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俞苏华 实习生 毛媛媛 记者 严君臣)“伯伯,今天天气不错,我们扶你坐在轮椅上,出去晒晒太阳。”3月16日上午,家住南通市海门区三星镇彦英村的包伟锋和妻子王彩素,来到伯伯包雪祥的房间,共同搀扶着身材高大的包雪祥坐进轮椅。这看似寻常的一幕,已经在这个家庭上演了多年。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包雪祥患有智力残疾,后来又得了尿毒症,一直都没有成家。这些年来来,这对夫妻将伯伯当成亲生父亲奉养,让老人在家里安度晚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彩素在照顾伯伯

据介绍,包伟锋今年45岁,家庭经济比较困难,至今家中只有4间平房,父亲早早就去世了。2014年,已经37岁的包伟锋认识了从广西来三星镇打工的王彩素,这才结婚成了家。在这个家里,除了年迈的母亲,还有一个因智力残疾始终未婚的伯伯包雪祥,和他们共同生活。

多年来,照顾包雪祥的重担落在包伟锋夫妇二人身上。包伟锋刚结婚的两三年里,包雪祥尚能自己吃饭、洗澡、散步。夫妻二人在给他做饭、洗衣之余,还能去厂里打打工、挣点钱,两个人一起努力地生活,过得还算可以。

不幸的是,2018年,包雪祥的痛风发作频率越来越高,手上的痛风石也越长越大,两只手逐渐变得僵硬,生活上需要更多、更细致的照顾。夫妻俩商量后决定:“不能不管!”那时,王彩素生完孩子刚出月子。原本要出去找工作的她,决定不再去厂里上班,留在家中照顾孩子和伯伯。

“那时真的手忙脚乱,只要孩子一睡,就赶紧给伯伯洗衣、做饭,还有其他家务。”王彩素回忆道。彦英村村委会得知包伟锋家的情况后,及时伸出了援手,让包伟锋留在村里打工,每年增加了两万多元收入。这样,包伟锋也能利用更多空余时间,给王彩素搭把手。

艰苦的日子里,夫妻二人总是互相加油打气,从不抱怨。“自从孩子能自己在家里玩以后,我就多了一些空余时间,于是买了台缝纫机,在家干活贴补家用。”王彩素说。眼看着日子就要一天天好起来了,谁曾想,日渐消瘦的包雪祥,在今年年后被查出了尿毒症。确诊后,包雪祥便一病不起,医生建议一天隔一天做透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夫妻俩在照顾伯伯

生活面临新的挑战,如果要照顾包雪祥,就不能继续留在村里工作了,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就没有了。虽然生活拮据,还要养孩子,但夫妻二人决定,每个月贴补一部分钱供伯伯看病。“伯伯一个月有800多元的低保费,但现在根本不够用了,我们就每月拿出500元来资助。”王彩素告诉记者,为了方便接送伯伯去做透析,他们还向村里申请了一张轮椅。彦英村村委会收到申请后,第一时间联系了三星镇残联,一刻都不耽误,将轮椅送到家门口。

现在,包雪祥的病情,比之前更加严重了,照料他也变得更加辛苦。“他的手已经完全僵住了,平时吃饭、上厕所都是我们替他弄。”王彩素说,最难的是帮伯伯洗澡。为了不让包雪祥着凉,夫妻二人总要协力,把他挪至轮椅上,再推到他们那屋的卫生间去洗。一般情况下,王彩素负责用后背顶住包雪祥的后背,然后,再用双手抓牢他的手臂,防止他腿软摔倒,包伟锋则负责用热毛巾替他全身擦洗。由于包雪祥比王彩素高出大半个头,每次洗着洗着,王彩素的腰总会不自觉地下弯几度。每次洗完,王彩素总要缓上一阵,才有力气直起身来。

“夫妻二人良心是真的好,我们都非常佩服他们。”经常去包伟锋家串门的邻居倪菊英向记者连连夸赞。

现在,包雪祥已经按照医院的要求正常做上了透析,夫妻二人也作了明确分工。平时,一逮着空闲时间,王彩素依旧会坐在缝纫机前抓紧时间干活。

“其实村里也有人劝我们放弃照顾伯伯,觉得我们能力不够。但我真的没有想过放弃,而且我要给我的孩子做榜样。也多亏了我妻子的支持,如果没有她,我一个人是忙不过来的。没有了父亲,我们就把伯伯当作父亲一样照顾。”包伟锋说。

(通讯员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