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疫情发生后,2300余名医务人员投入苏州高新区抗疫一线,他们同时间赛跑、为生命助力,全力保障疫情防控安全、有序、温暖、高效,他们被人们昵称为“大白”,他们是“战疫”时期“最可爱的人”!

“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白

当苏州高新区关于开展区域核酸检测的公告一出,医务工作者们便整装出发,冒着风雨前往核酸采样点。来自苏州科技城医院的王莉正是其中一员。她被分到了自己所住的望湖湾小区担任采样点组长。共产党员、医务工作者、小区住户等多重身份叠加的王莉穿上了严实的防护服,戴上防护面罩,用心尽力守护着小区。

楼上是“家”,楼下是“战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莉正在为居民做核酸采样

“我想看看哪个‘大白’是妈妈!”

一个熟悉的声音响起,这不是多日不见的儿子吗?但是王莉顾不上回应。因为她此时的第一身份不是“母亲”,而是“战疫人员”!

每次核酸采样结束,王莉收拾东西时,只能稍微抬头望望自己的那个“家”,然后就匆忙回苏州科技城医院消毒、待命,已经近一个星期没有回家看过一眼,是现实版的“三过家门而不入”。

“争抢”志愿者岗位的“钢板女侠”

“我为近7000人次进行过核酸检测,我有经验,就让我上吧!”经过再三坚持,史原琨终于在社区核酸检测点“抢”到了一个采样岗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史原琨是浒墅关镇的一名主管护士,疫情前,因右臂关节骨折,置入了两块钢板和21个钉子。疫情发生后,正处于病假期间的她,在家一刻也待不下去,到所在社区“争抢”志愿者岗位。目前,她已在苏州科技城前山澜庭小区采集信息约1200人次。

此外,每轮核酸检测前,史原琨都会对新加入的志愿者进行“手把手”地教学,把穿脱防护服和正确的洗手、佩戴口罩方式传授给他们。

30多天没见面的父女

“父亲毛敦是一名医生,我已经快10天没有看到他了,上次疫情,我也20多天没有见到他,就连打电话过去也经常是‘正在通话中’。我问他为什么天天这么忙碌,他反问我:‘我既是一名党员,又是医生,发生了疫情,怎么能不冲在前面?’”中学生毛叡心在日记中写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敦是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一名医务管理人员。疫情暴发以来,毛敦几乎每天只有4个小时睡眠时间,不仅需要到院外开展核酸采样,而且他还作为“调度师”,参与了全区的密接点及管控区人员医疗需求的转运对接工作,根据轻重缓急,分别为孕产妇、血透、肿瘤、发热、慢性病、急诊人员选择合适的医疗机构,同时还要对隔离区的人员进行心理安慰,减少不必要的就医。

毛敦说

“我一天要接打上百个电话,手机打到发烫,耳朵也火辣辣地痛,但是使命催使我继续努力工作!”

核酸样本转运的“核心”人物

“爸爸,你能不能快点回来?”看到女儿用稚嫩的文字写的信,高新区卫监所医传科科长陈涛瞬间泪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多面手”陈涛是一名党龄十几年的“老党员”,也是本次高新区卫监所核酸样本转运的“核心”人物之一,培训志愿者和转运人员是他,协调转运组是他,前期核酸采样全程演练是他,转运突发状况处置也是他。陈涛常常一人分饰多角,既是严格执法的监督员,又是搬运工、流水线工人、联络员甚至保洁员。

本轮疫情以来,一天接几百个电话的陈涛说,似乎把一辈子的话都说完了,熬的夜也超过了过去很多年的总和。

核酸检测的“幕后英雄”

“最后一批核酸检测实验结果出来了,全部阴性!”凌晨3点,苏州科技城昂凯医学检验实验室主任、昂凯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专项工作组组长殷鹏飞长舒了一口气。

殷鹏飞有10余年第三方医学检验行业经验,自新冠肺炎疫情呈现零星散发态势以来,他就一边密切关注疫情发展动态,一边及时改造实验室设备设施。今年1月,昂凯实验室被国家卫健委评为“第一批合格第三方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机构”,成为苏州市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能力的有效补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州本轮疫情发生后,殷鹏飞与同事经过紧张筹措,共采购超10万人份的试剂耗材。他还从哈尔滨、南京等分公司调集十余名专业技术人员,建立7×24小时全负荷工作的核酸检测工作小组。

“每一份样本都是生命的托付,每一个数据都关系到背后家庭的幸福,我们要确保及时、准确地输出检测结果!”殷鹏飞说,在这份责任感的驱动下,昂凯实验室每日核酸检测量不断突破上限,报告出具量不断到达新高,已累计发出报告近100万份。而他的工作时长也不断被刷新,连续多日工作20个小时左右。

最是风雨见初心,最是危难显担当,我们可能不认识戴着口罩,穿着防护服的“大白”,但是,请让我们一起,向2300名逆行而上,“点亮生命之光”的他们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