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养老院工作的朋友,说了这么一件事。有个80来岁的老头,特别脾气不好,总是打打闹闹的,几次想驱除回家,却是碍于情面始终还是赖着不回。

老头的儿子在政府部门上班,也是通过关系才入住这家口碑不错入住需要排队等号的养老机构,毕竟在当地还算标准比较高的。自然,虽然老头特别闹,精神也时好时坏的,好的时候沉默一点还能正常交流,坏的时候摔东西也经常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儿子来了解释后才知道,老头是怕那些靠近他的人打扰他妻子睡觉,所以才有这些怪动作。老头的妻子年轻时候是个护士,经常上夜班,然后白天补觉,儿子小的时候也是因为妈妈在睡觉而打闹就会被爸爸打,也不敢带同学回来玩。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个习惯还是被重新翻出来了。

可老头的儿子悄悄地说,他妈走了10多年了,他爸刚开始时候知道的,现在年纪大了越来越糊涂,总心里觉得妻子还在,从来没有离开过一样。至于外人的打扰,也是一种幻觉,无非也是因为对妻子的爱如一不变,而采取的一种偏执的做法。其实,在入住养老院前,多少也有点趋势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来什么都忘了,唯独不忘年轻时那个四目相对、彼此挂念的人。人虽然不同频,走得先走,心里却是永存,谁也代替不了。

想起前几年看到的差不多的一个报道。一位年近九旬的老人,在街头拾荒,大概是迷路了。经过追寻,被发现时,只在他身上找到了两样东西:一张17年前爱人离世的火化证明,以及一封44年前他写给爱人的信。

这封信,仅两页纸,信纸已经泛黄,内容也是司空见惯的家庭琐事,却用柔软的力量直抵心灵。民警赶赴现场,耐心询问却得知老人连自己叫什么都不记得了,但他自始至终都将那两样东西紧紧揣在怀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许对他而言,只要还拥有这些,就会证明自己存在过爱过的痕迹。

信的落款时间是“1977年4月30日”,也就是44年前,名字落款是“生”,信的开头是“亲爱的馨”。写信的时候,已经是40多岁的中年人。还能以这样的方式交流,比起现在中年婚姻的“纯友谊”,显得可贵的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信中写道:“缝纫机已买好,准备叫公社的汽车把腿捎回去,是用草包包起来的……我可能5月10号前后才能回去,您不要着急……”当时,缝纫机还刚刚时兴,可以出“生”给“馨”买缝纫机,是相当宠溺的,可能花了几个月甚至存了一两年的积蓄。

即使有一天,你不在我身边了。我也要用尽全力守护关于你的回忆。也许,这就是爱情最美好的模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