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文1】

春,二月,沛公北击昌邑,遇彭越;彭越以其兵从沛公。越,昌邑人,常渔钜野泽中,为群盗。陈胜、项梁之起,泽间少年相聚百馀人,往从彭越曰:“请仲为长。”越谢曰:“臣不愿也。”少年强请,乃许;与期旦日日出会,后期者斩。旦日日出,十余人后,后者至日中。于是越谢曰:“臣老,诸君强以为长。今期而多后,不可尽诛,诛最后者一人。”令校长斩之。皆笑曰:“何至于是!请后不敢。”于是越引一人斩之,设坛祭,令徒属,皆大惊,莫敢仰视。乃略地,收诸侯散卒,得千余人,遂助沛公攻昌邑。

【翻译】

春季,二月,刘邦向北攻打昌邑,遇到彭越,彭越带领他的部队跟随了刘邦

彭越是昌邑人,经常在钜野湖沼中捕鱼,与人结伙为强盗。陈胜、项梁起事反秦时,水泽中的青年一百多人聚合起来,前去追随彭越说道:“请您为首领。”彭越推辞说:“我不愿意啊。”青年们竭力请求,彭越才答应了,并与他们约定次日清晨太阳出来时集合,迟到的即斩首。第二天日出后,有十多个人晚到,最迟的直至中午才来。彭越于是抱歉地说:“我已经老了,你们执意要推举我为头领。如今到了约定时间而许多人迟到,不能够都杀掉,那么就将最后到达的一个人斩首吧。”即命校长杀那个人。大家都笑道:“哪至于这样啊!以后再不敢如此就是了。”彭越把那人杀了,设立坛祭祀天地,号令所属部下。部属们都惊恐万状,无人敢抬头望他。彭越便领兵攻夺土地,收拢诸侯军中的散兵游勇,得到一千余人,即协助刘邦攻打昌邑。

【解析】
彭越是汉初三大名将之一,协助刘邦赢得楚汉争霸。彭越本是强盗,被人推举为首领,文中可以看出彭越是有很强的军事才能的,特别是“治军”。
彭越等人为何愿意追随刘邦?
一是两者都出身差别不大,刘邦虽然出身于“士族”,但身份脾性跟出身草莽的彭越也差不多;二是,刘邦当时已经是“侯”了,有身份有名望,像彭越这种“强盗”出身的人,自然会主动依附,有个“头衔名分”还是非常重要的。
还有一点,在古代特别是秦汉时期是非常看重阶层门阀的,对于刘邦来说虽然贵为“武安侯”,但刘邦脾性却不怎么在意这一点,换做项羽估计要剿灭彭越了。对刘邦来讲,不断扩充实力还是“大道”,有人愿意主动来归附何乐而不为呢。

【原文2】

昌邑未下,沛公引兵西过高阳。高阳人郦食其,家贫落魄,为里监门。沛公麾下骑士适食其里中人,食其见,谓曰:“诸侯将过高阳者数十人,吾问其将皆握龊,好苛礼,自用,不能听大度之言。吾闻沛公慢而易人,多大略,此真吾所愿从游,莫为我先。若见沛公,谓曰:‘臣里中有郦生,年六十余,长八尺,人皆谓之狂生。生自谓“我非狂生”。’”骑士曰:“沛公不好儒,诸客冠儒冠来者,沛公辄解其冠,溲溺其中,与人言,常大骂;未可以儒生说也。”郦生曰:“第言之。”骑士从容言,如郦生所诫者。

【翻译】

昌邑城没有攻下,刘邦率军西进经过高阳。高阳人郦食其,家境贫寒落魄飘零,做了看管里门的小吏。刘邦部下中一名骑士正好是郦食其的同乡,郦食其见到他时,对他说:“诸侯军将领路过高阳的有几十人,我打听得这些将领都龌龊不堪,喜好繁文缛礼,自以为是,听不进气度豁达、抱负恢宏的言论。我听说刘邦傲慢而看不起人,富于雄才大略,这真是我所愿意跟随游乐的人啊,可惜没有人为我引荐。你如果见到刘邦,就对他说:‘我的乡里中有个郦生,六十多岁了,身高八尺,人们都称他为狂生。他自己却说:我不是狂生。’”这名骑兵道:“沛公不喜欢儒学,各位宾客中有戴着儒生帽子来的,沛公总是脱下他的帽子,在里面撒尿。与人谈话的时候,也常常破口大骂。所以你不可以儒生的身分前去游说他。”郦食其说:“你只管给他讲吧。”骑兵便将郦食其所嘱托的话完整的转达给了刘邦。

