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文化的发展一致,人类的音乐欣赏习惯,同样有一个逐步进化的发展过程,由初级到高级,划分为五种不同层次。
01
节奏、节拍、韵律层次
人对于节奏的感应是音乐中最普遍、最初级的感应,例如,人的心脏跳动就是有节奏的,人的日常生活(如行走),也通常是有节奏的。
我国先秦古籍《 尚书 》早就有关于“击石 附石,百兽率舞”的记载,非洲许多现存原始民族其最主要的乐器也是鼓。
由于商家看到了社会上的大多数人,对节奏韵律均会有强烈的感受,因此,商业运作推动的现代流行音乐,就是强调音乐中的节奏因素。
02
旋律、音调、线条层次
显然是与人对语言的使用有关。
旋律是音乐中最接近语言,最富于表情的因素,就这一点而言,旋律是除了节奏而外,音乐中具有最广泛社会接受面的因素。
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民歌,虽然有风格上的差异,但是一般说来,未经专业加工的原始民歌的旋律,是人类思想感情最纯朴的表现,也是音乐中传播面最广的形式之一。
03
和声、复调、织体层次
人类多声部音乐的普遍发展,只不过是近一千多年左右的事情。对多声部音乐的欣赏能力,也主要是在十三至十四世纪以后才发展起来的。
英国历史学家伯尼曾记叙说:十八世纪中叶的威尼斯人,如果两个人挽臂同行,仿佛他们就只能用歌声交谈,所有的歌都是由二重唱的形式演唱的。
04
结构、层次、曲式层次
大多音乐作品,哪怕是一首四句头的民歌,也有它的结构层次。要表现丰富、复杂的内容,就要重视大型音乐作品结构形式的组织。
在欧洲音乐中,主要是古典乐派时期以后,才真正形成了若干大型器乐曲,如交响曲、协奏曲、奏鸣曲的结构模式,通常称为曲式 。
欣赏者要上升到结构这一层次来理解音乐,除了具有良好的和声、复调、织体的听辨力之外,还必须有一定的音乐记忆力,并形成一定的欣赏习惯,才能听出大型乐曲中的若干主题,是怎样变化、发展和再现的,从而真正理解作曲家的乐思发展过程,作品内涵。
05
风格、意境、文化层次
这是最高的,也是具有相当专业化的音乐欣赏层次,进一步加入了对作品的审美判断。
这需要欣赏者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和广泛的文艺历史知识。对音乐作品的时代背景、文化思潮、作曲家个性、美学观点有所了解,从而进一步加深对作品本身风格、演奏家对作品风格的理解和认识。
据此,每个人可以评价一下自己的音乐欣赏能力。如果你是一位成年人,经常听的还只是流行音乐,可能说明您大致上还在第一、二层次的水平。虽然并不需要提高到专业化的最高水平,但到第三、第四层次还是必要的。
(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