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微信好友有1597人,主要是亲朋好友、同学同事和工作上有交集的伙伴。

但每天能有对话沟通的,包括家人、同事和客户在内,也大都不超过10人。看一下朋友圈,除了各位做微商的还算活跃,其他转发内容晒日常的人也日渐稀少。

大家怎么都销声匿迹了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天有事儿见到从前的上司,顺口提起这件事,没想到他微微一笑,发表了一番高论。

他说,因为疫情,很多饭局都省了,而他也已经很久不怎么和人联系了,“人们只有在人生得意的时候才会意气风发”,不是吗?销声匿迹是因为不够意气风发啊

我的这位上司曾经在上市公司做高管,经常在各个论坛会议上做嘉宾,也算是圈子里有点分量的人。四五年前他开始创业,虽然也拿到了两笔投资,但是公司做得不温不火。这两年的疫情下来,他坚持没有裁员,不过我也知道那边的业务只能还算维持着。

这几年他的消息的确是越来越少,许多的圈里的聚会早不见了他的身影,就连他的微信朋友圈也设定为“朋友3日可见”,我打开看时往往是一条直线。

“做人,首先要能对别人有价值。”他说。

他之前还在家上市公司的时候,有不少个业内老板与他关系很好,时常聚在一起活动甚至出行游玩,并且说如果他哪一天单干了一定鼎力支持——这也是他四五年前启动创业的底气。

但真的等到他单干之后,这些关系似乎都失去了作用,那些老板好友大都渐渐疏远。其中有主动疏远了他的,也有他渐渐疏远了别人的。

“我慢慢明白,从前的关系并不是因为我怎么着,而是因为我背后的公司。当背后没了靠山,人的价值也就打了折扣。我对别人没有了价值,对话也就不再能够对等。”

他似乎体会很深。想想也是,除了家人和真正的朋友,谁会没事陪着你闲聊呢?当你对别人没有价值的时候,你和路人又有什么区别?

这两年我的社交圈子不断萎缩,其实也是因为感到了自己对别人价值不大了吧,所以不再愿意抛头露面,唯恐打扰到别人。这是一种自觉吧,只是之前没意识到背后有着这个原因罢了。

如此说来,“被人利用”并不一定就是可悲的。能有被别人利用的价值是对一个人能力的肯定,等到自己对别人没有可利用价值了,才是真正的可悲。(文/岱北柳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