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在这次没有硝烟的战“疫”中,滨海县交警大队四位“60后”大叔,每天上岗兜里揣着治疗高血压、高血脂、心脏病等疾病的药丸在滨海城北高速出入口卡点检查过往车辆和乘客,投身疫情防控,用笃定前行的脚步印证着不变的初心,不老的警魂,留下一幕幕难忘的“警”色。

58岁的县城二中队二级警长詹古春,算得上是滨海公安战斗在防疫一线年龄最大的民警,因为工作负责,为人和气,“老詹师傅”成了同事们对他的尊称,部门领导担心他年纪大夜里寒冷吃不消,但他没有退宿,毅然冲到了抗击疫情的第一线。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不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关键时刻,我们就必须冲在最前面。我年龄是大了点,可我身体没啥大问题,年轻同志能做的工作,我也能做。”

3月23日,是詹古春小组下午2点到夜里10点的卡点执勤,晚饭送到后,他都是让组里的年轻人先吃。他说,孩子们年轻饭量大,吃的快饿的也快,因为我也年轻过。八小时卡点执勤结束后,由于存在执勤排查中可能接触病患的风险,他们要返回统一驻地备勤不能回家,然后等待轮班继续上卡执勤。

“您好,请出示您的苏康码、行程卡、通行证,配合检查。”3月25日夜间,县城三中队二级警长王文华在对过往车辆、人员检查,对没有相关证明的群众,引导至核酸检测点现场进行核酸检测,并根据现场情况,随时协调交通运输部门将群众分流、转运至其他检测点。“不能漏过一辆车、一个人!”一周下来,王文华的嗓子已经沙哑,在核查过程中,依然不忘向每一位群众宣传防疫政策。

57的王文华是一名老警校毕业生,工作阅历丰富,入党26年来,始终以一名合格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多年的路面执勤工作,劳累成疾患了高血压、腰肌劳损,但他没在工作上没有挑轻怕重,依然和年轻人一样工作。

“快放我过去,我父亲已经两天没有吃降压药了,我就去送个药马上返回。”3月26日晚上8时许,张女士开车来到滨海城北高速卡口,急冲冲地想要过卡,民警郭可国连忙拦住,雨水顺着他的帽檐淌下来,淋湿了他的脸,迷糊了他的眼,他下意识地抬起用手,用袖子楷楷脸,仔细地观看张女士的手机上显示的行程码。

“对不起,您的行程码有问题,不能放行,您告诉我您父亲住址,药我们来送,我也吃这种降压药,我理解你的心情,但你放心返回吧。”民警郭可国耐心解释防疫规定。“父亲拿到药了,太谢谢你们了。”不到15分钟,张女士看着回来的警车,焦虑的脸上出现了笑容。

一个8小时的班站下来,郭可国是腰酸腿疼,全身疲惫,经常瘫坐在椅子上好长时间。任谁也不会想到,这位昼夜坚守的老民警,已有26年的高血压病史,每天都要服用一大把痛风药、降压药。57岁的他,2000年转业到滨海公安,大多时间干交警,是县城三中队二级警长,党龄36年,每到关键时刻都冲锋一线,用他自己的话说,咱是当过兵的人,就应该哪里有险难就往哪里冲!

“快!防护棚要被掀翻了,大家赶紧拉住。”3月24日22时,县城三中队二级警长李俊顶着狂风暴雨拼命拽住执勤防护棚。“最近一直下雨,气温骤降,给防疫工作带来了不小的考验。”连续执勤8个小时后,凉丝丝的雨水从李俊的衣领、袖口不断渗出,他的鞋子也早已被雨水浸透,风一吹就是刺骨的寒意。这已不是他第一次在卡口投身疫情防控,早在2020年春节疫情爆发时,他就带病坚持到卡口开展防控工作。

今年57岁的他,又怀揣心脏药,扛起老党员的责任奋战在抗击疫情的最前沿,有时李俊累得胸口发闷,便喝上一口自带的开水,拿出心脏保护药,吃上几粒,略微定定神,便又投入到工作中。年轻的同事看在眼里,都十分不舍,便叫他到值勤车上休息一会,但李俊婉拒道:“疫情期间,警力资源紧张,大家都非常辛苦,既然上了前线,我就要和你们一样。”于他而言,疫情面前,自己的慢性心脏病已经不足挂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