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年是阿公一百岁诞辰,回忆起那熟悉的脸庞,思绪点点滴滴汇聚起来,涌现心头。我一半的童年时光是在阿公的身边度过的,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留守儿童,但在我的记忆里却没有半分留守的孤独和放纵,留在我脑海中的回忆都是童趣纯真、守护关爱,让我懂得并学会的是善良、节约、自强。

阿公,是温和的、有趣的。那时候的农村,晚上是有点清冷的,没有精彩的电视综艺节目,没有丰富的手机游戏,我和梓芳妹妹最大的乐趣就是围在阿公身边嬉戏打闹,我们都喜欢用手去捻阿公松弛的下巴,逗的阿公哈哈大笑,没有了白天的严肃面容,笑容可掬的和我们一起玩乐。阿公还是一位能工巧匠,他会用竹子编小玩具,会做风筝,在当时买不到玩具的农村里,这可是令其他小朋友羡慕不已的绝活。

小时候,父母为了生计远在几百公里外的惠州打拼,阿公阿婆就是我们最亲近的人了。阿公阿婆对我们的爱点点滴滴记在心头。记得有一次放学,坐着同学的单车,从汤湖前的热水小学回家,一路上开开心心的想着晚上有什么好吃的,结果不小心穿着凉鞋的脚踹进了车轮里,脚指甲一下被车轮的钢丝给刮断了,鲜血瞬间窜了出来。同学把我送回家里,阿公看到后赶紧背着我送到店岗舅公那里包扎清理。那时阿公也七十多岁高龄了,几百米的乡间小路,洒下了他关爱孙子的汗水,留住了孙子对他护犊之情的感恩思念。

回忆起阿公,令我念念不忘的是他做的美食,印象最深的是咸鸭蛋和盐焗鸡。每回餐桌上有这两样美味时,阿公一定会对它们做一个精心的分配。一只咸鸭蛋,一定是要切成四片的;一只盐焗鸡,一顿饭一定是只能就一小块的。当时我也不知道是买不起还是节约,反正每回分到那一片咸鸭蛋、那一块盐焗鸡,都特别特别的香,特别特别的好吃,一直到今天都是我美食记忆中最难忘的、刻在心中的美味。长大后除了铭记着这两样美食,还发现自己不知道什么时候养成了一些习惯,用什么东西都会计算好量,连抹嘴的纸巾我都会一张撕成两半,自己用一半,给同桌人一半。这些习惯应该是阿公在我小时候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回忆起阿公,令我终生难忘的是我们祠堂下到店岗之间的那条乡村小路,其实只有五百米长。在很长的一段时间,这条路就是人们趟出来的一条田间羊肠小道,干旱的时候道路开裂,边沿随时塌方,下雨天则变得泥泞烂滑,寸步难行。附近村庄的小学生背着沉重的书包,村民们挑着沉重的担子走在这样的小道上,总会提心吊胆,担心滑倒摔跤。不记得是哪一年了,阿公号召祠堂下一大家子人捐款出力修路,当时我还年幼懵懂,只知道路修好了我上学的时候就走的轻松多了。现在每次回到老家,都会站在店岗的屋顶上远眺这条小路,阿公在我心目中的形象一下子又活起来了。二十多年过去了,许多人与事都已作古,只有这条水泥小路一直在默默地守护着我们的村庄,守护着附近的村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回忆阿公,他平时总是一副严肃面容,不苟言笑。他教我们要讲礼貌,坐有坐样,站有站样,吃饭要安静,说话要和气,不能吵架,不能打架。我和隔壁堂弟有一次发生了争执,堂弟用竹子打了我,我也准备回敬回去,恰好被阿公看到了,阿公抢下我手里的“作案工具”打了我两下,虽然不痛,但是心里蛮是不服。这样的方式或许在今天看来比较严苛古板,很少家长还能够用在自己孩子身上。而我回想起来,正是阿公的教导让我明白什么叫严于律己,宽于待人,正是阿公对我们的严格管教,让我们家老老少少始终保持彬彬有礼、谦虚谨慎的家风,让散落到各地的祠堂下子弟们纵使一穷二白,也能在各地扎根、生长、融合、发展壮大。

一个家族的兴起需要有一块好的土壤,不能生长在一个好地方,就得搬迁到一个好地方。虽说寒门难出贵子,但阿公在解放初期,在他能力所及的范围内,为我们家族选择了最好的地方——我出生长大的祠堂下,在这里定居扎根。阿公阿婆艰苦奋斗、勤俭持家、言传身教、开枝散叶,才有了祠堂下更为优秀的第二代,为后辈的我们这些第三代提供了更稳定的生活条件。在儿孙眼里,阿公的一生是平凡的,但阿公的精神是伟大的。我很庆幸有在祠堂下生活的这一段宝贵经历,庆幸能在阿公的呵护教导下成长,庆幸一直保持着对阿公和祠堂下的记忆。我以后的人生道路,无论艰难困苦、荆棘丛生,或是阳光普照、一路坦途,都将永远保持祠堂下的优良传统和家风,与人为善,艰苦奋斗,勇于开拓,永远进取。

祝愿百岁的阿公和阿婆在天堂中一样夫唱妇随,看着祠堂下的子子孙孙健康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