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艺术源远流长,

四角飞檐翘起,或扑朔欲飞,

或者立欲飘,让凝固显得欲动。

这样的美,让全世界都为之惊艳!

今天就以由远至近的视角,

给大家分享中国古建筑

那些精美绝伦的构建......

- 01 -

中国古建筑 | 门

要说,中国建筑最少不了什么,毋庸置疑,就是那一扇中国门。古人言“宅以门户为冠带”,门是一户人家的吐纳之所。“入必由之,出必由之”,门所象征的是户主的地位和资望,所记载的是历史与文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以居为安。居住的要素少不了门,世界再大、修身齐家,是永远不变的起点。门头的精巧、门槛的高低,在无声陈述着这个民族曾经,对家庭关系是如此之重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广亮大门

广亮大门顾名思义,应该是比较宽敞、豁亮的意思,所以又称广梁大门,古代汉族建筑宅门的一种,在等级上仅次于王府大门,高于金柱大门,是具有相当品级的官宦人家采用的宅门形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显眼,大门的这一间要比两边的房屋大一些,有自己的山墙,屋顶加高,墀头墙突出,门口比较宽大敞亮,有较高的台基,大门的地面比街道高出三五寸,从四合院出来,有居高临下之势,而进入四合院,有步步登高之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金柱大门

金柱大门,就是将门框安在金柱上的大门。金柱大门虽不及广亮大门深邃庄严,仍不失官宦门第的气派,是广亮大门的一种演变形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蛮子门最大特点是门扉比金柱大门更往外推了一些,它的门框和门扇装在檐柱的位置上。至于它的名称的由来,有一种说法是,古时移居到北京的满族人为安全起见,特意将门扉安装在最外檐,以避免给贼人提供隐身作案条件,并因此而得名为蛮子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意门

如意门的门指与两侧砖墙交角处,常做出如意形状的花饰,以寓意吉祥如意,故取名“如意门”。如意门的数量最多,因为这是一般民居用的。由于数量大,所以如意门的形式也多,可繁可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墙门

随墙门也称墙垣式门,是在住宅院墙上开门,并在门上方或左右的墙上略作装饰处理。随墙门在古时候是无官的有钱人用的,讲究低调不漏财。但也有较为豪华的小门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垂花门

垂花门是古代中国民居建筑院落内部的门,是四合院中一道很讲究的门,它是内宅与外宅(前院)的分界线和唯一通道。因其檐柱不落地,垂吊在屋檐下,称为垂柱,其下有一垂珠,通常彩绘为花瓣的形式,故被称为垂花门。垂花门整座建筑占天不占地,这是垂花门的特色之一,因此垂花门内有很大的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南方建筑的门中,园林门是最具有代表性的。

满月门

满月门即为园林中最为常见的圆形门。圆形门模仿圆月而筑,是月亮崇拜的物化。给人以饱满、活泼和平衡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人喜欢满月,满月在整个循环周期中代表完整或完美,因此人们总是把满月与团圆联系在一起。佛教中的满月也是美好和安详的象征。月华如水,更符合中国人的诗意情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八角门

中式设计园林内八角门中的八角为圆形与方形组合演变而成。中式设计园中,“八方式,斯亦可为门空”,“在分隔主要景区的院墙上,常用简洁而直径较大的圆洞门和八角洞门,以利通行”,体现了实用与审美的结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文化崇尚“八”,四象生八卦。“八”与“发”谐音,有发财之意。“八”的数字模式蕴含着极大、无限之意。

植物符号门

在园林中还有不少门是以植物符号作为设计灵感建造出来的门,植物形状的洞门,用灰青色方砖镶砌,与白色墙面、灰色瓦顶、建筑物上栗褐色门窗共同形成素净柔和、娴静淡雅的苏州园林色调风格。

贝叶形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梅花形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葫芦形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02 -

