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江苏省政府召开《江苏省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解读新闻发布会。《纲要》明确,到2035年,江苏将基本建成便捷顺畅、经济高效、低碳集约、智能先进、安全可靠的现代化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

届时,全省将基本实现设区市主城区30分钟上高铁、60分钟到机场,县级城区30分钟上高速公路、30分钟上铁路,乡级镇区15分钟上国省干线公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纲要》擘画出新蓝图,宿迁城市建设和交通事业发展迎来历史性机遇,宿迁将如何建设综合性交通枢纽和交通网络,宿小通给大家划重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纲要》提出——

形成“七纵六横,一核九向”综合运输通道布局,多条通道途经宿迁。

“轨道上的江苏”提出要形成“六纵六横”高铁布局和“三纵三横”普速铁路布局,宿迁的铁路枢纽地位更加突出。

高铁纵向线路包括:

  • 徐州-南京(京宁杭高铁通道)、徐州-淮安-扬州-镇江-常州(中部高铁通道)、宿迁-徐州(合新高铁通道);

高铁横向线路包括:

  • 连云港-徐州(陆桥高铁通道)、徐州-宿迁-淮安-盐城(上海至太原高铁通道);以苏州-南通、徐州、连云港为枢纽极,打造以南京为核心的“一核三级”型高铁通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打造城市群城际和都市圈市域(郊)铁路方面,《纲要》提出——

要强化核心城市与紧密圈层城镇节点的轨道交通联系,徐州都市圈有序建设联系毗邻市县的都市圈市域(郊)铁路网络,预留各线贯通运营、跨线运营条件,满足多运营模式需求。

《纲要》还明确了江苏省“十五射六纵十横多联”高速公路布局,其中涉及宿迁的包括——

  • 射向线路:南京-淮安(盱眙)-宿迁-徐州;
  • 纵向线路:徐州(新沂)-宿迁、徐州-明光;
  • 横向线路:徐州(沛县)-徐州(丰县)、连云港-徐州、盐城(大丰)-淮安-宿迁-徐州;
  • 联络线路:临沂-徐州、徐州-阜阳、徐州-蚌埠、宿迁-徐州(新沂)

细化布局综合立体交通网

“当前,我省交通运输发展还存在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预计到2035年,旅客出行量年均增速约3.0%,货运量年均增速约2.1%。综合交通网络结构有待优化。”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金凌在发布会上表示,迈上新征程,江苏交通运输发展迎来历史性机遇,也面临新的更高要求。

“《纲要》将江苏‘综合立体交通布局’细化落实为三部分。”金凌介绍,完善综合立体运输通道和国际运输网络,将突出整体性——在江苏原有“四纵四横”综合运输通道布局的基础上,新增通苏嘉、盐泰锡常宜、宁洛“三纵”及连宿合、沿淮“两横”共5个通道,总体上形成“七纵六横”综合运输通道格局,以南京为核心的“一核九向”放射状通道形态。

建设高效互联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将突出融合性——围绕建成“轨道上的江苏”,布局“六纵六横”4800公里高铁网、“三纵三横”2100公里普速铁路网、1400公里城市群城际和都市圈市域(郊)铁路。布局“十五射六纵十横多联”7100公里高速公路网以及“两纵五横”4000公里千吨级航道网。突出南京都市圈多层次机场群、环沪机场群发展,持续推动省内其他机场协调分工、特色发展。

打造融合共享的综合立体交通枢纽,将突出协同性——宁镇扬枢纽板块,重点提升南京在全国的影响力和城市竞争力,推动与扬州、镇江一体化跨区域协同发展。苏锡常通泰盐枢纽板块,重点发挥苏州、无锡、南通的枢纽优势,联动常州、泰州、盐城,与上海共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连徐淮宿枢纽板块,重点推进徐州国际陆港、淮安空港、连云港国际枢纽海港联动发展,推动宿迁建设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造交通运输现代化示范区

“《纲要》共分为规划基础、总体要求、重点任务、保障措施4个部分,8个章节。”金凌介绍,总体可概括为“125184”,即1个根本目的、2个分阶段目标、5大发展方向、18项重点任务、 4项保障措施。

“1个根本目的”

构建现代化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大力推进交通强省建设,着力打造交通运输现代化示范区。

“2个分阶段目标”

到2035年,基本建成便捷顺畅、经济高效、低碳集约、智能先进、安全可靠的现代化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具有世界级城市群特征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高效畅达,有力支撑“123出行交通圈”(1小时都市圈通勤、2小时畅行江苏、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和“123快货物流圈”(国内1天送达、周边国家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交通基础设施质量、智能化与绿色化水平居世界前列。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现代化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拥有世界一流的交通基础设施体系,交通运输供需有效平衡、服务优质均等、安全有力保障。实现“人享其行、物优其流”,交通运输总体发展水平进入世界前列。

