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孙子兵法》不是一步关于阴谋诡计的著作,孙子兵法是一本关于竞争战略制定的奇书。战略管理学大师明茨伯格曾说:《孙子兵法》在今天来讲也是一部杰出的著作,几乎没有什么新的观点能超越它。”
一个词语总结《孙子兵法》竞争的取胜过程:“水到渠成”。把前期的工作做好,胜利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因此《孙子兵法》的策略是步步为营的策略。
而《三十六计》寄希望毕其功于一役一举取得巨大胜利,是鲤鱼跳龙门的策略。
读懂《孙子兵法》三个关键词
《孙子兵法》是本好书,但是不好读。抓住三个关键词会对读懂孙子兵法帮助很大。
孙子最基本的哲学信条是,如果你能够仔细规划好你的战略,那么你就能够获胜。
如果你能够拥有一个真正伟大的战略,你甚至可以不战而胜。
这种东方的侧重于用战略智慧来击垮对手的战略思想与西方大不相同,后者强调通过行动(比如说发动大的战役)来取得胜利。
关键词1:“战略”。
《孙子兵法》是一部讲战略的书。它不是讲战术的书,不是讲操作的书。它不是给班长或者士兵写的,而是给国君、给将帅写的,也就是给战争中的决策者写的书。它从战略的高度揭示了战争取胜的基本原理,是一部关于战略的经典著作。我们今天读《孙子兵法》,就是要学会战略性思考。无论对于组织还是个人,战略性的错误向来都是最致命的错误。如果你的战略本身就是错误的,你的战术和执行能力越强,造成的错误就越大。
我们平时都很忙,忙于应对各种各样的事务。从这些事务性工作中跳出来,培养战略思考的意识和能力,对于想主导自己命运和竞争结局的竞争者来说,至关重要。所以,读《孙子兵法》,并不是背那些条文、那些格言、那些金句,然后去跟别人炫耀,而是帮助自己养成战略性思考的意识,形成战略性思考的能力,从而在竞争中获得决定性的优势。这是帮我们读懂《孙子兵法》的第一个关键词。
关键词2:“不战而胜”。
这是《孙子兵法》所有理念中核心的核心,也是帮我们读懂《孙子兵法》的关键。《孙子兵法》是一部兵书,但是孙子强调的是什么?不战而胜,不用打就能赢。用孙子自己的话说,是“不战而屈人之兵”。这也是孙子超越了一般的将军、《孙子兵法》超越了一般的战争著作,从而为后人所追捧的原因。
跳出了战争去看战争,超越了战争去看战争。同样,竞争者也要跳出竞争去看竞争,超越竞争去看竞争。以今天的思维来看,孙子已经有了成本和收益的意识:不仅仅追求胜利,还要追求完美的胜利。要学会用最小的成本,去取得最大的胜利。《孙子兵法》为什么在西方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原因之一就在这里。
西方很少有“不战而胜”的理念。从古希腊、古罗马西方歌颂的是武力,崇尚通过战争取胜来压倒对手、征服对手的战略思维模式。第一次世界大战几乎毁掉了欧洲文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宣告欧洲时代的结束和美国、苏联两个超级大国的崛起。空前的大战,以最极端的方式,将西方战略思维的缺陷暴露无遗。
在这期间,西方人开始反思西方传统的战略思维模式的局限,并发现了以《孙子兵法》为代表的古老东方战略智慧的价值。
20世纪英国最伟大的战略家利德尔·哈特因此成了孙子的粉丝,并从孙子身上找到了西方战略思维转型的方向。他比较了孙子与克劳塞维茨的思想,并用孙子式的语言非常肯定地说:“最完美的战略,就是那种不必经过激烈的战斗也能达到目的战略——所谓的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利德尔·哈特在他的名著《战略论》一书的扉页,引用了19条军事学家的语录,其中前13条全是孙子的。他甚至声称,他所撰写的20多本书中所涉及的战略战术原则,在《孙子兵法》中已经包罗无遗了。