中国古建筑 | 门墩

门墩常见于四合院建筑,整体称门枕石,门外部分称为门墩,主要有箱形和抱鼓形(抱鼓石)两种。门枕石在中间有一个槽用于支撑门框,门内部分有一海窝用于插入门纂(门轴的下端),与固定在中槛上的连楹一起起到固定门轴,便于门的开关的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文》:"鼓,击鼓也。"中国古代击鼓升堂、击鼓定更等等已经形成了官制的行为特征,鼓成了官衙的符号。安放抱鼓石便成了权力地位的门户象征。同样,因为鼓是法事专用的乐器,把抱鼓石看作能够驱邪避灾的法力象征,在佛寺祠堂等庙宇前面摆放抱鼓石也是顺理成章的。另外,将门枕石上方做成圆形可与下部方形基座构成"天圆地方"的造型关系。门礅上通常雕刻一些中国传统的吉祥图案,因此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石刻艺术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狮”和“世”谐音,雕九只狮子的图案是“九世同居”,表示合家团聚、同堂和睦的祝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桃为长寿的象征,传说西王母因为吃了仙桃而不死。门墩上雕“白猿偷桃”,其来历是这样的:传说云蒙山中白猿之母患病想吃桃子。白猿十分孝敬母亲,偷偷去仙桃园中摘桃。不料被看守桃园的仙人孙真人捉住。白猿为了治母亲的病哀求孙真人,孙真人被他的一片孝心所感动,放走白猿。白猿之母病愈,让白猿将一部兵书赠送给孙真人。从此,“白猿偷桃”就成了祝愿老年人寿长万年的象征。这个传说在民间广为流传,民间鼓词里也有同一题目的曲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鱼”和“余”、富裕的“裕”谐音,象征吉祥富裕、美好。雕“莲”和“鱼”的图案象征着“连年有余”。雕鲤鱼跃于两山之间的流水之中,表示鲤鱼跳龙门,象征着仕途高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03 -

中国古建筑 | 门环

一个家,一扇门,一对环,总让人觉得门的对面似是藏着古老悠久的历史,镌刻着一个个内容丰富的历史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晨,阳光洒落在青砖绿瓦朱红的门上,门上的门环威严的扣于门面之上,它是最先宣告客人的到来的使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青砖绿瓦给人以素雅,沉稳,古朴,宁静的美感,而老门环给人庄重、威严、神秘、静寂的感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门环,在中国绵延了数千多年,它是民居大门门扇上环状金属环扣,也有的地方称作“铺首”。它最直接的作用就是供人开拉门和敲门,但由于它是大门上的焦点,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因而门环的装饰意义得到了强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的能工巧匠们将人们对美好、平安的生活期待巧妙的化为各种样式的门环,展示在门面之上。在铺首上,花卉图案、吉祥动物,几何纹样、兽头龙面等都是经常采用的装饰方法。比如装饰“蝙蝠”寓意“多福”;“葵花”寓意“多子”;装饰“狮虎”寓意“镇宅”;装饰“蠡”(蠡为龙生九子之一,性情顽固,又习水性)寓意“防火”;装饰“六边形”寓意“六合”即“鹿鹤延年”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副设计精美、工艺精湛、图案奇特的门环,可以给宅院增色,给人以美的愉悦。但在快速城镇化的今天,传承两千多年的门环已渐渐销声匿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喜欢游走于古村落里感受古老的文化气息,对这些村落里的古门楼、古门墩、古门环、古砖雕石雕都特别的喜爱,它们是一个时代特征的写照,一直觉得可以从它们身上解读到很多的故事,它们是那么丰富又富有内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今,这种文化底蕴深厚的事物一直在减少着,总觉得有些可惜。怀念这庄重威严的门环,怀念那青砖绿瓦朱红的门,怀念青砖铺地的院子,怀念青砖夹墙的悠长的小巷,邻里相应,呼儿唤女,那里返璞归真,有人的气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04 -

中国古建筑 | 门钉

门钉源自墨子所说的“涿弋”(zhuō yì),长二寸,见一寸,即钉入门板一寸左右。当初用来提防敌人用火攻城,所以在涿弋上涂满了泥,起防火作用。门钉的数量和排列,在清朝以前未有规定。清朝则对门钉的使用有一定之规:一个是装饰,一个是代表等级,再一个起加固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皇家建筑,每扇门的门钉是横九路、竖九路,一共是九九八十一个钉。九是阳数之极,是阳数里最大的,象征帝王最高的地位。因为帝王庙是供奉历代帝王的,所以也用九路门钉。通常皇家竖九路、横九路,王府七路乘七路,亲王七路乘九路,再往下就是五路乘五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05 -

