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市教育体育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体育的重要论述,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体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党建引领开放创新改革,坚持以组织力提升执行力,突出“全域统筹、一核引领、三区联动”,开局抓作风、聚力谋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安全、质量、特色、卓越”,办人民满意的一流教育,推进教育体育高质量发展,保持“事争一流、唯旗是夺”的工作状态,全面增强教育体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为同心同向建设现代化上合新区,成为支撑青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极,打造全省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引擎,建设“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贡献教育体育力量,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突出党建统领,引领教育体育工作高质量发展

1.强化思想政治建设。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坚持“第一议题”制度,统筹推进政治思想理论武装学习,认真落实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继续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开展迎接、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专项行动。各基层党组织通过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主题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悟初心、守初心、践初心。统筹线上线下载体,运用“学习强国”、“灯塔—党建在线”等平台,积极发挥学习型党组织和基层讲堂的作用,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到教书育人的全过程中,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教育体育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际举措。

2.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努力提升全系统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水平,着力健全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体制机制,推行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校党建管理体制、工作机制、保障体制,强化中小学校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开展规范化党支部建设,推动党建教育课程特色化和示范点创建特色化。加强“一校一品”创建,发掘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学校党建品牌。坚持党建统领群团工作的思路,形成“党有号召、团有行动、队有跟进”的工作方式,发挥凝聚和保障作用,做好工会、共青团、妇女组织、少先队、统战等工作。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提升舆情应对能力,切实维护意识形态安全。

3.加大管党治党力度。加强监督执纪,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和政风行风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召开教育体育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议,驰而不息纠正“四风”,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特别是加强“第一种形态”的运用,抓早抓小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推进教育领域清廉建设,打造清廉校园建设品牌,将清廉文化贯穿于教育全过程,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生态和育人环境。

二、突出内涵发展,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4.提升学校德育工作质量。落实中小学全员育人导师制,健全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持续深化“一主两线六环”红色基因传承教育,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通过红色讲堂、红色走廊、红色创作、红色纪念、红色剧场和红色研学等,在学生中开展迎接、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系列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继续开展“名家进校园”“开学第一课”等主题教育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达标创优工作,开展“最美少年”评选活动。加快德育品牌培育,组织学校从自身实际出发,探索适合学校德育工作发展的新优势,打造德育品牌。利用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建立与德育品牌项目建设相适应的校本课程体系,使全市德育工作呈现个性化、特色化、多样化的发展态势。

5.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贯彻落实《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等,坚持学科融合、学段衔接、目标整合、教材贯通,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美育课等。积极推进青岛市中小学生全面发展“十个一”项目行动计划,设立中小学生“十大节日”,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节日。落实学校大课间和课外体育活动一体化的阳光体育运动方案,切实保障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健全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机制,全面提升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扎实推进近视防控行动,确保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持续下降。

6.推动“双减”政策落地见效。继续把“双减”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强化学校主阵地作用,系统推进课堂教学、作业管理和课后服务改革。以精致化管理为抓手,进一步规范学校办学行为,探索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五项管理改革。积极推进分类、分层教学改革,着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在作业布置上,精心选择作业内容、精准针对不同学生、精确校正课堂教学、精细反馈作业情况,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思维品质。深化“订单式”“蹲点式”教研服务,发挥区片、镇村教研优势,打造校际教研共同体。将课后托管服务与日常课堂教学结合,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体育类课程或活动,为学生特长发展提供舞台。通过部门联合检查、专项检查、日常检查等方式,持续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工作,加强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资金监管。

7.实施家校社协同育人。学习贯彻《家庭教育促进法》,巩固发展家庭教育“三大主阵地”,建立健全全市家庭教育公共服务网络。切实加强对各学校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管理,以“养正成贤”家教品牌为引领,不断提升家长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设计开发科学化、专业化、特色化的家长课程,形成精品教材和优质资源库。深化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加强与社区、民政、卫健、妇联等部门的联动,普遍设立家庭教育服务站,营造全社会关心、理解、支持教育的良好氛围。

8.健全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五四三三”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织密心理健康教育四张网络,打造“心育融合、五育并举”的新格局。加强骨干教师和面向全体教师的心理健康培训,继续开展24小时公益热线服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与教育教学各环节融合力度。将心理健康、生涯规划和家庭教育有机融合,深入开展心理讲堂进校园、进社区等,提供“订单式”心理讲座服务。做好全市学生的心理普测工作,关爱特殊群体学生,并建立一对一的帮扶机制。

