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交易作为双碳政策落地的主战场,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特别是林业碳汇开发,投资机构大批涌入,圈地的圈地,投钱的投钱,一些地方政府机构也从林业入手,开启碳普惠之路。

今天,给大家介绍入局碳交易的另外一种途径——蓝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2年两会上,腾讯董事会主席兼CEO马化腾结合中国的“双碳”目标和大湾区的区域优势,提出《关于加快粤港澳大湾区蓝碳发展的建议》。

马化腾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具有全国最长的海岸线和完整的海洋生态系统,构成了巨大且完善的生物碳泵及海洋碳酸盐泵,同时具备红树林、海草床、盐沼这三大滨海蓝碳系统,海洋产业基础雄厚、互补性强,具有发展蓝碳得天独厚的优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化腾建议,开展大湾区蓝碳生态系统基础调查与检测,制定战略规划,建立数据网络系统;加强海洋协同保护管理,开展固碳增汇技术研发,重建高生物量、高碳汇型水生生物群落,完善海洋碳循环和储碳机制;加大对蓝碳关键技术的科研投入;探索蓝碳定价机制,支持海洋碳汇交易等。

什么是蓝碳,蓝碳如何产生碳汇?

蓝碳,又称蓝色碳汇,指的是利用海洋活动及海洋生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储存在海洋中的过程、活动和机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国家大力推进海洋战略和“双碳”工作的背景下,蓝碳的作用和意义愈发凸显。中国南海研究院院长王胜曾表示,蓝碳在碳捕获与封存方面相较于绿色碳汇有明显的优势,单位海域中生物固碳量是森林的10倍,是草原的290倍。

数据显示,海洋储存了地球上约93%的二氧化碳,且每年可以清除30%以上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是地球上最大的碳汇。虽然,海岸带植被面积仅有陆地植被面积的0.05%,每年的固碳量却与陆地植被相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介绍,红树林、盐沼和海草床,能够捕获与储存大量碳并永久埋藏在海洋沉积物里,因而这三种生态系统又称为滨海蓝碳生态系统。

特别是红树林,具有降低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减缓气候变暖等重要功能,是地球上固碳效率最高的生态系统之一,以及滨海湿地蓝碳碳汇的主要贡献者之一。

蓝碳中心或将设立在海南,预计今年下半年开业运营

日前,海南国际碳排放权交易中心(以下简称海碳中心)获批设立。

3月18日,海南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组织召开海碳中心筹建推进会,海南日报记者了解到,目前海碳中心筹建团队正在全力开展各项前期准备工作,预计今年下半年开业运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海碳中心是落实国家绿色发展战略的重要实践,将构建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通过碳金融推进经济社会低碳转型。

海碳中心也是海南自贸港重点推动的“6+3”交易场所之一,2022年2月7日,经海南省政府同意,省金融局印发《关于设立海南国际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有限公司的批复》,同意设立海碳中心,并开始筹建,海碳中心拟注册在三亚。

海南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海南建设国际碳市场,是完成“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也是建立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和金融对外开放先行先试的重要一环。

同时海南具备丰富的海洋碳汇(蓝碳)资源,海碳中心将通过蓝碳产品的市场化交易,推动海南的蓝碳方法学成为国际公认标准,并纳入国际海洋治理体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海碳中心将为各类碳金融产品提供有力的资本市场基础支撑平台,碳金融市场的资金汇集作用将为企业转型提供大量资金支持,促进碳排放总量和能耗增量的双降,利用市场化手段推动能源结构调整,服务国家绿色低碳发展战略。

哪些地区有蓝碳优势

我国海岸线绵长,沿海地区广泛分布着红树林、海草床和盐沼这三大滨海蓝碳生态系统,生境总面积范围在1738~3965 km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中,红树林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海南和福建等省(区),总面积约300km²;海草床主要分布在黄渤海区和南海区,总面积约231km²;滨海盐沼主要分布在辽河口、黄河口、长江口、闽江口等河口区域,总面积范围在1207~3434 km²。

按全球平均值估算,我国三大滨海蓝碳生态系统的年碳汇量约为126.88~307.74万吨CO₂,其中,红树林每年埋藏27.16万吨CO₂,海草床每年埋藏3.2~5.7万吨CO₂,滨海盐沼每年埋藏96.52~274.88万吨CO₂,均具有巨大的固碳储碳潜能,是实现碳中和远景目标不可忽视的“中流砥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发展滨海蓝碳,采取保护、修复、开发蓝碳产业等措施,有助于提升我国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减缓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促进我国海洋生态养护水平的提升和沿海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从而为实现碳中和远景目标提供重要支撑。

蓝碳如何参与碳交易

目前,已经参与碳交易的蓝碳除了红树林项目,还有海水养殖渔业项目。

2021年9月12日,红树林生态修复项目2000吨海洋碳汇在厦门产权交易中心海洋碳汇交易平台顺利成交,这是福建首宗海洋碳汇交易。

连炜表示,红树林生态修复项目涉及清除入侵生物物种后红树林的再造,兼具固碳、生物多样性保护、净化环境与延缓淤积等综合生态环保意义,为当地社区发展提供了优质旅游资源与良好生态环境。

2022年初,厦门市碳和排污权交易中心成功完成了1.5万吨海水养殖渔业海洋碳汇交易项目。这是全国首宗海洋渔业碳汇交易,标志着我国海洋渔业碳汇交易领域实现“零的突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中强调“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要提升生态碳汇能力,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有效发挥森林、草原、湿地、海洋、土壤、冻土的固碳作用,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

我国作为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最多的国家,很难仅靠减排就实现碳中和的远景目标,作为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另一个重要抓手,提升生态碳汇能力和生态系统碳汇增量愈发显得举足轻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