“5大发展方向、18项重点任务”

完善开放畅达的综合立体运输通道和国际运输网络,包括完善畅达全国的综合运输通道、完善面向全球的国际运输网络2项任务;建设高效互联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包括构建一体衔接的轨道交通网、构筑集约高效的过江通道等5项任务;打造融合共享的综合立体交通枢纽,包括打造强效中转的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联通全球的世界级机场群、江海河联动的世界级港口群3项任务;推进综合交通一体化融合发展,包括区域交通运输协调发展、交通与产业融合发展等4项任务;推进综合交通高质量发展,包括智慧发展、绿色发展等4项任务。

《纲要》明确了加强政策支持、加强实施管理等4项保障措施。

推进重大谋划落地实施

江苏位于“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两大国家战略的叠加交汇区。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6轴、7廊、8通道”中,“京津冀—长三角主轴”“长三角—成渝主轴”“大陆桥走廊”均经过江苏。

经济日报记者:请问省交通厅的领导,《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提出构建“6轴、7廊、8通道”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布局,请问江苏在综合运输通道布局中是怎么落实体现的?谢谢!

惠先宝(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感谢记者的提问。刚才金凌副厅长介绍了有关的情况,其中明确: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是“6轴、7廊、8通道”,在这个“6轴、7廊、8通道”当中,“京津冀-长三角”“长三角-成渝”,还有“大陆桥走廊”都经过江苏。应该讲江苏的交通地位非常的突出。大力推进交通强省建设,着力打造交通运输现代化示范区,要求进一步强化江苏交通主骨架支撑、拓展交通发展新空间。《江苏省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服务国家区域重大战略,服务全省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沿江沿河沿湖沿海空间布局优化,在我省原有“四纵四横”综合运输通道布局的基础上,新增了通苏嘉、盐泰锡常宜、宁杭宁洛“三纵”以及连宿合、沿淮“两横”这样五个通道,总体上形成了“七纵六横”的综合运输通道格局、以南京为核心的“一核九向”的放射状的通道形态。具体来讲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

一是强化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布局在我省省域内的连通。深入实施国家区域重大战略,进一步拓展接轨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多通道、立体化、快速化的交通主轴。我们新增了宁杭宁洛国家级综合运输通道,布局了沿海、京沪(沪宁)、京沪辅助、宁杭宁洛、陆桥、沿江、宁合,这七个通道组成的国家级综合运输通道。

二是加密省内的运输通道布局,进一步强化区域互补、跨江融合、南北联动。增加了通苏嘉、盐泰锡常宜、连宿合、沿淮四个省级通道。规划布局宁连宁黄、盐泰锡常宜、通苏嘉、连宿合、徐宿淮盐、沿淮组成的省级综合运输通道。

三是实现以南京为核心的“一核九向”放射状通道形态。以南京为核心,向北京、青岛、南通、上海、杭州、福州、南昌、合肥、洛阳九个方向放射,支撑南京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

打造多网融合、跨江协同、内畅外通、衔接高效的铁路网。江苏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高清表示,干线铁路方面,重点加快推进高铁主通道缺失段建设,优化提升沿江、沿海、京沪等国家主通道整体效能,推进能力紧张区段的项目建设,系统提升高铁主通道能力。城市群城际和都市圈市域(郊)铁路方面,围绕沿江城市群以及南京、苏锡常、徐州三大都市圈,以区域一体、功能匹配、便捷高效为重点,形成“拥江环湖环沪”的城际铁路网和中心放射的市域(郊)铁路网。城市轨道方面,完善南京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推进苏州城市轨道交通成网运行,有序推进无锡、徐州、常州、南通等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建设。

明确重点建设任务

据悉,十四五期间,将加快建设沪苏通二期、沪苏湖铁路和南沿江、宁淮城际铁路,开工建设沪渝蓉高铁江苏段(北沿江)、通苏嘉甬、潍坊至宿迁、宿迁至合肥、镇宣铁路镇江至溧阳段等国家干线铁路和盐泰锡常宜、宁宣、扬镇宁马、宁滁蚌、宜兴至湖州、宁杭二通道、上元门过江通道等区域城际铁路,谋划推进常州至泰州、新沂至淮安等一批新的项目,推动形成以国家“八纵八横”在我省的“两纵两横”高铁网为骨干,以区域城际铁路为延伸拓展,以省会南京为核心,以苏州南通、徐州、连云港为三极的“六纵六横一核三极”干线铁路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