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历时一天的枣庄市小学科学省课人员遴选活动在市中区中兴小学落下帷幕。各区评选上来的9位优秀师参加了此次遴选活动。活动共9节课,上午5节,下午4节,9位老师共同执教同一课题:六年级科学下册《风从哪里来》。中兴小学全体科学教师全程参与和观摩,专注地聆听了每一位老师的优秀课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节课是由滕州市实验小学荆河路校区的王娟老师执教《风从哪里来》。王老师性格活泼、语言生动、教态亲切,展现了她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通过对风进行分类——观察比较两幅图,初步感受蜡烛燃烧与熄灭对烟飘动方向的影响,进而形成猜想——设计实验验证猜想等系列教学环节,引导学生一步步探究风的秘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节课是由台儿庄区明远实验小学的李莉老师执教。李老师循循善诱,教学环节一环扣一环,在她的指导下学生不仅知道了风形成的原因,还用视频教学的方式教给学生遇到台风的自救办法,呼吁学生要尊重自然、尊重科学,只有合理科学的利用自然资源,才不会遭到自然的惩罚,体现了教学的教育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节课是由枣庄市实验小学的李德坤老师执教。李老师用“我和你的科学老师有什么区别?”这一问题与学生进行互动,既活跃了课堂氛围,又引导学生认识科学这门学科的特点:需要学生有善于观察的眼力,也要有完整的表达能力。注重对学生科学能力的培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四节课是由滕州市羊庄镇薛河小学的吕卫国老师执教。吕老师从学生熟悉的风车入手,通过“怎么让他动起来?”这一简洁的问题引入,一下就抓住了学生的眼球,吕老师通过制造风这一环节详细解释了空气流动这一现象。为了更有说服力的证明空气流动与温度有关,吕老师还引导学生学会用反向实验来证明,即熄来蜡烛后观察前后两次实验现象,从而得出实验结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五节课是由市中区逸夫小学的李春老师执教。李老师一改常规的教学流程,首先通过“不拿走塑料瓶也能让火焰晃动”这一小实验,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兴趣,学生们都想知道老师是怎么做到的,经过两次实验之后,学生发现火焰晃动与瓶子上的小孔和蜡烛有关,接着李老师组织学生讨论:是小孔的原因还是蜡烛的原因?在李老师的组织引导下,学生通过一次次的猜想、质疑、实验,最终得出结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六节课是由峄城区古邵曹庄小学的苗勇老师执教。苗老师从山东名城“鸢城”潍坊引入《风从哪里来》这一课题。引导学生用“看”、“听”、“感受”等多种感官参与的方法去感受风的存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七节课是由峄城区教学研究中心的于会老师执教。于老师从谜语引入风这一话题,通过说一说,做一做,想一想的活动引导学生猜想风形成的原因,进而展开实验探究。通过实践作业:高层大气中有风吗?月球中有风吗?宇宙中有风吗?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关于风的知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八节课是由市中区东湖小学的黄辉老师执教。黄老师从三国故事“火烧赤壁”引入课题,成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组竞赛的方式激励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及时评价学生的参与进步,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很高,实验过程中向学生渗透了“对比实验”这一研究方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九节课是由市中区文化路小学的王瑞婷老师执教。王老师采用小组积分表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三个小实验:点燃线香远离蜡烛,观察烟飘动的方向——靠近蜡烛,再次观察烟飘动的方向——把香放在蜡烛的前后左右,再次观察烟飘动的方向,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空气的流动与温度有关,再通过“火苗有什么神奇的力量让烟随着它飘动?”这一问题,启发学生大胆猜想,激起探究需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9位老师虽然是同课异构,风格迥异,但都能精心设计自己的学习活动,让教与学的活动相统一,都遵循了引发猜想——设计实验——实验验证——形成结论这一研究科学知识的方法,学生在讨论、设计与动手操作中积累了实验经验,为学生今后研究科学知识提供了一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