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凌晨5点55分,一条寻找相关接触者的通告刚刚发出,许祝平已第一时间转发到朋友圈并留言:辛苦同事们了!

曾任无锡援连、援宁流调队领队的许祝平,刚刚返回无锡,她时刻关注着疫情动态,随时准备着再次奔赴战场。这种敏锐,已成了很多医护人员的本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前疫情防控形势异常严峻复杂,流调溯源、核酸检测、医疗救治……在战“疫”的各个环节,千千万万的医护人员,不断增强紧迫感、责任感,以高度警醒,树立战时思维,保持着“归零心态”,闻令而动,不舍昼夜,坚守防疫战线,守护着万家灯火。

暖心且走心

流调满怀着对生命的负责和关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月30日晚,随着多个区进入全员核酸检测状态,无锡疫情防控战再次吹响集结号。

30日晚上8时开始,无锡疾控流调队员们开始全员待命;凌晨2:36分,接到战斗指令后,大家全部出动。

刚刚休整了一天许祝平,再次投入到本地疫情防控中去,在隔离酒店进行流调溯源。

队员们这一忙,又是一个不眠之夜。

“您好,我是流调员,正在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做核酸检测没有?打过疫苗没有?”……队员们一一打电话进行核实排查。连续打电话,耐心询问,认真记录,尽管说话说到口干舌燥,但却没有一人懈怠。

一通通电话里,满怀着流调队员们对生命的关切。

“有些人接到流调电话后就慌了,什么都不记得。”许祝平说,短则几分钟,长则几小时的交流中,队员悉心安慰,引导对方回忆自己的行动轨迹,有方法也有耐心。

还有部分流调对象家中遇到紧急情况,不知如何求助,会回拨流调队员的电话求助。耐心回复、积极反馈是无锡流调队员的一贯做法,暖心且走心。

“追溯传染源、探寻行动轨迹、排查密切接触者,跑在病毒之前,精准划定防控区域,每一项工作都不容有失。”许祝平说,支援南京流调工作期间,当地提供的固定电话被打坏,团队带去的流调手机一个月的通话套餐,七八天就全部用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疾控中心的一名专业技术人员,疫情防控是我的责任,只要有需要,我随时贡献自己的力量。”结束南京流调任务的王敏洁回到无锡,在隔离期间写下了近阶段的工作总结。

王敏洁在支援外地期间负责流调报告的核查修改,时常工作到凌晨两三点,修改的报告版本多达200多份。

无锡应急流调队里,“90后”占了半数。这是一支能力过硬的应急流调队,每次都高效率高质量完成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收到!”“我来!”每当工作群内公布新任务,队员别无二话,抢着干活。

流调队员王炎去年刚刚毕业入职,在忙碌的流调工作中快速成长。援助连云港和南京期间,因为说话太多和劳累,导致口腔溃疡。虽然说话有些含糊,他手中的工作却从未疏忽。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市、区疾控部门的流调人员身穿防护服,手拖流调箱,争分夺秒奔走在学校、企业、社区、发热门诊、隔离病房之间。

他们汇总各种信息并从中抽丝剥茧,不放过任何病毒的蛛丝马迹,为的是全力以赴在病毒传播前切断传播途径,筑牢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

“早一分钟出报告,就能早发现病毒早隔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月31日凌晨12点30分,无锡市中医医院15名医护人员,刚结束了7个小时核酸采样工作,又接到立即前往雪浪街道和蠡园街道支援的通知。

在无锡市中医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沈丽娟的带领下他们再次穿上防护服,迅速赶往下一个核酸采样点开展工作。从凌晨2点到上午10点,8个小时,陈雪薇、王俊豪、张佳颖三位医护人员,在雪浪街道采样点共采集4800份样本。

由于采样点的不确定性,前往蠡园街道的医护人员也是彻夜未眠,3月31日下午5点钟前处于随时待命的状态,他们6点钟继续投入核酸采样工作。“虽然无锡天气有点冷,但队员们毫无怨言,坚守岗位,全身心投入核酸采样工作。”沈丽娟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沈丽娟作为队长,除了要完成核酸采样工作,还要对接社区及时调整工作模式,关心队员身体及精神状态,安全问题。消毒双手、取出棉签、采样、装进试管、消毒双手……繁琐而复杂的核酸采样工作一天要重复上千次。

