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文1】

汉王还,至定陶,驰入齐王信壁,夺其军。

临江王共尉不降,遣卢绾、刘贾击虏之。

春,正月,更立齐王信为楚王,王淮北,都下邳。封魏相国建城侯彭越为梁王,王魏故地,都定陶。

【译文】

汉王回军到达定陶县,奔入齐王韩信的营垒,夺了了他的军队。

临江王共尉仍不归降,汉王便派卢绾、刘贾攻打并俘获了他。

春季,正月,汉王改封齐王韩信为楚王,统辖淮河以北地区,都城设在下邳。封魏相国建城侯彭越为梁王,统辖魏国故地,都城设在定陶。

【解析】
消灭项羽之后,刘邦第一件事就是抢夺韩信的军队在这种情况下,直接了当的解决韩信的军队是接触威胁的最好办法。
PS:韩信当初要求做齐王,并且“拖延”合围项羽,表明了要“裂土封王”,也是要要“造反”!

“临江王共尉不降,遣卢绾、刘贾击虏之”,卢绾、刘贾两人是刘邦的绝对嫡系,再联想上文(《资治通鉴》“不可沽名学霸王!”伟人留给后世的伟大的政治智慧!)追击项羽的主将灌婴,也是刘邦的绝对嫡系,这说明,最重要的事还是要自己来干,最大的功绩还是要归自己。

【原文2】

令曰:“兵不得休八年,万民与苦甚。今天下事毕,其赦天下殊死以下。”

诸侯王皆上疏请尊汉王为皇帝。二月甲午,王即皇帝位于汜水之阳。更王后曰皇后,太子曰皇太子;追尊先媪曰昭灵夫人。

【译文】

汉王下令说:“军队得不到休整已经八年了,万民深深饱受战乱之苦。现在天下的已经稳定,赦免天下判斩刑以下的所有罪犯。”

诸侯王一致上疏,请求推尊汉王为皇帝。二月甲午(初三),汉王便在汜水北面登上皇帝位。改称王后为皇后,王太子为皇太子;追尊先母为昭灵夫人。

【解析】
刘邦赦免天下囚犯事登皇帝位的必要条件,其实就是向天下百姓宣示天下一统,已归心刘邦。
汉承秦制,本质上来看,刘邦是完全继承了秦始皇帝的遗产,维持原来秦一统的态势,这是最有效最简单稳住胜利果实的最有效方法,而并不是一定要”翻天覆地“!

【原文3】

诏曰:“故衡山王吴芮,从百粤之兵,佐诸侯,诛暴秦,有大功;诸侯立以为王,项羽侵夺之地,谓之番君。其以芮为长沙王。”又曰:“故粤王无诸,世奉粤祀;秦侵夺其地,使其社稷不得血食。诸侯伐秦,无诸身率闽中兵以佐灭秦,项羽废而弗立。今以为闽粤王,王闽中地。”

【译文】

颁布诏书说:“原衡山王吴芮,率领百粤部族之兵,协助诸侯军,诛灭残暴的秦王朝,建有大功,诸侯立他为王,但项羽却侵夺了他的封地,称他作番君。现在改封吴芮为长沙王。”又说:“原粤王无诸,世代供奉粤国的祖宗。秦王朝侵夺了他的土地,使粤国的社稷不能再享受祭祀。诸侯征伐秦朝,无诸亲自率领闽中的军队相协助,攻灭了秦王朝,项羽却将他废黜不予封立。现在封无诸为闽粤王,统辖闽中一带。”

【解析】
刘邦登上皇帝位的第一件事就是封衡山王和闽粤王,大家是不是觉得奇怪呢?为何不首先封赏功劳最大的那几位,反而先封赏这些可有可无的人呢?
因为有一个很大的“隐患”摆在那里。秦朝将领赵佗南征百越的四十万军队还在南越那里观察中原局势呢。对刘邦来讲,是根本无力去对付这四十万秦军的,所以刘邦利用横在两者中间的衡山王和闽粤王来牵制这些被遗落的秦军。

【进一步解析】
刘邦建国初期稳定天下的四大举措:
第一,抢夺韩信军队,收兵权;改封“诸侯王”,韩信、彭越,调离原有“根据地”;
第二,告知天下已归刘邦,并登皇帝位;
第三,封衡山王和闽粤王,“牵制”南越秦国军队。
其实就是先解除隐患,再登皇帝位,再控制潜在威胁。这其中最重要的是“先后顺序”,顺序可千万不能乱了!否则韩信再拥兵自重,南方的楚地、闽越和赵佗的秦军再起战乱,刘邦就成“天下公敌”了!
这里得特意说明下,这是人家刘邦自己的“谋划”(国家战略行动),并非来自想和、张良等人的谋略!所以那些还是认为刘邦是“流氓、没有文化,全靠萧何、张良、韩信辅佐”的人,不要再犯蠢了。
如果没有刘邦位居主位,这些人很可能全是“普通人”!萧何可能仅仅是个”县务会计“,张良会是个“破产富二代“,而韩信顶多也算个”站岗哨兵“!如果对照现在的你我他,比他们的”本来“的状况可强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