核武器出现,大国之间再想通过战争的方式来压倒和征服对手,已经基本不可能。今天的核武器可以毁掉地球无数次。核战争注定会是没有赢家的战争。在这种情况下,二战之后西方基于传统的战略思维所制定的核战略,无论是“大规模报复”战略,还是“确保相互摧毁”战略,都没有办法走出相互毁灭、两败俱伤的死局。用西方人自己的话说,西方的战略思维和以此为基础的战略体系,正面临着严重的“崩溃性危机”。
今天最好的战略,不是通过战争的手段去取胜,而是孙子的“不战而屈人之兵”。“不战而胜”成为美国制定对苏战略的核心理念。所谓的“冷战”,就是通过非军事、非战争的手段,来赢得与苏联的对抗。美国也因此而成为冷战胜利最大的受益者。尼克松还专门写过一本书,名字就叫《1999,不战而胜》,直接用了孙子的理念。在西方,“不战而胜”可以说已经家喻户晓。大部分西方人其实没有读过《孙子兵法》,但是很多人都知道“不战而胜”。
关键词三:“智慧”。
孙子强调,不是靠简单的实力对抗、资源消耗,不是靠硬拼,而是靠智慧取胜。其实,这也是中国人的战略思维与西方人的战略思维最大的不同。中国人的战略思维,如果概括地说,就是四个字:以智克力,我们有太极,我们知道什么叫四两拨千斤。通过智慧来战胜对手的蛮力,让对手的力量优势发挥不出来。西方人强调以什么“克力”呢?“以力克力”,即强调实力之间的对抗。
在对抗的过程中,西方人的取胜思维基本上这样的:你强,我要比你更强。
中国人的取胜思维呢?你强,我让你强不起来。
一个是强调实力的强者思维,一个是强调智慧的智者思维。中国人习惯讲的“以柔克刚”“以弱胜强”“以少胜多”“以智克力”,都是这个道理。这种思维的关键是:你有资源、有实力、有优势,但是我要想办法让你发挥不出来。你的优势发挥不出来,我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我就可以打败你。
孙子说:“最好是不用打就能赢。如果非要打怎么办?要用智慧去打。”
要敢打,更要会打。要巧妙地打,要动脑子去打,要用战略去打。要用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胜利。实力是客观因素,你和对手之间的实力对比在短期内很难有大的变化。战略是主观因素,你可以在战略思维方面远远超出你的战略是实力的放大器,它可以放大你取胜的概率。
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说,如果剑不如人,剑法就要胜于人。
《孙子兵法》曾在商业上的使用。
白圭是战国时期的著名商人,据说当时“天下言治生祖白圭”。而白圭经商的特点,根据司马迁的记载,是“人弃我取,人取我与”,“能薄饮食,忍嗜欲,节衣服,与用事條仆同苦乐,趋时若猛兽挚鸟之发”。白圭的经营之道,与《孙子兵法》是完全契合的“人弃我取,人取我与”,就是《孙子兵法》中的“避实击虚”。“薄饮食,忍嗜欲,节衣服,与用事童仆同苦乐”,就是《孙子兵法》中的“上下同欲”。“趋时若猛兽挚鸟之发”,就是《孙子兵法》中的“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势鸟之疾,至于毁折者,节也”吗。真正的商家巨子,必须具备良将一般的雄才大略。
比白圭还要早一百多年的范鑫,同样也是以兵法来指导自己的经营。司马迁说范鑫“治产积居”的指导原则是“与时逐而不责于人”,“择人而任时”。范鑫的这一原则,出处正是《孙子兵法》中的名言:“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兵学与商学之相通,这也是一个极好的例证。
兵法用于商战,不能无选择地直接应用,而是要从战略层面、从哲学层面去寻求借鉴。兵学是有战略、战术之分的。《孙子兵法》的价值,在于其辩证的哲学思维、高远的战略追求、深刻的取胜理念,包括以“道”“天”“地”“将”“法”为内涵的“五事”,以“伐谋”“伐交”“伐兵”“攻城”为内涵的“全胜”等等。尤其是《孙子兵法》谈管理首重“道”,也就是作为组织灵魂的价值观;谈用兵首重“谋”,也就是深谋远虑的战略意识。这些内容才是《孙子兵法》的精华、核心与价值所在。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