【解析】
郦食其更是厉害,别人是靠打仗攻城略地,郦食其仅凭“劝说”就为刘邦赢得了大批的土地、城池和军队。
文中所讲“吾闻沛公慢而易人,多大略”,看来郦食其非常了解刘邦的脾性,是自己要追随的人,估计也就刘邦能接纳他了。“沛公慢而易人”,本意并不是傲慢而看不起人,而是不过多在乎礼数,说白了就是普通人想见到刘邦也不难,所以郦食其才会求助于这位骑士。
在秦汉时期,被称作“狂生”多半都是儒家人士了。而郦食其要求骑士对刘邦说“人皆谓之狂生。生自谓“我非狂生”,其实就是暗示刘邦:我郦食其有儒生的才学,却无儒生的龌龊。这样刘邦反而愿意召见郦食其。

【原文3】

沛公至高阳传舍,使人召郦生。郦生至,入谒。沛公方倨床,使两女子洗足而见郦生。郦生入,则长揖不拜,曰:“足下欲助秦攻诸侯乎,且欲率诸侯破秦也?”沛公骂曰:“竖儒!天下同共苦秦久矣,故诸侯相率而攻秦,何谓助秦攻诸侯乎!”郦生曰:“必聚徒、合义兵诛无道秦,不宜倨见长者!”于是沛公辍洗,起,摄衣,延郦生上坐,谢之。郦生因言六国从横时。沛公喜,赐郦生食,问曰:“计将安出?”郦生曰:“足下起纠合之众,收散乱之兵,不满万人;欲以径入强秦,此所谓探虎口者也。夫陈留,天下之冲,四通五达之郊也;今其城中又多积粟。臣善其令,请得使之令下足下;即不听,足下引兵攻之,臣为内应。”于是遣郦生行,沛公引兵随之,遂下陈留;号郦食其为广野君。郦生言其弟商。时商聚少年得四千人,来属沛公,沛公以为将,将陈留兵以从。郦生常为说客,使诸侯。

【翻译】

刘邦到了高阳的旅舍,派人召郦食其来见。郦食其一到,马上就进见。这时刘邦两腿叉开坐在床上,让两个女子给他洗脚,便接见郦食其。郦其食进来,只是拱手高举行相见礼而不跪拜,说道:“您是想要帮助秦朝攻打诸侯国呢,还是想要率领各路诸侯击败秦朝呢?”刘邦骂道:“没见识的儒生!天下的人共同受秦朝暴政苦累已经很久了,所以各诸侯相继率兵攻秦,怎么说是要帮助秦朝攻打诸侯呢!”郦食其说:“您若确是要聚集百姓、会合义军去讨伐无道的秦王朝,就不该如此傲慢无礼地接见厚长富有才学之人!”于是刘邦停止洗脚,起身整理好衣服,请郦食其在尊客席上就坐,向他道歉。郦食其便谈起了六国合纵连横的事。刘邦很高兴,赐给给郦食其饭吃,并问道:“计策将如何制定啊?”郦食其说:“您率一群乌合之众中起事,收拢了一些散兵游勇,部众还不足一万人,就想靠此径直去攻打强大的秦朝,这即叫作用手去掏虎口哇!陈留是天下的要塞,四通八达的枢纽地区,现在该城中又贮存有许多粮食,而我与陈留县令交情不错,请您让我出使陈留,劝他向您投降;假如他不听从劝告,您就领兵攻城,我作内应。”刘邦于是派郦食其出发,自己率军跟随,随即降服了陈留,便号封郦食其为广野君。郦食其对他的弟弟郦商说了这些事。当时郦商就召集青年,得四千人,前来归属刘邦,刘邦任用郦商为将军,命他率领陈留的部队相随。郦食其则常常作为说客,出使各诸侯国。

