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曾几时,有那么一刹那我觉得自己就像是飘在天空中的一只风筝,但深深感觉到有一根线紧紧连接着我,有时带来问候,有时带来温暖,有时带来期盼。线的这头是我,线的那头则是中心。”廊坊市卫生急救中心后勤保障组组长李超这样说道。
乍暖还寒时,疫情再次席卷而来。廊坊,这个我们生活的家园,一时间迅速按下了暂停键,作为急救先锋,必然也是第一时间归队,在中心领导的紧密安排部署下迅速开展工作,所有急救人再次投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
3月14日晚,李超还在思考如何进一步规范转运流程、统计转运所需物资时,突然接到抽调指令,被派去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工作。简单的将手头工作交接后,他带着中心领导的叮咛嘱托,匆匆前往指挥部报到,他这只风筝也即将离开栖息的港湾,飞向无际的天空。
当推开工作小组房门的那一刻,令他实在惊讶,凌晨3点多,那里仍旧白昼如斯,两位前辈仍在办公桌前紧张有序的工作着。同他们简单打了个招呼后,组长姜维抓电话间隙用着简短精炼的话语介绍了工作任务及内容。随后,同事席明毅便带着他忙碌起来。初来乍到的他,明显低估了这个小组的工作量,电话一个接一个,数据统计报表更新又更新,超级多的信息量扑面而来,压得人喘不过气。作为一个正在成长磨炼中的急救人,一时间他竟有些手忙脚乱,不知所措起来。好在队友们看出了他的异常,他们暂时放下手里繁重的工作,利用这挤出来的一丁点时间耐心指导点拨他,一时间李超感觉他们就像一个个温暖的大白,给他带来了无限的希望和温暖。
第二天,又一位新战友李连玉加入到其中,至此,他们四人小队正式满员,开始了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生死博弈。组长重新梳理了现有工作,结合自身的特点进行了分工。李超领到的主要任务是负责相关点位与定点接收医院之间以及各个定点医院与生命之舟方舱之间的摆渡调度转运工作。这个看似简单平常的工作,但是实际执行起来总是有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处理起来也是异常棘手,不过有着组长以及可爱的队员们做李超的强大后盾,一切困难都是纸老虎,他们共同商讨解决措施,办法总比困难多。作为急救人,他仿佛又回到了调度席位,回到了车组之中,他利用这些年在中心所积累的知识经验,不断完成着一个又一个的生命摆渡任务。转出方,转入方,转运车组之间的无缝衔接则是他面临的最大挑战。因为那里与中心的指挥调度大厅不同,没有信息化技术手段,没有指挥调度系统,没有车载定位系统,更没有无线音视频系统,有的只是手中的那一部似乎二十四小时都在冲着电的手机和永不关机的笔记本电脑。从事过院前急救工作,也从事过急救调度员工作,还从事过中心特勤队员工作的李超,深知这几方的痛楚、辛酸与无奈,而他现在需要的就是做好指挥调度工作,把各个节点有机的串联起来,找出症结所在,思路清晰,指令清楚,目的明确的下发着每一条转运指令到车组。使得调度组与车辆行动组动作高度保持一致,为转运车组扫清一切障碍,最大程度的避免空驶、压车现象。同时,与车组实时互通,及时了解其位置及车组成员工作状态,结合现有及新收到的转运任务,为其规划最优路线,最短行程,最大程度利用有限的车组资源,完成更多的转运任务。
当接到大数量人员转运任务时,更是需要多次反复与转出机构、接收机构进行核实确认,了解每一位转运人员的基本情况、主要症状及家庭关系构成,分层级、分情形、分阶段、分批次制定合理的转运计划,稳步急走,利用现有车组,一口口吃掉大数量转运任务,保证每一位需转运的患者安全的到达接收地点,最终使患者满意,转出机构满意,转运车组满意,接收机构满意。每当收到这四方感谢的话语以及感谢手势图标时,则给了李超他们莫大的心理安慰。
近二十余天的持续工作,陪伴着李超的永远是那轮明月和昏暗的路灯。身体已经严重透支,大家的双眼永远是那么朦胧,嗓子永远是那么干渴,身躯永远是那么的沉重,此刻的他深刻的体会到什么叫做疲惫不堪。此时的大家不愿意多说一句话,不愿意多做出一个动作,交流最多的就是那涣散但依旧坚定的眼神。大家都开玩笑的说,这阵子把这些年的电话全接打了,看见电话亮,听见铃声响就紧张。大家彼此相互打气,相互支撑,熬过一个又一个不眠之夜。
疫情还未结束,大家仍需咬牙坚持。下一步,李超将继续在组长的带领下以及其他队员的帮助下,持续发扬急救中心唯人,厚德,精业,博时,和谐,进取的精神,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发光发热,摆渡生命。疫情终将战胜,春天将会如约而至,而他这只未曾断线的风筝,最终也会顺着线丝飞落回家。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