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永奇

字数 | 1495

阅读时长 | 3分钟

静菲:

抛开疫情的影响,如何看待最近互联网公司裁员?

永奇:

以前有一篇文章叫《美团的边界在哪里》,讲的就是互联网公司的平台属性几乎可以包揽所有了。

但事实上,不管是美团还是其他互联网公司都是有边界的。

首先是人的边界,中国网民的数量已经达到顶点了。

2021年8月份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11亿。相较于2020年12月,仅增长2175万。

所以,网民的数量在中国已经很难出现爆炸式的增长。

因此,对于一些互联网企业来说,以前的快速增长是建立在中国巨大的人口红利基础上的,现在人口的红利逐渐消失(数量层面),所以不具备持续大规模扩张的人口基础,除非出海,但是目前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出海成功的并不多。

在规模无法持续大幅度扩张的情况下,裁员也属于正常。

静菲:

中国人口增长虽然放缓,但是还是有大量的人口,为何互联网企业不能在14亿人中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

永奇:

除了人的边界外,互联网公司业务范围的边界也越来越清晰,以前我们说无商不电,就是所有的商业都可以电商化,但是目前来说这个并不正确。

例如,早些时候大量的互联网公司涉足金融业务,前两年又开始盯上了菜篮子(卖菜)。

不管是金融业务还是卖菜业务,最后,由国家出面给按了暂停键。

这也证明,互联网企业能做的业务范围也几乎到了边界,这并不是说社会给的少,而是它们做的已经够多,不能再扩了,也不能再用资本来寻找自己的边界了。

不能出国,也不能拓宽业务领域的时候,就只能考虑降本增效,裁员就是降本增效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静菲:

像互联网公司的这种爆发式增长,正常吗?

永奇:

放在特定的时间段内是正常的,但是从历史角度看,其实这样的快速发展不是常态,几千年的历史大部分时间都是缓慢增长。

放在中国社会也是如此,这二十多年我们可能已经习惯了快速增长,但是这不是常态,也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

对任何一个行业来说,增长不是唯一的目标,因为没有一个行业可以永远增长。

互联网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还追求每年百分之多少的增长率,就不现实了。

欧洲有一些国家的经济可能几年都不增长,比较平稳,企业也是一样,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就是慢增长,有些甚至是不增长,企业要适应这种状态。

一个新的东西迸发出来之后,呈现几何式增长,这在历史上是很少的。

互联网一年产生的信息量可能是过去几百年信息量的总和,它只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一种状态,但不能长久。

慢下来才是常态,人类历史也是一样。

静菲:

怎么看待中国互联网这二十多年的发展?

永奇:

中国互联网发展已经到了一个相对比较高的水平。

整个社会的发展水平还没有达到和互联网的发展相匹配,比如说我们社会的文化建设,各种法律法规的建设都落后于互联网的发展,所以在互联网的发展方面也产生了很多的负面作用。

如果互联网再这么狂奔下去,有与社会脱缰的风险。

比如外卖的环境污染问题,以及随着外卖而兴起的预制餐的卫生问题等等,各大电商企业为了卖货各种促销让消费越来越走向畸形,短视频领域的各种无底线等等。

都是由于互联网发展太快,我们的文化建设制度建设法律法规却没有跟上而形成的弊端。

静菲:

未来在互联网领域还有没有爆发式增长的空间?

永奇:

中国互联网的发展主要在应用层面,而且基础架构方面,中国的互联网还和国际先进水平有很大的差距,未来在应用层面的发展会放缓,而在基础架构方面还会有不错的增长。

只是这方面的增长不可能像在互联网应用层的增长那样快,是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需要持续的投入。

大的互联网公司,已经功成名就,也该静下心来做一些社会所需要的事情,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一些贡献。

本文为永奇访谈原创,如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