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父母对孩子的爱犹如高山大海,能替孩子抵挡一切能承载一切。

可是,万事总有例外。总有人把自己的不幸、自己的苦恼、自己在外面受的气不断加诸于孩子身上,甚至认为孩子是自己的拖累。

这个时候,无辜的孩子便成了各种负面情绪的存储终端,要么变的乖张暴力,要么变的自闭怯懦。甚至连各种身体的不适也不敢告诉父母,独自承受。

而我就遇到过这样的病例。

被遥控般的少年

这是一个十四岁的少年。

这个少年是他母亲带着来我的门诊的,正常的挂号,正常的候诊,正常的叫号,仿佛一切都很正常。

诊室里面除了我坐的椅子外还有一个供患者坐的椅子,他们进来的时候我对少年说了句坐吧。

正常情况下,患者一般会自己坐下然后和我交谈;或者不排除一些胆子比较小没怎么来过医院的孩子有些拘束,那陪同人员也会提醒孩子坐下。

可这个孩子听到我让他坐的时候就直接看向他母亲,然后他母亲以很生硬的语气说了句“你坐啊”之后,孩子才坐在椅子上。

这一举动,我不禁注意起这一对母子。

母亲肩宽背厚,手粗腿粗,染着黄发,双手胸前交叉,脚上一双低跟短靴,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彪悍。

而少年,一米六左右,体格偏瘦,头发有些乱,坐在椅子上一动不动,眼睛盯着地板。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胆怯。我最开始还以为他是对医院这种环境胆怯。

“小伙子,你怎么不舒服啊?”我问道。

“我就是下面有点不舒服。”他小声回答道。

“你是有点点不舒服吗?你在家愣个说很不舒服啊?”我还没说话,他母亲立马就开始反问少年,语气极不友善。

“是很不舒服,很痒。”少年立马改口。

什么情况这是,这女人为何如此急躁。我对少年母亲说:“你让他慢慢说”。然后对少年说:“你慢慢说,别着急”。

“我就是下面痒,还有白色的东西出来,越挠越痒,挠久了就痛了。”少年的声音仍旧很小。

“不晓得撒子毛病,听到起都感觉不干净。”他母亲又插嘴道。而少年头低的更厉害了。

我对这个女人已经有点烦了,不过还是没有理会她。我拉上遮挡帘,让少年进来让我看看不舒服的地方。

少年站起来后动作有点犹豫,因为要被医生检查会阴区,有点羞涩,这可以理解,并且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多少都会有点羞涩,即便我是男医生。

“你动作快点,莫要慢吞吞的!”他母亲又开始了。而少年听到她母亲说话,立马就快步走到检查帘后面。

就感觉他母亲的话对他就像是圣旨,感觉他就像被遥控的机器人一样,他母亲说什么就是什么。

因为不了解具体情况,我并没有过多的干预,我也没办法干预。

经过检查,这个孩子就是因为包茎引起的包皮垢过多导致的局部刺激而引起的瘙痒症状,。而他所说的有时候会有白色的东西出来,就是这过多的包皮垢从狭小的包皮外口溢出。

少年告诉我,这种瘙痒感已经挺久了,之前也有过,不过没几天就好了,可这次总是好不了,痒的越来越频繁,才忍不住来看的。

【这里简单提一下,包茎、包皮过长而又不做到局部清洁干燥的话就会产生包皮垢,可能会引起瘙痒、炎症、疼痛等症状。若长时间经历这种慢性炎症刺激,则会增加阴茎癌的发病风险。

包茎是手术的适应症,而包皮过长并非一定要手术,但反复炎症,无法做到保持局部清洁干燥的都建议手术,并且手术以后还可以减少性病的传感概率。】

我不敢告诉妈妈

明确病因后就好办了,只需要做包皮环切就行了。我把病因和治疗方案告诉了他母亲。

“要做手术啊,我没得好多钱的,这个手术要好多钱嘛,吃药不得行吗?”这是他母亲的第一反应,在我还没说手术需要多少钱的情况下。

“他这种不做不行,完全包住了,吃药解决不了问题……”我给他母亲解释了病因和手术适应症。

“那要好多钱嘛,我没得钱的,他又没得爸爸。”

没爸爸?我看向少年,少年只是站在检查床边,低头不语。而少年母亲的面部表情和说话语气,却给我一种理所应当、无所谓的感觉。

包皮环切术目前应用最广的方法就是吻合器法,方便快捷效果好,十几分钟完成手术,不过总费用要贵不少。

可这个女人愿意为少年花这个钱吗?

