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如何在减负的同时提质增效?南师附中新城初中给出了丰富多彩的答案!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该校实施“全学科阅读”,摈弃课外辅导中的题海战术,为学生的各学科学习赋能,创新作业设计,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增强学生阅读兴趣,开阔学生视野,促进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发生,夯实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各个教研组推荐学科经典作品

所谓全学科阅读,就是指每门学科都要开展阅读指导教学,通过阅读来学习学科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在学科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科阅读能力和素养。阅读能力是为个体未来生存发展奠基的重要能力。在阅读的价值和意义得到广泛认同的当下,要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仅有语文学科的参与是不够的,打破学科壁垒,树立一种大阅读观,将学生阅读素养的培养置于全学科、跨学科体系中。加强阅读研究已经成为各学科课程改革的共同要求。2021学年度新城初中的各个教研组为全校同学推荐学科经典作品。每部作品配备导读教师,师生们利用寒假完成阅读并在校园网上上传阅读感受,进行交流研讨。针对研讨的问题,导读教师再以南雍读书会的形式与同学进行线下深度交流。

学生形成阅读圈,老师设计特色作业

全科阅读是由各科老师共同参与的、多维的、广博的阅读指导活动。以英语学科为例,学校英语学科组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推荐了适合于各层次学生阅读的经典英文读物。老师们在读前做出精心的导读,设计阅读任务,指导学生阅读,读后师生共同分享读书感受:做阅读笔记、写书评,甚至表演精彩片段等,学生们形成了一个个阅读圈。这种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让阅读真正发生,学生的学科素养、思维能力等也在阅读、分享中逐步提升。

学科融合阅读《三体》太有趣

学校的全学科阅读并不仅局限在各学科内部领域的阅读荐读,更体现在学科的融合阅读上。本学期学校专门成立了全学科阅读教研组,由教研处统领,图书馆和教研组推进,每个学科推荐具有较强阅读兴趣的骨干教师组成“文史哲小组”“科学小组”“艺术小组”三个授课教师团队在初一年级开设“全科阅读”课程。本次以《三体》为共读文本,由三个团队18位教师授课。例如,科学组创设“佳木斯射电望远镜”情境,吸引学生对天文物理的兴趣;文史组通过角色任务训练学生筛选信息,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绘制思维导图,阐述代表性情节;艺术组结合《三体》故事场景,结合乐曲中的音乐要素,让学生思考《三体》故事中可以用什么音乐进行配乐。

通讯员 张健平 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 刘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