【解析】
刘邦“使两女子洗足而见郦生”,以这种“无礼”的方式召见郦食其是试探郦食其到底是不是“儒生”或真才实学。郦食其说到“必聚徒、合义兵诛无道秦,不宜倨见长者”,到了这里刘邦意识到郦食其的重要性,刘邦起兵占了一个天下公认的道义“诛灭暴秦”,这个是他招揽人才军队的招牌。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刘邦的态度:若你真的有真才实学,必定厚待之。
文中还有一个关键在于郦食其向刘邦提供的计策方略:劝降!这种方略是天底下最牛的空手套白狼。
我们分析下为何彭越、郦食其这类人愿意追随刘邦:
1、刘邦本身占据天下“诛灭暴秦”的道义,这是天下百姓共识;
2、刘邦被楚怀王封为“武安侯”,有地位有威望;
3、自身具备一定的实力,特别是部下大多是乡族之人;
4、出身“士族”,比较能吸引到彭越、郦食其这种阶层的人再就是刘邦“脾性”的优势,自身也能接受彭越、郦食其等这等出身的人,毕竟大家出身都不怎么地,不同于项羽出身于贵族。

【原文4】

三月,沛公攻开封,未拔;西与秦将杨熊会战白马,又战曲遇东,大破之。

杨熊走之荥阳,二世使使者斩之以徇。

夏,四月,沛公南攻颍川,屠之。因张良,遂略韩地。时赵别将司马方欲渡河入关,沛公乃北攻平阴,绝河津南,战洛阳东。军不利,南出辕,张良引兵从沛公;沛公令韩王成留守阳翟,与良俱南

【翻译】

三月,刘邦攻打开封,没能攻下;便西进,在白马与秦将杨熊交战,又在曲遇交战,大败秦军。杨熊逃到荥阳,秦二世派使者去将他斩首示众。

夏季,四月,刘邦向南进攻颍川,屠城。因得到张良的帮助,攻取了故韩国的领地。这时赵军所属部将司马正要渡黄河进入关内,刘邦于是就向北进攻平阴,切断黄河渡口南部地区,在洛阳东面与秦军交战。但作战不利,向南撤出辕关,张良领兵跟随刘邦;刘邦即命韩王韩成留守阳翟,自己与张良一起南下。

【解析】
“沛公南攻颍川,屠之”,颍川是秦国军事重地,之前项羽与刘邦在此与秦军交战杀死李由,这次刘邦又在此攻打颍川,这次就直接屠城断绝后患了。
刘邦平定旧韩地让韩王留守阳翟,与张良一起南下,这是要把张良握在手心里了。

【原文5】

六月,与南阳守战东,破之,略南阳郡;南阳守走保城,守宛。沛公引兵过宛,西;张良谏曰:“沛公虽欲急入关,秦兵尚众,距险;今不下宛,宛从后击,强秦在前,此危道也!”于是沛公乃夜引军从他道还,偃旗帜,迟明,围宛城三匝。南阳守欲自刭,其舍人陈恢曰:“死未晚也。”乃逾城见沛公曰:“臣闻足下约先入咸阳者王之。今足下留守宛,宛郡县连城数十,其吏民自以为降必死,故皆坚守乘城。今足下尽日止攻,士死伤者必多;引兵去宛,宛必随足下后。足下前则失咸阳之约,后有强宛之患。为足下计,莫若约降封其守;因使止守,引其甲卒与之西。诸城未下者,闻声争开门而待足下,足下通行无所累。”沛公曰:“善!”秋,七月,南阳守降,封为殷侯;封陈恢千户。

