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数字化时代,商业世界变得更难预测,各行各业创新不断。这些创新既包括数字化自身的突破,也有随之而来的商业模式创新。比如,随着亚马逊、淘宝等线上平台日益壮大,部分线下门店逐渐消失。

这些创新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也让行业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现在的企业不但要面对同行的竞争,还要应对跨界过来的新对手。面对瞬息万变的商业世界,企业应该怎么办?商业模式应该如何转变?如何提高企业在数字化时代的竞争力?

诺基亚的案例

诺基亚的案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诺基亚曾是叱咤风云的手机巨头,一度成为全球最大的手机制造商,几乎占领全球手机一半的市场份额。要知道,苹果手机目前在全球的市场份额还没有超过 20%。

然而,2007 年之后,诺基亚被苹果和安卓手机迅速碾压并全面溃败。诺基亚 CEO 约玛奥利拉最后说了一句话:我们并没有做错什么,但不知为什么,我们输了。

是啊,当时的诺基亚,无论技术还是创新理念都领先于苹果,但是它仍然失败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实际上,苹果手机刚推出的时候,诺基亚就采购回来拆解研究,但是到最后发现在技术上实在学不到任何新东西。实际上,苹果当时做了一次架构创新,押对了智能手机时代的风口。

类似于苹果这样的架构创新最难识别因为它在部件方面没有任何新的技术突破,只是在架构上(产品、产品构成部分和连接方面)采取了全新的组合方式。苹果把手机的架构进行了统一和简化,让手机开发商可以更容易地开发软件,给用户带来不同的使用体验。

而在诺基亚的生态系统里,手机款式多样,架构纷繁复杂。比如有的手机是 0-9 常规按键,有的和电脑键盘一样。有的手机是竖屏,有的手机是横屏。这导致软件开发费时费力。当有苹果和安卓的单一架构可以选择后,很多软件开发商都不再愿意为诺基亚的架构提供服务。比如当时已经开始流行的打车软件 Uber,就不支持诺基亚手机。

诺基亚有自己根深蒂固的组织架构,所以它的转型不仅仅在产品架构层面,还有组织架构上的转型。这对于很多企业来说都非常困难,诺基亚在手机市场上败北也成了很难避免的事情。

不过,诺基亚并没有因此破产,它凭借着为移动运营商和企业提供 5G 设备生存了下来。

如何应对架构式创新?

如何应对架构式创新?

架构式创新不光发生在手机行业,在其他行业也在蓬勃发展。比如社区团购,相对于传统的菜市场或者网购,它没有多少新技术或部件层面的创新,而是更改了架构,也就是菜农和消费者之间的连接方式。

比如 Uber、滴滴,它们并没有发明手机、地图、支付软件和全球定位系统等部件,但是跟传统的出租车公司相比,它们改变了构架部分,用一种全新的连接方式,让用户能够打到车。

虽然应对架构式创新这件事情很难,但是很多企业也找到了行之有效的方法,非常有借鉴意义。

案例一:富士胶卷

2012 年,柯达破产,富士股价也跌到了历史最低点。后来,富士究竟靠什么成功地活了下来?

富士在面对架构式创新的挑战时,重新考虑了自身的核心能力,认清自己的能力主要在 “成像” 方面。

“成像” 这个能力,不止用于做胶卷、照相机,在医疗行业也大有用处。比如 X 光,拍得越清晰,就越能帮助医生做出正确的诊断。

富士利用自身 “成像” 的能力,成功地在医疗行业占据了一席之地。

案例二:佳明

佳明(GARMIN)公司以前主要做汽车 GPS 导航仪,但是后来很多汽车自带导航,手机也能导航,就不再需要单独购买导航仪了。

产品的连接方式发生了变化,那是不是意味着佳明无法生存下去?

佳明当时也是重新思考了自身的核心能力 ——GPS 定位,适度迁移,进军航天、航海、户外运动等需要精确定位系统的领域,成功应对了架构式创新。

被誉为因特网 “点火人” 的马克安德森,在 2012 年就曾说过这么一句话,“软件正在吃掉这个世界”。也就是说,未来所有的行业都会变成一个软件为王的行业。

这个预言正在实现。数字化时代,软件在各个行业的运用变得愈发重要。很多企业都在思考,如何能够将这些新技术和企业的核心能力、业务场景相结合,拓展到别的领域。这样既能应对架构式创新,又能获得新的增长点而不被市场边界所束缚。这一点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