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祭祖扫墓,这是咱们中国人留存千年的传统民俗,在先人墓前祭拜,一是表达对先人的感恩与缅怀之情。也有希望得到先人庇佑之意,尤其在农村为祖先添土修坟更是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而且在农村还流传着一句俗语,叫做坟塌后人发,意思是说在为先人添土修坟的时候,如果发现先人的坟墓有塌陷的地方是好事,这寓意后人会人丁兴旺,财源广进。但在另外一些地区,也流传着一句老话,坟头塌掉,子孙息,坟上无草,绝佳之。意思是坟头塌陷不好,那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到底哪一个才是正确的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下这个话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农村有一种比较普遍的说法,就是下葬三年以内的粉称为新坟。而把三年以上的坟一般成为老坟,对于普通的百姓人家来说,安葬故去的亲人多是用土堆成的坟包,因为新堆起来的坟包土质比较蓬松,又缺少植被。这样,经过雨水的冲刷,难免因为水土流失而出现坟头变小或者塌陷,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另外,按照农村老人的说法,新坟出现一些塌陷,不但不是坏事,反而是好事。每年清明节,为先人添土修坟,修补塌陷,这也寓意着为后人添财。因此,也就有了坟塌后人发的说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对于三年以上的老坟来说,出现坟头塌陷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动物打洞造成的,比如狐狸,猪獾,蛇之类的,动物在坟上打洞。还有就是因为一些放养牲畜造成的破坏,比如牛,羊的踩踏或者猪拱等等。按照老辈人的说法,如果老坟出现塌陷,就不太好了,这后给后代家庭带来不顺。于是也就有了坟头塌掉,子孙息,坟上无草,绝佳之的说法,但这种说法也是没有科学依据的。不过,通常来说,祖先的坟墓在遇到破坏之后就要查明原因,并要进行修补了。不然会被人笑话,认为这家没有后人坟墓才没有人照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般按照习俗,在清明节给老坟添土修坟是没有忌讳的。其实,无论是坟塌后人发也好,还是坟头塌掉,子孙息也罢,这都是古人在提醒后人要不忘祖先恩德。对于先人的坟墓,更要有敬畏之心,主坟出现塌陷要及时修补,这也是传承孝道文化的一种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