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中国银行业40年的市场化发展脉络,商业银行先后经历了物理银行、电子银行、网络银行、数字银行四个主流发展形态,每一次发展形态的演进都伴随着场景金融战略布局和战术推进的一次蜕变,以此也勾勒出商业银行布局场景金融“点-线-面-体”的演进路径。
在场景金融1.0时代,商业银行经历了以“网点为王 位置致胜”的坐商时代。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财政金融体制改革,银行业就历史性地被推到了作为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融资主体地位上来,从计划经济的调控中转向市场经济中把银行办成真正的银行。在此后30多年间,各大类型商业银行纷纷开启了以自建物理网点实现市场布局的“跑马圈地”。根据中国银行业协会相关统计,截至2020年年末,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总数已高达22.67万个,其中国有六大商业银行网点数合计超10万个。在场景金融1.0时代,商业银行通过大量的资金资源投入自建物理网点的方式搭建业务场景,客户大多金融业务均需到网点排队进行办理,网点亦呈现出了“车水马龙”的流量盛况。
在场景金融2.0时代,商业银行借助智能ATM硬件和POS终端的应用进入“渠道为王 终端致胜”的行商时代。随着上世纪九十年代智能硬件在银行业的普及应用,商业银行开始通过采购大量硬件设施布设在以网点为中心的周边范围,同时分流网点柜面的流量便捷办理基础的金融业务。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0年年末,在全国布局建设自助银行15.62万家;布放自助设备97.37万台,网上银行交易达1550.30亿笔,交易总额达1818.19万亿元,同比增长9.68%;电话银行人工处理来电8.62亿人次。在场景金融2.0时代,商业银行逐步意识到抓住终端渠道的重要性,纷纷通过在物理网点和人口聚集的地方大量铺设智能ATM硬件设备,同时为网点周边大街小巷的商圈商户提供POS收单服务,开始逐步渗透到商业场景中,通过智能终端和电子化手段来分流银行业务办理渠道,极大缓解了客户在网点耗时排队办理业务的较差体验,在提升银行网点离柜率的同时凸显出客户与网点之间渐行渐远。
在场景金融3.0时代,商业银行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步入“平台为王 整合致胜”的电商时代。银行业金融机构持续加大金融科技投入,以网上银行、手机银行为主阵地,通过平台化思维进一步搭建功能齐全、场景完备、移动智能的线上渠道,不断提高业务办理效率,改善客户服务体验。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银行业金融机构离柜交易达3708.72亿笔,同比增长14.59%;离柜交易总额达2308.36万亿元,同比增长12.18%;行业平均电子渠道分流率为90.88%。其中,手机银行交易达1919.46亿笔,同比增长58.04%,交易总额达439.24万亿元,同比增长30.87%。在场景金融3.0时代,商业银行逐步从以盈利为中心向以用户为中心进行转变,通过自建APP平台为客户提供丰富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客户的各种金融需求。诚然,用户从线下向线上迁移过程中,商业银行发现其对用户流量获取的掌控力被不断削弱,用户的粘性和忠诚度不断下降。
在场景金融4.0时代,商业银行伴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正迈向“生态为王 运营致胜”的融商时代。近年来,各大商业银行逐渐意识到“无场景不金融”在自身数字化转型中的重要性,结合自身资源禀赋纷纷开启自建非金融场景,如以国有大型银行为代表的工行融e购、建行生活、邮储生活(已“官宣”停服)等,以股份制银行为代表的招银掌上生活等,通过APP不断集成了美食、外卖、网购、缴费、出行、旅游、电影等个人生活类场景,但亦存在“门可罗雀”的窘况。多数中小商业银行则耗费大量的营销资源通过与外部的电商平台、社交平台、外卖平台等进行流量合作,但可持续性成效无法得到保障。在场景金融4.0时代,商业银行完全改变了过去传统的“客户找金融”逻辑,更加意识到场景金融生态的重要性,主动通过API、SDK等开放银行方式不断将银行金融产品和服务“融入”到广泛的用户日常生活场景生态中,着力从MAU到AUM的跃升,从而实现“轻型化、无感化、场景化”的场景金融服务体验。
多飞科技通过自主研发和实践创新,为场景生态用户搭建了一套开放的场景金融运营体系实现泛场景搭建和数智化运营,以合伙人裂变方式助力金融与场景深度融合,以开放银行模式将金融机构的产品和服务“融入场景”,通过高频场景推荐低频金融方式,形成了独具优势的场景金融运营核心竞争力,致力连接社交生态、商业生态、金融生态“三位一体”的闭环。场景金融生态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多飞科技将持续深耕场景金融运营服务,携手与银行业金融机构、商圈商户、消费者等多方参与主体一起共建共享共赢。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