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耀华专访】 推进健康中国战略,促进学前教育服务体系

儿童对于一个国家意味着未来,在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儿童早期发展已经列入健康国家战略规划,儿童学前教育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少年强则国强,一个不健康的孩子是家庭的灾难,也是孩子的痛苦,同时也是国家的负担,一个心理行为有问题的孩子如果不进行干预长大了可能会危害社会。因此,我们应当高度重视儿童保健工作。”戴耀华教授说。

2022年3月13日。京典思塾很荣幸与戴耀华老师携手成立“京典思塾研究院儿童保健顾问专家委员会”,建设覆盖全国的儿童保健医生队伍。为儿童保健专业人员、幼儿教师提供支持,树立行业标准。实现因时、因地、因需,面向不同特征、不同儿童、不同家庭生活周期提供全生命周期教育健康服务。

出席发布会的专家教授有:

首席顾问专家:戴耀华教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戴耀华教授简介

戴耀华, 女,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969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儿科系,1981年获中国医学科学院儿科硕士学位,是文革后我国培养的第一位儿童保健学硕士;

担任世界卫生组织儿童卫生合作中心主任,国家卫生计生委儿童用药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儿童保健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儿童早期发展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务。

顾问专家:

中国疾病控制中心与安全所营养专家:荫士安教授

苏州大学儿科研究所副所长,儿童保健专家:古桂雄教授

通州妇幼保健院儿保主任:孟昭学

儿研所副研究员:樊朝阳

(排名无先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桂雄(远程线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孟昭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荫士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樊朝阳

戴耀华教授作为讨论会发起者,表示:

从二十世纪后半叶到二十一世纪以来,生命科学家经过大量研究证明,人类终生发展成就与0-3岁儿童早期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

中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儿童早期发展工作。在我国,妇女儿童已经成为健康中国战略规划的重点人群。作为国家战略的“健康中国”行动,儿童早期发展是其重要的基础任务,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儿童早期发展涉及卫生、营养、环境、保护、早期教育等领域。京典思塾研究院正是汇集了儿童早期发展领域各方专家,加强与国内外学术、研究转化及各专业机构等的联系,以医教结合推动儿童早期发展新技术的应用及新的服务模式建立。

这是国内首先在儿童早期发展领域以“创新和行动”为特色的托育机构,必将成为发展我国儿童早期发展事业的一支重要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戴耀华教授表示:

作为儿童保健领域的一名老工作人员,亲历了我国儿童早期发展事业新的发展历程,对该项事业我感情深重。在此,对委员会今后的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在推进儿童早期发展标准规范建立上有所作为。充分利用专家和专业机构资源优势,为填补中国儿童成长发育量表、心理行为等评估工具和营养标准制定等方面的缺失和不足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是积极推广儿童早期发展互联网新技术新项目,为专业机构业务拓展、能力提升发挥引领和推动作用。同时,为儿童早期发展走进社区和家庭探索新的服务模式和联动机制,逐步引导父母成为儿童早期发展真正的第一责任人。

三是推进儿童早期发展均等化。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各地发展差别很大,儿童生长环境大不相同。不管家庭贫穷还是富有,孩子,都应当同等实现早期发展。“儿童早期发展一个都不能少”,“健康中国一个都不能少”。

四是积极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国的儿童早期发展起步较晚,需要借鉴其它国家成功经验,特别是在针对家庭养育问题早期干预的经验和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会议最后,戴耀华教授接受了媒体采访,采访中表示:

1戴老师,您为什么会选择学医?又为什么选择儿童保健专业?

因为我父亲就是医生,我在大学毕业的时候被分到了农村,在陕北榆林,在那些地方好多孩子因为营养不好导致生病,我们现在也知道,死亡儿童里面大概三分之二是因为营养问题,因为那个地方穷嘛,缺少粮食等等。所以我们觉得就是光是治病还不行,特别是那种,我们碰到了很多肺炎的孩子,肺炎的孩子死亡率很高,那么,对于这种肺炎死亡的孩子我们觉得预防很重要,提高他的营养水平,所以,我在选择研究生的时候,因为我是儿科医生嘛,当时我们儿童保健也是属于儿科,所以在选择研究生的时候,我就觉得儿童保健这个挺好。如果孩子的保健都做好的话,健康水平提高了,生病就少了。所以我以后从事医学的过程当中,跟世界卫生组织合作当中,我们也一直在尝试怎么控制儿童的常见病、多发病,减少儿童的死亡,提高儿童的健康水平。

现在我们国家呢,随着经济的发展,儿童的死亡率降的越来越低了,已经到了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婴儿死亡率、儿童死亡率都越来越低了。所以,在儿童死亡下降的情况下,我们应该提高儿童的健康水平,后面我们又开展了儿童早期发展的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您为什么会选择我们京典思塾合作?您是怎么看待我们的“医教结合”的理念?