中国古建筑 | 斗拱

斗拱是中国建筑特有的一种结构。在立柱和横梁交界处,从柱顶上加的一层层探出成弓形的承重结构叫拱,拱与拱之间垫的方形木块叫斗,合称斗拱。斗拱承重结构,可使屋檐较大程度外伸,形式优美,为我国传统建筑造型的一个主要特征。斗拱是榫卯结合的一种标准构件,是力传递的中介。过去人们一直认为斗拱是建筑装饰物,而研究证明,斗拱把屋檐重量均匀地托住,起到了平衡稳定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几种不同时代的斗拱

- 06 -

中国古建筑 | 飞檐

飞檐是中国特有的建筑结构,它是中国古代建筑在檐部上的一种特殊处理和创造,常用在亭、台、楼、阁、宫殿、庙宇的屋顶转角处。飞檐是其屋檐上翘,形如飞鸟展翅,轻盈活泼,是中国建筑上民族风格的重要表现之一,我国传统建筑檐部形式,屋檐特别是屋角的檐部向上翘起。飞檐设计构图巧妙,造型优美的屋顶给人们以赏心悦目的艺术享受。飞翘的屋檐上往往雕刻避邪祈福灵兽,似麒麟,像飞鹤,有人喜欢灵兽,有人喜欢祥云,或是一条活蹦乱跳的鲤鱼,代表着临水而居的亲水文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屋檐上翘,若飞举之势。常用于亭、台、楼、阁、庙宇、宫殿等建筑上。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草河录上》:“香亭三间五座,三面飞檐,上铺各色琉璃竹瓦,龙沟凤滴。” 秦牧 《社稷坛抒情》:“这坛后的宫殿是华丽的,飞檐、斗拱、琉璃瓦、白石阶……真是金碧辉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07 -

中国古建筑 | 屋顶

在中国,坡屋顶在传统建筑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庑殿顶、歇山顶、攒尖顶又分为单檐(一个屋檐)和重檐(两个或两个以上屋檐)两种;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可衍生出卷棚顶。南方民居的硬山屋顶多采用高于屋面的封火山墙。

重檐就是两层或两层以上的屋檐。一般来说,重檐大多是指在一层建筑上有两层或两层以上的屋檐,比如,单层重檐歇山顶、单层重檐庑殿顶。但有的时候,人们也将一座多层建筑,只要是每层上都有一层檐,或是这座多层建筑的全部檐数加起来为“二”或超过“二”,就叫做“重檐”。重檐屋顶的“重檐”,可以是上下屋檐平面相同的,也可以是上下屋檐平面不同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初的功能是为了快速排泄屋顶积水,后来逐步发展成等级象征。其等级大小依次为:

重檐庑殿顶>重檐歇山顶>重檐攒尖顶>单檐庑殿顶>单檐歇山顶>单檐攒尖顶>悬山顶>硬山顶>盝顶。此外,除上述几种屋顶外,还有扇面顶、万字顶、盔顶、勾连搭顶、十字顶、穹窿顶、圆劵顶、平顶、单坡顶、灰背顶等特殊的形式。

庑殿顶

“庑殿”是清式说法,在此之前它又有“五脊殿”等名称。因为庑殿式屋顶上共有五条脊,即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所以称为“五脊殿”。吴殿顶也是“庑殿顶”,是宋式叫法。四阿殿顶也就是“庑殿顶”。“四阿殿顶”也是宋式叫法。“阿”是建筑屋顶的曲檐,“四阿”就是四面坡式的曲檐屋顶。庑殿顶共有五条脊、四面坡,所以叫做“四阿殿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代的庑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庑殿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五脊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吴殿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阿殿

重檐庑殿顶庄重雄伟,是古建筑屋顶的最高等级,多用于皇宫或寺观的主殿,如故宫太和殿、泰安岱庙天贶殿、曲阜孔庙大成殿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故宫午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泰安岱庙天贶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曲阜孔庙大成殿

