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集 我曾在三星堆修文物(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第四集 我曾在三星堆修文物(一)

编者按:中华英才半月刊社河南融媒体中心《河南的你》栏目,以"挖掘身边榜样,讲述河南人故事、传播河南人声音、展示河南人形象"为宗旨,聚焦全球100位各行各业长期奋斗的“河南人”,记录他们追求美好生活,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感人故事,展现河南出彩形象,汇聚起推动现代化河南建设的磅礴正能量。

一个文物修复师一辈子最大的荣耀

三星堆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2021年3月,被誉为“20世纪人类最重大考古发现之一”的三星堆遗址开启了新一轮的考古发掘,古蜀文明的神秘面纱又揭开了一角。2017年6月-7月,文物修复专家陈少坤受邀到三星堆遗址对瓷器文物进行修复,并在那里待了整整一个多月。在他的职业生涯当中,陈少坤都醉心于三星堆文物修复,看到它们由若干碎片变为一件件国宝,对于古物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修复完成后那种成就感,是一个文物修复工作者一辈子的荣耀。

与文物修复师们穿越时代进行“链接”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总有一些璀璨的明珠在引领着中国的历史进程。而伴随各朝各代出现的历史物品就成了中国历史最好的见证者,所以文物修复是我们研究历史真相的一个重要途径。

近几年,随着《我在故宫修文物》、《国家宝藏》和此次三星堆发掘等现象级的事件推动,国内的文博热达到了一个高峰。如上观众看到的视频一样,不仅给我们视觉上的冲击,让我们能够深入其中,懂得工匠精神的内核。接下来,看文物修复师陈少坤如何与手中的文物“奇幻相遇”,与那些传承千年的文物修复师们穿越时代进行对话。

陈少坤如何与手中的文物“奇幻相遇”

记者在位于郑州文博城陈少坤工作室见到了这位身材魁梧的“大汉”,若不是蓄着“艺术家”的长发,我们很难把他和文物修复专家联系起来。而当我们看到他工作时,他的“安静、细心”与“健谈”的他判若两人。

陈少坤说“雕琢是一个技术活,对于文物的修复更是如此,我们这一行,就是要从一件小小的物件找寻到属于自己的天地。比如面对不同类别的文物,其修复流程、工艺和周期也不甚相同,却需要同样的细心与耐心”。这番话一出口,对于很多人来说就是别有洞天的价值所在。

陈少坤是河南平顶山人,大学时学习计算机专业的他,随着对历史文化的喜爱加深,千年的传统技法和陈旧的工具更饱含传承的温度,开始让他变的“不务正业”,陈少坤与文物相遇更相知,对传统文化的追求,让他一直醉心于老物件修复。陈少坤的爷爷年轻时是锔瓷匠人,奶奶是制香人,从小就耳濡目染,对锔瓷有所了解,但所掌握的技艺比较粗糙。

近距离感受修复师如何延续着文物的生命

在很多人看来文物是珍贵的,因而往往藏而不露的,也是“不近人情”的,离自己太远了,就可以近距离感受它们的美貌和脾性,也可以亲手为它们体检治病,一方面延续着文物的生命,也能提升修复者的情趣、审美、品位、人格,乃至生命。文物是人们创造的,也在被亲近、被触摸、被修复、被体悟的过程中塑造着人们自身。

在华夏广袤的大地上,我们的祖先以伟大的创造力、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凝聚力世世代代繁衍生息,历尽磨难,从远古走到现代,从蒙昧走向文明,五千年来,中华民族走过了一条不寻常的道路。受传统文化的影响,陈少坤对锔瓷工艺越来越着迷,遂到全国各地学习。“耐得住、沉得下”的性格让他在文物修复行业中如鱼得水,在学会了锔瓷工艺后,陈少坤还曾远赴上海拜“无痕修补大师”于爱平,学习“无痕修复技术”,并到重庆博物馆学习文物修复。

文物修复师们的工匠精神

中国文物修复人才奇缺,还有很多精美的文物公众根本不知道、更看不到,而这些文物,现在的修复人几辈子都修不完,陈少坤一入行,便对这个行业有了深思,他将面对未来平凡的岗位、平凡的工作,加入了“工匠精神”的抚慰之后,一切即将的不再平凡!敬请关注下集《我曾在三星堆修复文物》第2集:陈少坤相知“心动”(作者:张丽、黄振华)

大咖名片:

陈少坤,河南平顶山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中国文物学会文物修复专业委员会会员,河南省传拓技艺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