【翻译】

六月,刘邦率军在东面与南阳郡守吕交战,大破秦军,夺取了南阳郡。南阳郡守败逃,回保城池,固守宛城。刘邦领兵绕过宛城西进。张良劝他道:“您虽然想要尽快入关,但是目前秦军尚兵多势众,又可据险而守,倘若现在不攻下宛城,宛城守敌从背后夹击,前面又有强大的秦军阻挡,这是很危险的!”刘邦于是连夜率军抄小道返回,放倒旗帜,在天没亮时,将宛城围了三重。南阳郡守想要自杀,他的舍人陈恢说:“想要寻死还早了点。”就翻越城墙去见刘邦说:“我听说您曾受楚怀王之约,先攻入咸阳的即在关中称王。如今您滞留在这里攻打宛城,而宛城连城数十座,城内军民自认为投降也是必死无疑,故都登上城墙坚守。现在您整日在这里不停的攻城,士兵死伤的必定很多,如若您率军撤离宛城,宛城的守军又肯定要尾随追击。这样一来,您在前则失去了先入咸阳者称王的约定,在后则有遭到强大的宛城守军夹击的忧患。我为您着想,还不如订约招降,加封南阳郡守,仍让他留守郡中,而率领他的军队一道西进。这样,那些没有投降的城邑,闻讯就会争先恐后地打开城门等候您的到来,届时您就可以通行无阻了。”刘邦说:“好!”秋季,七月,南阳郡守吕举城投降,刘邦封他为殷侯;并封陈恢为千户(享用一千户的赋税收入)。

【解析】
刘邦这是因“先入关中者王之”,要急着进入关中,这可是将来争夺天下的资本!其实刘邦听从张良的建议也是很不容易的。所以文中讲“张良谏曰”,说明刘邦不愿在攻打宛城上浪费时间。刘邦还是听从了张良的建议,恰巧南阳郡守愿意投降,刘邦封其为殷侯!这里讲一个知识点:在古代,如果城池被攻占或者不得已投降,郡城郡守长官一般会被杀或者被收押,而刘邦却将其封为“侯”。后续也没讲,估计不会再让这人做宛城郡守了,这个是必须要换成刘邦自己班底的人的。

【原文6】

引兵西,无不下者。至丹水,高武侯鳃、襄侯王陵降。还攻胡阳,遇番君别将梅,与偕攻析、郦,皆降。所过亡得卤掠,秦民皆喜。

【翻译】

刘邦率军西进,所过城邑没有不投降的。到达丹水时,高武侯戚鳃、襄侯王陵也归降了。刘邦又回攻胡阳,遇见番君属下的将领梅,便与他一同攻打析、郦,二地都投降了。刘邦命令军队所过之处不得掳掠,秦地的百姓都非常喜悦。

【解析】
高武侯戚鳃、襄侯王陵,他们的爵位是怎么来的也无从知晓,文中将是“降”,那就是成为刘邦的臣属了,跟彭越、张良的性质是不一样的。
有人可能会问区别在哪里?打个比喻,如果高武侯戚鳃、襄侯王陵作为臣属离开刘邦,就视为背叛,刘邦是要杀掉他们的,而彭越和张良则不是。
这俩人后来也为刘邦建立西汉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资治通鉴》这么写就是要暗示我们分清不同人之间的关系层级,以便更好的去运用这层关系。

【进一步解析】
纵观文中我们基本可以分析出,刘邦早期与归附者是一种类似于“联盟”的关系。这种“联盟”关系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是建立在刘邦的“身份”上和其他人的自身条件上的,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联盟方式”;比如彭越与刘邦是“依附”关系,彭越出身“强盗”,居无定形,长期依附或者成为刘邦的臣属显然不合适;郦食其与刘邦是“臣属”关系,从刘邦封郦食其为广野君和任用郦商为将军就可以看的出来;刘邦与张良是“互助”关系,刘邦帮助张良收复韩国,张良则帮助刘邦制定战略。这种”联盟“的关系是完全不同于于我们所认知的“君臣、联合、敌对等关系的!
我们在这会也会看出刘邦的“天授之”的才能,首先是拥有绝对主动权,就是无论对方如何事何种人,你都拥有“安排”的绝对权力!第二,就是绝对吸引力,像彭越、郦食其、张良这种人都是主动来找刘邦的,而不是刘邦去“请”,别人“主动来”,和你去“请”,这个绝对不是一回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