单檐庑殿顶多用于礼仪盛典及宗教建筑的偏殿或门堂等处,以示庄严肃穆,如北京天坛中的祈年门、皇乾殿及斋宫、华严寺大雄宝殿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坛祈年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皇乾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斋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华严寺大雄宝殿

歇山顶

“歇山”是清式叫法,在清代之前它又有“曹殿”、“汉殿”、“厦两头造”等不同名称。又称九脊顶,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戗脊。前后两坡为正坡,左右两坡为半坡,半坡以上的三角形区域为山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九脊顶

重檐歇山顶等级仅次于重檐庑殿顶,多用于规格很高的殿堂中,如故宫的保和殿、太和门、天安门、钟楼、鼓楼等。一般的歇山顶应用非常广泛,但凡宫中其他诸建筑,以及祠庙坛社、寺观衙署等官家、公众殿堂等都袭用歇山屋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故宫保和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太和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安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钟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鼓楼

单檐歇山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智化寺大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雍和宫天王殿

攒尖顶

无正脊,只有垂脊,只应用于面积不大的楼、阁、楼、塔等,平面多为正多边形及圆形,顶部有宝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攒尖式屋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攒尖式屋顶亭子

根据脊数多少,分三角攒尖顶、四角攒尖顶、六角攒尖顶、八角攒尖顶……此外,还有圆角攒尖顶,也就是无垂脊。攒尖顶多作为景点或景观建筑,如颐和园的郭如亭、丽江黑龙潭公园等。在殿堂等较重要的建筑或等级较高的建筑中,极少使用攒尖顶,而故宫的中和殿、交泰殿和天坛内的祈年殿等却使用的是攒尖顶。攒尖顶有单檐、重檐之分。

八角攒尖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郭如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坛祈年殿

丽江黑龙潭公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单檐攒尖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交泰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故宫中和殿

悬山顶

又称挑山顶,有五脊二坡。屋顶伸出山墙之外,并由下面伸出的桁(檁)承托。因其桁(檁)挑出山墙之外,“挑山”之名由此而来。悬山顶四面出檐,也是两面坡屋顶的早期做法,不过中国古代的重要建筑基本没有使用悬山式屋顶的,特别是唐代以前尤为少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平遥双林寺

硬山顶

有五脊二坡,屋顶与山墙齐平。硬山顶出现较晚,在宋《营造法式》中并未有记载,只在明清以后出现在我国南北方住宅建筑中。因其等级低,只能使用青板瓦,不能使用筒瓦、琉璃瓦,在皇家建筑及大型寺庙建筑中,没有硬山顶的存在,多用于附属建筑及民间建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沈阳故宫崇政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济南广智院一角

卷棚顶

又称元宝脊,屋面双坡相交处无明显正脊,而是做成弧形曲面。多用于园林建筑中,如颐和园中的谐趣园,屋顶的形式全部为卷棚顶。在宫殿建筑中,太监、佣人等居住的边房,多为此顶。从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衍生出卷棚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杭州楼外楼(卷棚歇山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卷棚式悬山式屋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颐和园文昌院(卷棚悬山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卷棚式硬山顶

盝顶

是一种较特别的屋顶,屋顶上部为平顶,下部为四面坡或多面坡,垂脊上端为横坡,横脊数目与坡数相同,横脊首尾相连,又称圈脊。盝顶在古代大型宫殿建筑中极为少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宝顶

在建筑物的顶部中心位置,尤其是攒尖式屋顶的顶尖处,往往立有一个圆形或近似圆形之类的装饰,它被称为“宝顶”。在一些等级较高的建筑中,或者确切地说,在皇家建筑中,宝顶大多为铜质鎏金材料制成,光彩夺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攒尖顶(宝顶)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交泰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京中山公园兰亭八柱亭,攒尖顶的内部

此外,除上述几种屋顶外,其他特殊形式:

扇面顶

就是扇面形状的屋顶形式,其最大特点就是前后檐线呈弧形,弧线一般是前短后长,即建筑的后檐大于前檐。扇面顶的两端可以做成歇山、悬山、卷棚形式。一般用于形体较小的建筑中,会让建筑看起来更为小巧可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万字顶

“万”即为“卍”,代表万事如意、万寿如疆。因其吉祥意义,常被应用于建筑平面或屋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圆明园万方安和

