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又被称为稀土元素,它是元素周期表上第3族(ⅢB族)之钪、钇和镧系元素共17种元素的总称。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稀土被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等领域,是现代工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稀土元素

每隔3-5年,科学家们就能够发现稀土的新用途,而每六项发明中,就有一项离不开稀土。例如高科技消费品(电脑、手机、新能源汽车)和军事装备(激光、制导系统、雷达系统)等都离不开稀土。如果说石油是工业的“血液”,那么稀土就是工业的“维生素”。

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

根据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 (CSIS) 的数据,中国供应了全球85%以上的稀土,且占全球稀有金属以及锑、重晶石等矿物供应量的三分之二。如果说美国控制着石油,那么中国就控制着稀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稀土出口情况

而我们在稀土行业的主导地位是数十年来旨在超越其他国家的有针对性的产业政策的结果。早在1980年代中期我们就通过发放出口退税来支持其新兴的稀土产业,回扣降低了中国矿业公司的成本,使他们能够在全球市场上站稳脚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5-2004中国第一阶段主要稀土政策

1990年,我国宣布稀土为保护性战略矿产,禁止外国公司在中国境内开采稀土,并限制外国参与稀土加工项目,与中国公司合资的除外。这使中国公司能够通过这些合作伙伴关系获得外国专有技术,同时稳步消除供应链中的外国竞争。从1985年到1995年,中国稀土在全球产量中的份额从21.4%跃升至60.1%!

2010年9月,中国渔船与日本巡逻船钓鱼岛相撞事件发生后,我国就限制了对日本的稀土出口(当时日本80%以上的稀土进口都依赖中国)。出口配额消减37%,仅允许对外出口30259公吨的稀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1—2017年中国稀土出口情况

此举导致全球稀土进口平均价格从2009年的每公吨9461美元飙升至2011年的66957美元。美国、日本和欧洲的许多制造商都难以负担稀土供应,而中国则保持供应过剩。

美国难以实现的“自给自足”

去年3月,美国能源部宣布了一项3000万美元的计划,该计划将用于重建美国国内稀土和电池制造中其他重要矿物(如钴和锂)的供应链。而在不久前举行的美日印澳峰会上,加强四国在稀土领域的合作成为重点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芒廷帕斯的稀土矿

事实上,美国一直希望减少对其他国家(我国)稀土元素和矿产的依赖,但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数据显示,即使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美国也至少需要十年时间才能实现稀土方面的自给自足。

目前,中国工业从稀土元素中获得的优势正在逐渐从开采转向加工,因为稀土生产的大部分主要专利仍由西方国家控制,尽管我们已通过低成本开采导致其他国家的稀土矿关闭。据BBC报道,2011年后,中国在稀土方面的专利申请数量迅速增加、超过世界其余国家相关专利的总和,2011-2018年间中国稀土专利申请又增加了25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稀土矿破碎的矿石

毫不夸张地说,如果美国重开稀土矿业,并在十年内实现了自给自足,那美国提取的稀土元素也必须运往中国进行加工,因为只有中国才有此加工技术。除非美国重建起整个稀土加工链,但仅依靠军火工业的钱又无法做到(参考2001-2021年阿富汗的情况),资本又不会冒险投资建造专门用于稀土元素的工厂。因此,美国期望的“十年实现自给自足”的目标,实际上是一种过于乐观和不切实际的评估,可以说只要我国不全面实施稀土出口禁令,美国就难以重建稀土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