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乔娅 高航
4月的河北雄安新区,蛰虫昭苏,万木萌发。油松、栾树、银杏、国槐等组成的丛林,郁郁葱葱,生机盎然。此时,在距离雄安新区600公里的塞罕坝,还是一片冬日景象。
1962年以来,三代塞罕坝人将曾经林木稀疏、风沙肆虐的荒僻高岭,变为百万亩人工林海,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
2017年,雄安新区“千年秀林”工程正式拉开大幕,到今年3月,雄安新区累计造林45.4万亩、2300多万株,森林覆盖率由最初的11%提高到32%。仅用5年时间,万亩秀林郁郁葱葱。
航拍雄安新区“千年秀林”大清河片林。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霍少轩 摄
从塞罕坝到“千年秀林”,循着绿色的召唤,穿行在林海里,从每棵树、每个人身上,我们看到塞罕坝精神,正源源不断地汇聚起强大力量,激励着我们阔步走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奇迹岭”上。
用“匠心”守护“初心”
未建城、先植绿。雄安新区设立以来,一直秉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
33岁的黄雪晨曾经是塞罕坝机械林场总场的施工员和技术员,也是第三代塞罕坝人,对森林充满了感情。2017年4月1日,设立雄安新区的消息传遍大江南北,黄雪晨主动申请到雄安新区支援,成为雄安集团生态建设公司的高级业务主管。
黄雪晨(左二)正在修剪树枝。受访者 供图
“我曾在塞罕坝马蹄坑营林区做过施工员,在尚海纪念林组织过抚育间伐,在月亮山望海楼值过班,现在的我在雄安新区主要负责林业生产工作。”黄雪晨告诉记者,来到雄安新区,除了宣传塞罕坝精神外,还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和在塞罕坝的工作经验,全部投入到新区建设中。
同样来自塞罕坝的杨丽,目前是雄安集团生态建设公司园林事业部的科研人员。“雄安新区生态环境改善工作任重而道远,作为新区生态文明建设者,我们将继续弘扬塞罕坝精神,讲好王尚海、张启恩等第一代务林人艰苦的创业故事,为雄安新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更多力量,让这里的天更蓝、水更绿、城更美。”杨丽说。
“小树苗”有“大作为”
艰苦创业,一直是塞罕坝人奋斗的主旋律。历久弥新的塞罕坝精神,深深镌刻在每一株树木之上,也融入到“千年秀林”的四季与晨昏。
“塞罕坝因为气候比较寒冷、地势多山,主要出产油松、樟子松、云杉等常绿树,按照树木特性,油松比较适宜在雄安新区生长。”黄雪晨告诉记者,油松是主要从塞罕坝引来的。目前,雄安新区已经种植180多万株油松,不仅增强了“千年秀林”抵抗病虫害的能力,也为雄安新区增添了生机和活力。
据了解,“千年秀林”具有异龄、复层、混交的特点,经过世代演替,形成近自然林,不仅能提供优质的生态产品、固定二氧化碳、吸附粉尘、降低噪声,还有一定的自我调节、抵抗病虫害和物种入侵等功能。
航拍雄安新区“千年秀林”大清河片林。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霍少轩 摄
从一棵幼苗到一片林海,从“千年秀林”栽种的第一棵树开始,雄安新区坚持高质量发展,将质量优先、科技保障理念贯穿植树造林全过程,创造了“雄安质量”新标杆。
但是,雄安新区的“千年秀林”绝不是简单的植树造林,而是意在打造高品质生态空间,营造“城在林中、人在景中”的意趣,呈现鸟语花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
5年时间,“千年秀林”已成为周边居民休闲游憩的好去处。雄安新区未来的生活场景,也在这片绿色中逐渐打开。
“千年秀林”已成为周边居民休闲游憩的好去处。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霍少轩 摄
赓续塞罕坝精神 续写“绿色奇迹”
建设美丽中国是一代代人赓续奋斗的成果,在这个伟大过程之中,始终离不开精神的力量。在黄雪晨看来,塞罕坝精神就是推动后来人不断向前的力量。
“我为自己是第三代务林人而骄傲,在塞罕坝的几年,我从听故事开始,逐渐被务林人的精神影响,心生敬佩。每一代务林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精神,但,不变的是三代人都扎根塞罕坝,牢记党和人民交给塞罕坝机械林场的任务,经营管护好首都北部的风沙屏障。”黄雪晨说。
在雄安新区,有不少像黄雪晨一样的年轻造林人,正在塞罕坝精神鼓舞下,追逐着为大地添绿的青春梦想。
“千年秀林”已成为周边居民休闲游憩的好去处。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霍少轩 摄
伟大的时代孕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动伟大的事业。在塞罕坝精神的影响下,黄雪晨在建设“千年秀林”中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在塞罕坝精神的影响下,河北逐绿前行,继续书写着生态文明建设的壮美诗篇。
河北省林业和草原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凤庭表示,到“十三五”末,河北省森林面积达到990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5%,森林蓄积量达1.75亿立方米。全省生态环境显著改善,蓝天白云和绿水青山越来越多。
“建设雄安新区就在眼前,这里是有理想、有抱负的年轻人的大舞台。为大地添绿可以在乡村振兴的路上,也可以在雄安新区的‘千年秀林’建设中。”黄雪晨说。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