我90年代的时候我就去美国留学了,在美国留学的时候,我接触到了儿童早期发展。所以从美国回来以后,我在学术领域也是一直提倡怎么提高我们中国儿童的健康状况,提升健康水平,也就是改善人口的数字,因为我们一直施行计划生育,所以我们减少人口数量来提高人口质量,所以儿童早期发展和提高人口质量是有关系的。这个工作,一直到了20世纪,也就是说到了2005年左右,才受到各个方面,包括政府政策,以及我们学术界各方面的重视。但是,我们知道儿童早期发展它不是说光是我们医学、卫生这些方面就能解决的,因为它实际上关系到儿童的早期教育,到营养、到环境,当然卫生保健也是很重要。

那么,我们就决定要做好儿童早期发展的工作,卫生和教育是必须要结合的,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支持下面,我们曾经和教育部,那个时候我们还是卫生部,卫生部和教育部曾经开展了合作,在合作的时候就很不顺,教育做教育的事,卫生做卫生的事,很少教育和卫生真正合作起来做。最后,我们只好在年龄上划分领域了,卫生的重点是0-3岁,那么教育的重点是3-6岁,因为3岁以后进幼儿园了,卫生管不着了,0-3岁的散居儿童多,教育管不着了,所以教育和卫生没有很好的合作。

那么我觉得京典思塾他们在这个领域真正的开创了先河,有非常好的一个思路,也有非常好的理念,特别是他们主动邀请我们卫生专家,来参与教育口的这个工作,所以我觉得京典思塾他确实是有一个非常好的创新性,有一个开拓精神,如果说卫生和教育结合,能够在儿童的保育领域、儿童的早期教育、儿童的早期发展等等方面,我们能做出一些示范来的话,对中国的整个的儿童早期发展很有很大的一个促进作用。我们这个示范,卫生和教育怎么结合的示范,如果这个示范能够成功的话,我想这个意义很大,打破了以前的边缘,教育归教育,卫生归卫生,各管各的。像教育和卫生的合作,教育和卫生的拢合,会使得我们儿童早期发展工作更上一层楼,做的更加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您是怎么看待互联网时代下我国儿童保健事业的发展?

我想互联网时代,特别互联网+是现在目前一个新的业态。从政府,到我们所有的专业人员,都很重视,那么大家知道,互联网+,这可以做出很多的以前不能做的事。也就是你们说的很多儿童保健的事,可以从我们的医疗机构走出来,走向社区,走向家长。我是做儿童保健的,我知道很多家长,我每个礼拜都有门诊,我的号很难挂,因为好多家长也来找我,说明儿童保健的需求很大,但是有一些问题我们可以通过网上来交流,不一定她到我的门诊来,既然号那么难挂,有些问题她可通过互联网来问个问题,我就可以给他解决了,解释了。当然不是我一个人,我一个人我也忙不过来。所以我们的医生,能够深入到社区,深入到托育机构来解决问题,那门诊病人就会少。

曾经在上海,有一任领导,他也是我们儿保专家,那么当时他在上海就提出了儿科医生进幼儿园,所有的儿科医生都包幼儿园,所以在星期五之前把幼儿园有的孩子的健康解决了,到礼拜六礼拜天家长就不用去医院了。医院的门诊就不会那么拥挤了,你们知道我们儿研所的门诊挤的很,所以我也很同情家长,为了一点小问题,有一些问题可能通过视频啊,或者通过一些咨询啊,微信啊都能解决的,就没有必要再到医院来了。拍那么长的队,还要网上抢号。他们跟我讲,挂你的号要半夜上去抢号,所以我非常惭愧,我觉得如果很多的医生都来参与这个互联网的工作,家长们就没有那么多困惑或困难来就诊了。

有的家长跟我讲,挂你的号挂了一个月了,所以孩子有健康问题得要等多久啊,所以我想互联网+这个业态非常好的。但是我们怎么来操作,特别是幼儿园,我就觉得上海市市长的这个建议很好,以后我就帮你们京典思塾进入社区,进入幼儿园了。能够解决很多问题,不用到医院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本次和京典思塾合作,能和我们透露一下下一阶段的计划吗?

我想京典思塾你们已经做了那么多年的工作了,你们是从事教育的,我是从事医疗的,也就是说儿童保健,我要向你们学习,学习教育对我们卫生保健什么样的需求?我们提供什么样的需求?我们共同来建设一些平台,我们共同的在平台上工作,对吧!然后呢,最重要的,我是想,我们能够通过京典思塾的试点,而且这些经验将来可以在全国推广,这就是我的一个期望!

京典思塾与戴耀华老师以及各位专家的深度合作,表现出各位专家、教授对京典思塾的充分信任与支持,相信双方凭借精诚合作、互惠互赢的理念,定会创造出新的奇迹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