三、突出优质均衡,推进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发展

9.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以“童蒙养正”品牌理念为引领,坚持统筹规划、公益普惠、机制创新、以人为本的原则,在“幼有所育”上不断取得新进展。认真落实幼儿园建设规划,加大公办幼儿园建设及启用进度,全面提高我市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进一步规范幼儿园招生工作,严格招生录取程序,确保招生工作公平、公正、公开,力争实现公办幼儿园、民办幼儿园按标准班额招生。进一步加大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力度,扩大普惠性幼儿园覆盖面,确保我市公办及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巩固在90%以上。继续开展合点并园工作和幼儿园年检工作,改善办园条件,提高规范办园意识。加强幼儿园分类认定管理,提高全市优质园率。实施联盟办园,充分发挥优质园所的引领辐射作用。积极开展幼小科学衔接研究工作,坚持“零起点”教学。

10.推动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进新建实验初中小学部、少海实验学校等11个学校项目建设,新建华润城配套幼儿园等10所幼儿园,深入实施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22个学校建设项目,继续完善青岛市城市品质改善提升8个学校建设项目,推动优质教育资源集中布局。深入推进中小学集团化办学,提升办学效益,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扩大与辐射。支持青岛市级实验学校建设,积极推进跨区域办学,促进教育资源布局更加合理。实现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托管服务全覆盖,丰富特色化托管内容和形式,探索实施多元化服务。完善招生政策和“一网通办”招生平台建设,严格禁止借读、严格按批次入学、严格限制班额。积极稳妥推进强镇筑基试点镇试点工作,紧紧围绕办学条件、办学质量、育人特色、教师队伍、带动作用、群众满意、生源稳定等七个方面重点推进。加强团员队伍建设,深化少先队组织改革创新。大力实施融合教育,推动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示范校建设。认真做好控辍保学工作,确保每一名学生完成义务教育。按照“精英、专业、特长、多能”的培养目标,深化高中特色多样化发展机制,全面构建普通高中、职业高中、综合高中、特色高中“四位一体”的高中办学模式。继续办好一中和实验中学“领军班”、二中“上合班”“俄语班”、三中“创新班”、四中“航空班”、职教中心“领航班”等,加强综合高中建设。

11.推动职业教育创新融合发展。支持职教中心创建山东省高水平中职学校,加强职教中心共享性大型智能仿真实训基地建设,提升软硬件建设水平。以骨干专业为引领,建设中职专业群,将专业建在产业链、需求链上。认真组织各级技能大赛,力争在全国、省市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力度,推动校企良性互动、优势互补。完善“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机制,加强与“1+X”证书试点企业的联系,提升育人质量。推进“3+1+2”长学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中职毕业生“学历、技能”双提升。

12.推动民办教育规范有序发展。深入推进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专项工作,规范公办学校举办或者参与举办民办学校行为。推动民办学校分类改革登记,严格规范民办学校招生管理和财务监管,持续做好民办教育质量提升工作。做好民办学校年检工作。

四、突出创新引领,持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

13.深化教育治理现代化改革。规范依法行政,做好政务公开、政务服务,依据权责清单做好各项行政执法、行政检查。加强矛盾纠纷和信访隐患排查化解,保证各类信访案件及时受理率、答复率和按期办理率均为100%。持续推进“内巡+内审”工作,打造巡、审、控合一的“巡审一体化”机制,构建长效拒腐防变制度机制。围绕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课题研究,加强成果转化,切实发挥科研引领作用。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力度,探索实施“1+1”学校社区融合推广模式。依托传统节日、重大节日等,广泛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经典诵读活动。抓好考试组织管理和考务实施工作,高质量完成全年各项教育考试。以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为抓手,积极营造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氛围,推动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建设。做好教育体育系统关工委和老教协工作。

14.深化教育督导机制改革。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完善对基层单位教育体育工作的综合评估办法,建立结果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增值性评价和综合性评价相融合的评价体系。坚持网上督导与实地督导相结合、主题性督导和随访性督导相结合,每学期完成一轮全市中小学(幼儿园)挂牌督导。加强挂牌督导结果使用,督导发现问题整改情况作为二次督导重要内容,纳入学校幼儿园年终考核指标体系。

