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是我国13个粮食主产省区和8个粮食规模调出省区之一,年外调粮食400亿斤以上,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做好农牧业生产气象服务是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是保障粮食安全和畜产品安全的底线任务。

3月22日,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在“世界气象日”网络气象信息通气会上通报指出,2022年,内蒙古气象局以“质量提升年”为抓手,注重补短板、强优势,坚持把农牧业气象服务、农村牧区气象防灾减灾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统筹部署,着力提升农牧业气象服务能力。

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应急与减灾处副处长王鹏飞介绍到,2022年,内蒙古气象局将从四方面保障自治区粮食安全和农牧业生产。

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谋划春季农牧业气象服务。认真贯彻落实内蒙古气象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气象服务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紧紧围绕全区各盟市农牧业生产对气象服务需求,因地制宜做好气象服务工作。

夯实业务基础,突破农牧业气象服务工作瓶颈。健全完善全区农牧业气象服务指标体系,提升农牧用天气预报和农牧业气象灾害预警能力。通过农业小气候观测站、自动土壤观测站、人工土壤墒情监测站等,结合遥感监测等手段,加强对天气状况、土壤墒情、春季干旱的监测和评估。

注重精准施策,提高农牧业生产气象服务针对性。坚持需求牵引,大力推动农牧业气象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的精准度、延长预见期。通过智慧农气APP、微信、微博等各种新媒体手段面向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分类开展“直通式”服务。

强化部门联动,形成农牧业气象服务工作合力。气象与农牧部门、农调队将定期联合会商,及时沟通播种进度、实时苗情、春季气象灾害的最新情况,共同研判气象条件对春播生产的利弊影响。针对玉米螟、草地螟、马铃薯晚疫病等农牧业病虫害,联合农牧业部门制作、发布病虫害气象风险预报预警信息,为及时开展病虫害防治提供气象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