。敌情没有弄清楚,就贸然攻坚。
3月中旬,鄂豫皖苏区红四方面军又发动苏家埠战役,歼灭数万国军。再加上华北,西北地方实力派异动。使原本已开赴淞沪战场的第47师上官云相部,第1师胡宗南部被迫撤回。日本再次到成功的利用中国内部矛盾。(12)
1932年3月1日,日军增援部队全面登陆。整个淞沪战场急转直下,当天晚上9时,第19路军总部下令撤退。日军遂全线追击,战至3月3日下午5时。第19路军总指挥蒋光鼐再次命令,第19路军第5军撤至青阳港,昆山城,陆家桥,白茆,新市,梅李镇,福山镇之线等地死守待援。最终于1932年5月5日,国民政府被迫签订了《中日上海停战及日方撤军协定》。日本仍保留上海租界驻兵权,而国军却不得驻军上海,只能留有警察和保安队。(13)
“一二八”淞沪抗战最终以妥协退让结束,但国军在兵力与日军相当,海陆空完全处于绝对劣势的情况下;不惧牺牲,浴血拼杀,没有重演九一八事变东北军一枪不放,丢失东三省的悲剧。血战一个多月,以伤亡万余人代价毙伤日军万余人(另一说1.5万人,日方承认伤亡三千余人)。(14)激发了全民族的爱国热情,提振了全民抗战信心决心;国军真是愧于中国抗战的中流砥柱,民族脊梁。如非商潢战役,苏家埠战役,赣州战役,各地方军阀又作壁上观,蠢蠢欲动;国军完全还能再战,将战事拖入更有利的持久消耗战。
六,史料来源
(1) 李惠,李昌华,岳思平编《侵华日军序列沿革》,解放军出版社1987年版第50-51页
(2) 《中日关系史料》,中国台北“国史馆”2002年版第1页
(3)[日]关宽治等著《满洲事件》第365-366页,第368页,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年版
(4)李惠,李昌华,岳思平编《侵华日军序列沿革》,解放军出版社1987年版第52页
(5)“中华民国”外交问题研究会编纂《中日外交史料丛编》(三)载《蔡廷锴戴戟来电》《日军侵犯上海与进攻华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第21页
(6)日本参谋本部:《满洲事变作战经过概要》,第171-176页
(7)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蒋介石《告全国将士电》时间注1932年1月30日,第435页
(8)秦孝仪等编:《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绪编(一)》第388页
(9)张治中:《张治中回忆录》上册,第100页,中国文史出版社1985年版
(10)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大本营陆军部》(一),朝云新闻社1967年版,第329页
(11)李惠,李昌华,岳思平编《侵华日军序列沿革》,解放军出版社1987年版第55-56页
(12)抗战史记《一二八淞沪抗战史(下)攘外必先安内》
(13)中央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合编:《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档案资料选编.九一八事变》载郭泰祺《关于一二八中日停战谈判会议情形报告》,中华书局第614,616,620页
(14)中央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合编:《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档案资料选编.九一八事变》载《南京国民革命军参谋本部关于淞沪作战经过报告》,中华书局第594-595页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