盔顶

顾名思义,就是屋顶像头盔一样的屋顶形式。盔顶的顶和脊的上面大部分为凸出的弧形,下面一小部分反向的往外翘起,就像是头盔的下沿。顶部中心有一个宝顶。岳阳楼使用的就是盔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岳阳楼

勾连搭顶

两个或两个以上屋顶相连成为一个屋顶,每个屋顶之间是连在一起的。这样的屋顶形式,可以在建筑下部形象不变的情况下,使上部屋顶更富有变化,更为生动多姿。另外,也在不提高屋面整体高度的情况下,扩大室内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十字脊背顶

两个歇山顶呈十字相交而成。目前留存的比较有代表性的十字脊建筑是北京故宫的角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故宫角楼

穹窿顶

又称圆顶,一般从外观来看屋顶为球形或多边形。如伊斯兰教清真寺中的天房。室内顶部呈半圆形,就可以叫做“穹窿顶”。此外,蒙古族的蒙古包等圆顶的民居,也可以归为穹窿顶建筑一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圆劵顶

称“拱顶”。是一种用砖或土坯砌筑的半圆形的拱顶房屋,或是两间,或是三间,或是数间相连,在我国山西一带出现。外形圆润优美而又给人完整与统一之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平顶

建筑的顶部是平的。这种“平”包括顶部中间略有突出,或是屋顶拥有较小坡度的一面坡,这是与单坡顶最大的区别(单坡顶屋顶坡度较大)。多出现于我国的西北、西南和华北等地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单坡顶

就是只有一面坡的屋顶。单坡屋顶就像是两面坡屋顶被从中间一切两半了。单坡屋顶一般都用在不太重要的建筑或是附属性的建筑上。在已发掘的商代宫殿遗址中,可以看到在商代即有单坡顶的廊子了。而现在的陕西、陕西等地的农村,许多居民仍然使用单坡式的屋顶,成为现今较富有特色的一种居民形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灰背顶

屋顶表面不用瓦覆盖,仅凭灰背密实的面层防雨防漏。大多用于平顶或囤顶建筑,但也可以用在起脊建筑上。不过,在起脊建筑上使用灰顶,大多只是局部使用。灰背顶属于一种民间建筑形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棋盘心屋顶

屋面上没有被片瓦完全覆盖,在每间屋的上面有一部分铺的是灰面或石望板(石头薄板,就是薄石片儿),这一部分所占屋面面积相对比铺瓦面积大,并且位置略为偏下。因为这样的屋面整个看起来就像是一个个的棋盘,所以得名“棋盘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配殿的屋顶是棋盘心屋面

清水脊

小式瓦作的屋脊大多用于硬山或者悬山建筑,这类房屋的屋面只有两坡,较为简单,相应的屋顶的正脊做法也较简单、朴素,没有复杂的饰件,大多只是在两端雕刻花草盘子和翘起的鼻子作为装饰,这种装饰简单的脊就叫”清水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水脊中,脊端向上翘起的部分,叫”鼻子“,也俗称”蝎子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京四合院的清水脊

- 08 -

中国古建筑 | 马头墙

马头墙,是徽派建筑的重要特色。在聚族而居的村落中,民居建筑密度较大,不利于防火的矛盾比较突出,而高高的马头墙,能在相邻民居发生火灾的情况下,起着隔断火源的作用,故而马头墙又称之为封火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头墙也是一个界域,一个封闭。界域人与人的关系,这是文化的象征。也是历史的注解,这就是千年马头墙在中国的缩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头墙的“马头”,通常是“金印式”或“朝笏式”,显示出主人对“读书做官”这一理想的追求。高大封闭的墙体,因为马头墙的设计而显得错落有致,那静止、呆板的墙体,因为有了马头墙,从而显出一种动态的美感。而从高处往上看,聚族而居的村落中,高低起伏的马头墙,给人视觉产生一种“万马奔腾”的动感,也隐喻着整个宗族生气勃勃,兴旺发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头墙高低错落,一般为两叠式、或三叠式、较大的民居,因有前后厅,马头墙的叠数可多至五叠,俗称“五岳朝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