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8500万残疾人,他们的生活状况、康复、教育、就业、脱贫等,关乎着千千万万个家庭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钟经华积极响应国家特殊教育发展潮流,从一名普通的数学教师,跨界成为一名特殊教育老师,埋首伏案潜心研究,编写了盲文界“国标”《国家通用盲文方案》,结束了以前盲文“猜调”的历史,实现了字字标调。由北京市委组织部指导并策划,北京广播电视台承制的全国首档聚焦人才的纪实节目《为你喝彩》,带您认识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教授——钟经华。
编制盲文“国标”,勇闯分词连写难关
盲文,通过六个凸点的排列组合,构成了文字的声母韵母。盲人就是通过触摸这些凸点,来阅读盲文。在《国家通用盲文方案》颁布之前,盲人群体普遍使用的盲文,被称为现行盲文。现行盲文的出现,让当时的中国盲人群体,拥有了可以接受知识文化教育的条件。但由于现行盲文在创制时,没有标明声调,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盲人在阅读和学习中,有很多字词的读音都需要靠猜。
早在近20年前,钟经华就已经深刻感受到盲人群体对盲文标调的迫切愿望。于是,在2011年,他开始对《国家通用盲文方案》进行研究,立志解决现行盲文的标调问题,实现“读音准确、新旧衔接、省时省方、易读易写、利于信息化”这五个目标。
在一千五百万语料库和三万多条常用词中,钟经华进行了大量的统计分析和上亿次的推演,最终,在盲文的声母中选中高频声调,隐藏声调符号。这样既实现了盲文字标调,又达到了读音准确、易读易写等目标。2018年,由钟经华主持编制的——《国家通用盲文方案》正式实施。这一方案,解决了近70年来一直悬而未决的盲文读音不规范的问题,实现了盲文由“猜”到“读”的转变,结束了盲文“猜调”的历史。
钟经华也凭借在盲文领域的贡献,先后获得北京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北京市高等教育科研成果奖二等奖;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等奖项。
寻求盲文打印新技术, 打破沟通“心”隔膜
钟经华研究了半辈子盲文,每天都和视障群体待在一起,不知不觉间,他所做的工作似乎早已超出了盲文研究范围。为盲人群体寻求哪怕一点点的便利,已经成为钟经华的一种本能。
在传统盲文印刷技术落后,刻印机、打印机都依赖进口的情况下,中科院研发出了喷墨打印新技术,将特制的环保墨水,喷印在盲文纸上,通过层层的堆墨,使得盲文点不易磨损。这项技术让钟经华看到了希望,让他更为惊喜的是,这台设备还可以打印图片,让盲人通过触摸来感受到图片信息。
钟经华除了关心新技术和新设备,在他的心中,还酝酿着一个更大更美好的梦,那就是唤起大众对特殊群体的关注,打破普通人与残疾人的沟通隔膜。
对于钟经华来说,在从事特殊教育行业30多年的时间里,潜心研究盲文,寻求新的打印技术,身体力行地帮助视障群体,都是为盲人能享受同等的文化权益和教育权益而努力。在未来,他也会一直呼吁大众加入到关爱弱势群体的队伍中来。因为关爱弱势群体,实际上也是关爱我们每一个人。
今晚(03月23日)21:52,北京卫视《为你喝彩》带你走近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教授——钟经华。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