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呼和浩特市严格要求医疗机构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拒绝、延误治疗。全市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均未停诊,持续提供医疗服务,累计为封控区、管控区及隔离点各类患者解决就医需求2837人次,通过互联网医院服务患者21118人次,“120”急救指挥中心累计转运封控区、管控区和隔离点就医患者722人次,其中孕产妇166人次,透析、肿瘤放化疗108人次,急危重症444人次。

为保障疫情期间群众日常就医需求,市卫健委成立医疗服务保障工作组,在封控区、管控区等重点区域防控办及隔离点配备医务人员,在呼和浩特“120”医疗指挥急救中心增设调度坐席,及时处置涉疫区域、隔离场所突发急危重症、孕产妇、新生儿和慢性病患者的转运救治任务。及时向社会公布疫情期间进一步做好封闭隔离管控人员看病就医事宜公告、各助产机构咨询服务热线公告,健全市、旗县区、封控管控区防控办、隔离点、“120”指挥急救中心、医疗机构联络机制。自治区、市、旗县区卫健委共设立17部咨询服务热线,由专人24小时值守,及时帮助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问题。

在封控区、管控区及隔离点,精准了解掌握有特殊诊疗需求的患者情况,并建立台账,把需求精准对接到社区与相应的医疗机构,实行分类服务,纳入网格化管理。其中,急危重症本着救急、就近、就需求的原则,由“120”医疗急救车送往相关医疗机构;肾功能衰竭及肿瘤放化疗患者由原治疗机构提供不间断医疗服务;孕产妇和新生儿由指定的专门医院提供服务;慢病患者在基层医疗机构或旗县区医院就诊,视患者病情可将处方用量延长至12周,并通过医疗保障组提供送药上门服务,必要时就近安排基层医疗机构提供必要的检验检查和常规复查。对外出就医患者实行“专车闭环接送”服务,解决“一出一进”问题,让有看病需求的居民能够出得了小区的门,进得去医院的门。同时,充分利用互联网诊疗的优势,通过已上线的内蒙古自治区中医院、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内蒙古医科大附属医院三家互联网医院,解决日常看病诊疗用药的需求。(文/贾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