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是民族的脊梁,哪里需要,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

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出现疫情后,这些有为青年主动应战,坚守在抗击疫情一线,守护家乡,奉献爱心,谱写内蒙古青年战疫篇章,让青春在战疫中闪光。

“叮”“叮”“叮”……云珂的微信提示音响个不停,“22年疫情防控储备志愿者”“恒大城二期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党委社区疫情防控志愿服务”“榆林镇疫情防控志愿服务”……一个个微信群多到仿佛能把她的手机挤爆。

云珂是呼和浩特市青年志愿者协会秘书处的一名工作人员。2月15日,呼和浩特市发生疫情以来,呼和浩特市团委发布“我们需要你”招募令后,该市团员青年闻令而动,组成青年志愿者团队迎战。云珂负责志愿者调度工作,梳理调拨志愿者信息,为各社区、核酸检测点源源不断输送志愿者力量。

大学期间,热爱公益的云珂就一直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各类志愿服务,服务时长近800小时。这次疫情,她再次肩负起志愿者调度工作,搭建平台集中志愿服务有生力量,将需求透明、量化,极大提高了上岗率。同时,她还随时解答志愿者提出的各种问题,每天从早上6点忙到凌晨,疲累不堪的她仍坚持将当天的工作情况和总结详细地记录在工作日志里。短短半个月,云珂瘦了六七斤,但她仍然满怀激情地工作着。

24岁的特力更是呼和浩特市农大社区的志愿者。每天,他的主要工作就是拿着电喇叭在辖区播放核酸检测注意事项。这已经是他第3次参加疫情防控志愿服务了。

3次参加抗疫志愿服务的经历让他工作起来更熟练,他主动为志愿者排班,协调指挥。他说:“每一次的志愿服务都会收到很多居民送来的爱心,有送奶茶方便面的,还有送手套的,这些爱心让我们志愿者很感动,我们一定要坚守到疫情防控阻击战胜利的那一天。”

“年迈的老人腿脚不便,行动缓慢。眼看着做核酸检测的人越来越多,排起了长长的队伍,我心里十分着急,干脆背起老人,背着他通过绿色通道进行检测。这样,不仅方便了老人,也为早日完成全民核酸检测工作争取了时间。”张志飞说。

张志飞就是“青亲包头”微信公众号里《你背起老人的样子真帅》里的主人公,包头市好青年、优秀的青年志愿者。

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员工单泽跃,在包头市疫情发生后第一时间报名成为了一名志愿者。志愿服务中,他的主要工作是登记、信息采集和引领。每一轮检测,他都要从下午三四点忙到深夜11点,有时冻得手脚都麻。但他却说:“我是一名青年志愿者,也是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在这个特殊时期,我应该冲锋在前做表率,为抗击疫情奉献自己的青春力量,疫情不退我不退!”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巴彦淖尔市发生疫情后,邻近的乌海市迅速反应,开始环境消杀作业。为有效阻断病毒传播,由乌海市爱心协会、乌海市蓝天救援队组成的“乌海市红十字疫情防控突击队”再次展开大规模消杀活动。

2月19日以来,志愿者们的身影出现在海勃湾区的大街小巷。每天早晨8点半到下午6点,来自不同工作岗位的志愿者们换上密不透风的防护服,背起20多公斤重的弥雾机,穿梭于各楼宇之间,进行全覆盖地毯式消杀。

乌海市爱心协会负责人乔高磊是一名退伍军人,他第一时间组建疫情防控志愿服务队伍,冲锋在前。从军保卫国,退伍保卫家。乔高磊说:“我不会讲什么大道理,也不会说什么漂亮话,只知道我是一名共产党员,这个时候就应该站出来。”

疫情之下,无数青年志愿者闻令而动,义无反顾投身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据自治区团委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区参与疫情防控的青年志愿者人数累计超过8万人次。下一步,自治区团委将继续加大与呼和浩特市团委、包头市团委联动,补充青年志愿者骨干力量到一线,落实疫情防控具体措施,形成常态化轮换机制,持续做好疫情防控青年志愿服务工作,精准服务社区需求,强化管理,营造氛围,为一线青年志愿者提供物资保障和服务,助力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记者手记

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虎年春节,新一轮新冠肺炎疫情袭来。一个个青春的身影挺身而出,他们来自各行各业,他们奔走在抗疫最前方。他们的脸庞被口罩勒出一道道伤痕,他们的手脚在寒风中被冻得麻木,他们顾不上吃一口热乎的饭菜,他们平均一天睡四五个小时,他们真的很累很苦,但他们只有一个信念:疫情不退我不退!历经风雨的肩膀更懂得担当,挺过磨难的脊梁更加勇毅前行。这,就是新时代青年的硬核担当,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

《内蒙古日报》记者 刘志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