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有我,义不容辞。通安镇创新社区治理模式,广泛动员党员群众实施联防联控,精准实施“1+N”楼道长管理模式,从空间上全方位、时间上全天候、对象上全覆盖三个维度,织密疫情防控网,守护居民群众健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N”管理,激活防疫“神经末梢”

根据镇党委统一部署安排,由镇领导班子成员蹲点联系社区,在原有的专职网格员、楼道长和街巷长队伍管理上,进一步优化管理体系,根据小区形态、房屋结构和地域特征,分类指导,精准实施“1+N”楼道长管理模式。针对高层小区,1个单元配置1名单元小组长;针对多层小区,1个楼栋配置1名楼道长+1名党员志愿者或居民骨干;针对老镇区开放性特征,将原有4个网格细化为17个街巷,按照“1+4+17”配置1名网格长+4名专职网格员+17名街巷长。

“扫码神器”助力,严把门岗“疫线关”

“您好,请您出示苏康码、行程卡、出入证、佩戴好口罩、配合工作人员进行体温测量……”凌晨12点,在华通一区门岗,身穿红马甲的楼道长张惠芝通过手中的“扫码神器”逐一检查进入小区车辆人员信息。门岗是社区防疫的第一道关口,目前通安镇统一为各小区门岗分别配置3台智能扫码器,可根据健康码颜色、行程卡是否带星、车牌号作出对应处置提示。据悉,通安镇按照“社区+物业”或“机关下沉干部+城管或辅警”或“党员+网格员+志愿者”等配置,积极充实小区门岗人员力量,通过严格“四查一测”,瞄准重点时段与重点人群,及时联动其他防控小组落实管控措施,共同守好社区的“安全门”。

“多员”联动,提升资源统筹“加速度”

通安镇各社区招募中共党员与居民骨干充实楼道长(单元长)队伍,科学划分人、地、事、物等全部要素,将党员、楼道长、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多员”定点、定位到网格。依靠群众力量、集群众之智慧形成合力,发挥熟悉楼栋人员作用,快速高效排查所有居住人员,不落一人。建立“微信群组”,在走访扫楼的基础上,依托楼栋微信群,及时宣传告知防疫政策,提高群众信息获取渠道,主动做好报备配合。跟踪“重点群体”,通过全面摸排,掌握居住信息后,楼道长(单元长)对重点地区户籍、近期搬入、短期流动人员等进行每日动态跟踪,查实查细。

“扫楼敲门”行动,打通防疫“最后一米”

“您好,我是小区里的楼道长,由于疫情防控需要,要跟您确认一下家里住了多少人?近期是否有家人从外地返苏情况?……”通安镇各社区组织楼道长(单元长)开展了“扫楼式”的排查工作,对每家每户进行动态监测,共出动楼道长、志愿者共计820人次,近三日内完成辖区内27748户居民排查,排查率达100%。同时,加强宣传引导力度,告知疫情防控要求,提醒居民提升自我防护意识,打通疫情防控“最后一米”,营造群防群控的良好氛围。

通安镇充分发挥社区协调各方、广泛动员的能力,最大化凝聚组织优势、服务资源、服务功能,精准实施“1+N”楼道长管理模式,尽职尽责当好社区防疫“守门员”,确保防疫工作不“断层”,应急处置不“断线”。(通社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