15.深化信息技术赋能教育改革。加快数字资源建设,为智慧教育提供资源保障。落实人工智能课程的课时设置,确保全市所有学校开齐上足课程,加快促进人工智能教育在中小学的普及,提升学生的人工智能素养。加强网络课程资源开发与建设,满足不同教学环境下的师生需求。搭建胶州教育云平台,探索线上线下融合应用路径。推进“三个课堂”“网络学习空间”应用,依托胶州教育云平台、青岛教育E平台,深入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和“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主题活动。大力开展科普活动,积极组织中小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科技竞赛,为中小学生科技兴趣培养、科技能力提升搭建平台。

五、突出巩固提升,全面提升服务保障水平

16.强化惠民工程建设。实施农村中小学营养午餐和免费奶工程,对全市300人以下农村小规模中小学校食堂实施运行补助,全面提升我市中小学营养午餐质量。以创建山东省规范化食堂为契机,全面提升食堂精致管理水平。在完成“明厨亮灶”工作基础上,实施学校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全覆盖。实施农村小学标准校车服务工程,护航学生安全上下学。

17.强化校长教师队伍建设。突出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建设常态机制。深入推进“对镜正身,清廉从教”师德师风主题教育活动和从严治教作风整顿工作,强化师德考核惩处,建立“师德档案”,通过正向激励与反向倒逼相结合,着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继续开展“师德标兵”评选活动,构建完善教师荣誉表扬体系,推树先进典型,加大典型宣传力度。进一步优化完善“1+N”多元化教师招聘补充机制,在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教师的同时,加大重点高校优秀毕业生选聘、公费师范生安置力度,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深入推进“三定一聘”改革,科学核定岗位数,加大教师交流力度,促进师资均衡配置。开展教育干部“先锋计划”,实施青苗工程、英才工程,优化教育干部年龄、专业结构,打造“三化一型”教育干部队伍。实施新时代教师队伍精准提升工程,有组织、有重点、分层分类培训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300名,骨干教师3000名,各级各类教师30000人次。健全“胶州名师”“胶州名校长”“胶州名班主任”(简称“三名工程”)培养体系,激发干部教师成长内生动力。

18.强化平安和谐校园建设。持续落实好学校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完善校园安全应急处置方案、预案,常态化开展应急演练、应急体验,提升校园应急处突能力和师生应急自救技能。抓好安全教育、安全隐患排查等工作,突出抓好预防学生溺水工作,开展每日警示信息提醒,建立学生防溺水自我监督管理小组,聘请预防学生溺水安全卫士等。实施“专家查隐患”专项行动,持续开展学校及周边安全隐患排查整治行动。强化“三防体系”建设,提升校园“智慧安防”水平,积极争取市财政专项资金,为公办学校幼儿园配备“互联网+校园安全综合防控系统”。推进学校食堂网络智慧监管,组织实施学校食堂大宗食品采购食品安全追溯服务平台监管,着力抓好中小学食堂财务管理专项整治。

六、突出统筹推进,优化体育公共服务体系

19.全覆盖开展全民健身。建设市、街道(镇)、社区(村)三级全民健身设施网络,社区8分钟健身圈更加完善,启用智慧体育平台,公共体育场馆和体育健身设施运营管理和智能化水平进一步提升。改造建设高质量体育公园、社区健身健康中心、文体广场、多功能运动场等。实施健身设施补短板行动计划,新建以笼式运动场、社区健身健康中心、儿童乐园为主的健身场地5处,更新健身路径60余处,提高智能化体育设施配建比例。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以社区为重点,加大社区运动会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加大农村健身设施建设力度,更换老旧健身设施60处,举办50次群众体育活动,打造1—2处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承办上合示范区国际象棋网络团体赛等,举办胶州市第九届全民运动会。

20.特色化发展学校体育。积极推进体教融合,举办第26届中小学生体育节,积极探索体育家庭作业,健全中小学体育联赛暨青少年体育锦标赛机制,举办好全市中小学生春季田径运动会、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武术、游泳、围棋、啦啦操等体育联赛、青少年体育锦标赛及“市长杯”校园足球联赛。继续推进校园足球、传统武术、非遗项目“三铺龙拳”进校园和小学生游泳普及工作。加强中小学体育课程、场馆设施、体育师资和高水平运动员队伍建设,做好体育教师专业培训工作。

21.突破性提升竞技水平。依托各中小学、体育俱乐部,进一步发展培育训练点,形成以体校为中心,辐射全市的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选拔培养体系。加大高水平运动员培养和输送力度,力争在省运会上取得优异的成绩。牢牢抓住传统优势项目,积极突破新兴项目,逐步拓展篮球、手球等项目建设,打造“北方手球之乡”体育品牌。

来源:胶州市教育和体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