3月29日上午10点,已经连续工作12小时的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技师苗宗宁终于回到酒店,合上眼休息一会。

就在前一天,苗宗宁刚刚带领支援常州核酸检测队返锡。

36小时,双城奔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月17日抵达常州后,团队立即投入临时检测基地搭建等工作。3月18日18点,团队接到临时任务:无锡16000多支标本急需检测。19点30分出发,21点抵达无锡,22点开始检测,19日早晨8点完成检测,9点15分再度赶赴常州……每一个时间点,苗宗宁都记得清晰。

一群人出发支援外地,一群人守护好家园。

市二院检验科负责人黄红宇是医院公认的“老黄牛”,扛起了科室核酸检测的重任。“早一分钟出报告,就能早发现病毒早隔离,让来院就诊的病人及时得到医治,我们每个人脑中都绷紧了这根弦。”黄红宇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疫情期间,需核酸检测的市民爆增,市二院基地两个院区的核酸采样点源源不断地送来检测标本,最多时达到7000多人次、2000多管,检测科还要负责全院员工核酸检测。凌晨三点忙完,在办公室眯两到三个小时后,黄红宇又投入新一轮工作。

每逢疫情发生时,这种争分夺秒的拼劲,是采样人员的常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连夜安排场地,调配帐篷、桌椅、照明、取暖等物资,采、送、检、报各环节密切配合……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多地散发的态势,市卫生健康委牵头统筹谋划全市核酸检测能力建设,构建了适宜规模、分级储备、平急结合的核酸检测资源布局,本地核酸检测能力已达45万管/日,近期还将通过产能拓展进一步提升至60万管/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锡核酸检测跑出了“从早从快”加速度,这背后离不开核酸检测医护人员的辛苦付出。他们用辛苦指数,守护着锡城市民的安全指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突发情况或许就在下一秒,耽误不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已完成第218次采样”。

截至3月29日,这是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发热门诊及留观病区负责人汪铮的灵锡APP上显示的核酸检测次数。

一间办公室,一张值班床,很多个夜晚,他就在医院和衣而卧。“突发情况或许就在下一秒,不能耽误。”汪铮说。

在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留观病区承担着医院普通发热门诊点功能,也是市区指定的黄码人员指定就诊处。

今年2月,新一波疫情来袭,留观病区压力陡增。身处留观病区的医护人员就是患者的“定海神针”。

守护,是职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患者血透还没完成,吃不下。”接到隔离人员血透任务后,血透护士陈韵韵身着防护服在留观病区一呆就是14个小时,只在换口罩的间隙喘了口气。患者出院后,专门为陈韵韵送来一束鲜花,感谢她的暖心守护。

奔走,是使命。

为患者得到及时救治,医护人员随时待命。市五院妇产科主任朱亚琴曾在晚上12点半接到汪铮的通知:隔离小区内的孕妇即将生产,是二胎!朱亚琴闻讯而动,待产妇被送达医院时,她已经在产房等候,一直忙到凌晨4点。

“打赢这场战‘疫’,大家要有辛勤付出,更要靠专业、规范以及高效的管理。”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李成万此前作为总领队,带队从无锡出发前往连云港进行支援。到了当地,李成万结合连云港疫情特点迅速制定防控制度,并常态化地给医疗队提供最可靠的保障,常常通宵熬夜。“12天的连续奋战,无锡援连医疗队完满完成任务。这是所有队员共同努力的结果,大家始终保持高度热情克服困难。”李成万说。

守好“大家”,再顾好“小家”。

今年2月22日,本该是市儿童医院护士窦齐齐和女友领证的日子,而他在2月20日接到任务紧急支援市五院,仅有1小时准备时间。“我立即答应,同是护士的女友就在身边,她很理解。”窦齐齐说。

结束了支援市五院任务,正处隔离期间的窦齐齐已经报名参加了疫情支援预备队,随时可能再次出发。“我们约好隔离结束后,尽快领证。她顾着‘小家’,我去守‘大家’。”

看过人间百态,方能感知城市大爱。汪铮说,同事们的奉献、担当,患者的配合和感激,都是他奋战一线的动力,“愿疫情早日过去,大家不负春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