我犹豫了大概五六秒钟,决定给他做袖套状的环切术,虽然耗时间久点,但是比最传统的环切术效果更好,恢复更快,费用更便宜点。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疑问:为什么不给他介绍最传统的包皮环切术,最便宜那种?

那是因为传统环切术虽然最便宜,但是因为破坏了浅层筋膜循环,术后水肿更重,恢复时间更长,这个孩子十六岁,肯定有繁重的学业,没有那么多时间给他在家休息。】

我介绍了吻合器与袖套状环切术两种手术方式。而她也在意料之中的选择便宜的。我长舒一口气,好在她还是同意给孩子手术。

完成准备后,我就给孩子做手术,门诊手术室里只有我、助手、护士、少年。我就问他,为什么那么怕他妈妈,他的爸爸呢,为什么不早点来看,要等到现在才来看?

经过我的保证不会告诉他妈妈以及再三追问后,他才简单的说了他家的情况。

少年的父母在他很小时就离婚了,他跟着母亲,可母亲一直很凶,在他上初中以后就住在学校,母亲爱打麻将,基本不会管他的学习,他有什么事情不会也不敢和母亲说。这次实在是因为局部的瘙痒影响他睡眠了才让母亲带他来看病。

“我有什么事不敢和妈妈说,她会骂我,惹她生气的时候还会不给我钱吃饭,她说我是讨债的。我爸爸没来看过我,反正我记不得他长啥子样子。等我成年我就准备出去打工,只要能养活自己就行。”

少年说话声音不大,打麻药的时候也一声没吭,虽然我知道他是在忍着,可我从他的眼睛里看到的不是坚毅,而是胆怯与慌张,因为胆怯而不敢喊痛。

这个十六岁的少年,给我的感觉是,自卑、胆小,但内心深处又积攒了很多的负面情绪。因为他说到他母亲的时候会不自觉的咬牙。也或许是我的感觉有误,倒希望是我的感觉有误。

手术完成后向少年和他母亲交代了包括后天来换药等注意事项之后他们就走了。母亲在前,少年在后;母亲正常走,少年艰难追;母亲时不时回过头来催促,少年噤若寒蝉的跟上。

手术后隔天是少年自己来换药的,说母亲没时间陪他。好在切口恢复一切都好,少年也没再有瘙痒的症状。

也许是因为帮他解除了身体的疾患,我能看到他对着我的时候脸上的笑意。再次嘱咐了相关注意事项后,这个少年就走了。

我解决不了少年心灵的创伤,但至少能让他身体更加健康。

这就是我亲眼见到过的一对母子。我认为应该是亲生的,因为两个人的眉眼间十分相像。

生其养其而不教其,是为过

要说世界上最无私、最真诚、最厚重的爱是父母之爱,相信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会赞成,可总有百分之一的人会站出来反对,比如这个少年。

可能这位母亲独自带着孩子生活并不容易,可即便不容易,孩子也不该是发泄的对象。动辄谩骂、甚至不让其吃饭,或许还会体罚,导致一个十六岁少年时刻处于对母亲的恐惧中。这些再怎么样都说不过去了。

有时会看到被爆出来的父母虐待孩子的事件,每次看到都会很气愤,都会为这些无辜、无反抗能力的孩子感到痛心和惋惜。他们是在被自己最爱的人一次又一次的伤害。

曾经看到过一句话,大意是:这个世界没有绝对的对错,有的只是角度的不同;一个人不论做了什么在别人看来错误的事情,100次中有99次他都不会认为自己是错的。

认为自己没错,就不会自责,不会自责就不会反省,不会反省也就谈不上改变。不过,这是哲学问题,是我这个凡人达不到的层次。

我想说的是,作为父母,生儿育女却无法负担起该负的责任,把孩子看作是自己的附属品、替代品、甚至累赘,那就是错。要么就别生,生了就好好的对待,好好的教育。

生活可以节俭,可以凑合,但爱不能缺失。生其养其而不教其,就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