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基督山伯爵》的结尾只有几个字:“等待和希望”。大仲马说人类的全部智慧就在这几个字里面。古人诚不欺我。

上个世纪末的时候,小县城里大家觉得劳动强度大的工作也就是八小时三班倒,尤其是夜班十一点上班七点下班,白天精神萎靡,晚上连黄金剧场都看不完。这样一周七天,每天都会有一个八小时的班,工作一天算一天的钱,请假则没钱,没有任何周末节假日。

现在小县城的传统制造业仍然是这个工作制,不过节假日实行双薪。这几十年来这种工作制有一个共同点,极少加班,除非出现突发情况。

在这种行业工作,工资水平一般,也没有升迁途径,能做个车间小班长差不多就到头了,差不多都能干到退休,计件制,多干多得,少干少得。

虽说工作日复一日好似拉磨,但上级不会给你灌鸡汤,更不会搞职场PUA。对于前途,大家心里都跟明镜似的,就是干的超过驴,赛过骡子,也不可能变成中层以上。因此,谁也不会搞上坟烧报纸糊弄鬼这一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进入21世纪的这20年,发展快、工资高、待遇好的莫过于各个爱踢大厂了。双手绷一绷,胜抵十年功。在十年前,我这小地方听到有人进了大厂那绝对是仰慕的份儿,听到对方轻描淡写的说出那不可思议的收入数字,更是要五体投地,四脚朝天的拜服了。在后来听说他们常加班,加班费多多,心中越发的艳羡不已。再往后看到某呼里面的高薪人员,觉得此类人大多应来自大厂吧。这些年大厂扩张,麾下尽是精英人才,招录的都是一流大学一流专业一流学生,说他们是金字塔顶端的那群人也不为过。

我们曾经以为的黄金时代会很长,长到不需要去思考太多,按部就班就好,一生虽难大贵,也可小富即安。

上世纪最后的那几年,很多人的生活翻天覆地,不得不另谋生路。20年后,大厂似乎也走到了转折点,屡屡传出“人员优化”的消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电影《钢的琴》

也许这一切早有征兆吧。工厂垂死挣扎已不是短时间的事儿了,但大家认为那天不会到来,因为都在认真工作,产品还在源源不断的产出。一如现在,996、715的苦都吃了,业绩也非常漂亮,怎么就能如此了呢。

如果一份工作需要持续不断的透支身体健康,那就像是过年时生产队的驴,拉的磨再多,吃的也是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