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文化风情<181> | 红色印记之送粮记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冉庄,镌刻着红色印记,承载着军民团结一家亲及深厚的鱼水之情。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聆听抗战故事,了解抗战时期的冉庄

红色故事讲述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送 粮 记

1938年,共产党派人来到冉庄领导抗日斗争,组织起农、青、妇等群众团体和人民武装,破坏公路、除汉奸、送军粮,群情振奋,抗日的劲头高涨!

1940年麦收后,为了支援根据地的子弟兵,冉庄及周边村捐献粮食近10万斤。同时组成了上百人的送粮队伍,肩挑背扛,大车小辆,人们怀着早日赶走日本侵略者、过上安定日子的信念,日夜兼程,一路向西,朝太行山挺进。

横穿铁路的那个夜晚,乌云遮住了星光,伸手不见五指,步履维艰。铁路,是敌人最重要的封锁线,岗哨密布,探照灯、巡逻队不时出现。送粮队伍正在穿越之时,突然传来一阵枪声,大家立即停止前进。就在这紧急关头,负责警戒的通讯员报告说:“刚才的枪声是敌人巡逻队给自己壮胆的。”虽然有惊无险,但人们还是心急如焚,便加快脚步,顺利进入路西。路途遥远,又是负重而行,脚上打起了血泡,血水洒在黄土路上,却没有一个人喊疼喊累。

就在第二天下午,晚霞映红了半个天空。进入山区,又遇上其他几支送粮队伍,大家合在一起,浩浩荡荡,平添了几许豪气。路上,人们有说有笑,除家长里短、打诨逗趣,还谈论起抗日前景,憧憬着解放后的美好生活。就在人们沉浸在美好向往的时刻,不料从后面传过话来:“注意!加快脚步,后面有小股敌人追踪。”得到消息后,大家不约而同,加快了脚步,在民兵武装的掩护下,送粮队改道前行,与敌人几番周旋,三转两转,就甩掉了敌人跟踪,转危为安。几天后,终于将粮食和一些生活用品安全地送到了目的地,受到部队首长的夸奖。首长们和大家握手、拥抱、谈笑风生的热闹场面,真是一种难忘的经历,让送粮的人们记忆犹新。这真是:军民团结一家亲,骨肉情深心连心;送粮进山传佳话,太行有情抗战人。

交接完毕,人们就要告别子弟兵了,那握着的手、拥抱的胸,迟迟不肯松开。在这难舍难分之际,部队首长站在高处的石坡上大声说:“同志们!军民一家人,让我们把这真挚的感情凝聚成一颗炸弹,将日本侵略者炸得粉碎吧!”话音未落,顿时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回荡在太行山的千沟万壑。

最激动人心的是大家回到冉庄没几天,从唐县那边就传来喜讯:“子弟兵在唐县北部山区,利用有利地形,打了一个大胜仗,缴获了敌人大量武器和弹药。”正如当时一首歌中唱到的:“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

回忆起送粮这件事,曾经的老一辈人,心中仍然有说不出的畅快。

冉庄在党的光辉历史映照下

有着一番令人难忘的历史记忆

红色革命精神在这里不断传承

择一时间

在实地感受红色基因

相信定会有更深的触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