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在1918年前后,世界上第一支冲锋枪就诞生了,它就是德国MP18冲锋枪,仍然采用经过精密的加工零部件和木制枪托。
像MP18冲锋枪这样的武器在当时的军队中非常受欢迎,因为它的优点是便携、小巧,而且还具备全自动射击。
德国早期的冲锋枪MP18
1927年,在山东青岛生产的MP18冲锋枪
尽管如此,但是因为其成本太高,导致了很多军队不能大批量采购,所以这也间接造成了冲锋枪的发展滞后了十多年。
当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全金属可折叠式枪托的MP38和MP40问世后,才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二战期间的MP40冲锋枪
德国人设计的冲锋枪比之前大家印象中的更轻便小巧,此时盟军使用的仍然还是老掉牙的汤普森冲锋枪。
从1941年后,英国开始生产斯登冲锋枪,这种“临时”设计的创新方案。斯登的重量只有2.95千克,使用门槛低,制造成本也不到10美元。
虽然斯登冲锋枪在战斗中足够有效,但是因为太过于廉价,所以并没有受到英联邦军队的青睐。无论如何,战争始终证明了斯登冲锋枪是成功的。
与此同时,斯登冲锋枪同样也引起了美国武器设计师的注意;他们希望用自己的设计复制斯登的成功。
在1938年时,美国军方就采用了汤普森冲锋枪,但是到了1941年战争蔓延至美国时,汤普森的服役数量仍然少得可怜。
因为战争初期的汤普森冲锋枪不仅要供应给美军使用,同时还提供给英军以及其他国家,所以战争到来时,他们才发现自己根本没有冲锋枪可用。
汤普森的制造工艺非常严格,而且它还具有两个非常致命的缺点。第一就是重,M1928型汤普森冲锋枪的重量高达4.9公斤。
另一个缺点就是造价非常高,战争之前一支汤普森冲锋枪的生产成本高达209美元,而简化后M1型成本降低至70美元;再进一步简化的M1A1型成本降低至45美元。
在战争时期,各个国家对原材料的需求很大,况且战争的费用支出也远远超出预期。而经过了一系列简化的汤普森冲锋枪,成本还是太高。
为了推陈出新,美国陆军军械部的雷尼·斯图德勒(Renee Studler)上校被赋予开发冲锋枪的任务,其重点是易于使用、简单以及制造成本低。
斯图德勒找到了乔治·海德、弗雷德里克·桑普森两位大师,并且组建了团队。其中,桑普森是冲压和金属结构领域的专家,另外他还在通用汽车公司就职。而乔治·海德则是著名的武器设计工程师。
M3冲锋枪的制造工艺使用的都是冲压、压制以及点焊的金属制作而成。
后端包括一个由铁丝弯曲制成的可伸缩枪托,枪托的前部有螺纹孔,可以接上毛刷用来清洁步枪。也可以把枪托当做通条使用。
M3冲锋枪因为外形长得像注油枪,所以获得了“黄油枪”的称号。
因为制造材料和生产成本极低,所以它可以迅速发配给全国的各个机械厂制造,用不了多长时间,M3的供应就能满足美军使用。
1944年6月,登陆诺曼底之前,一名伞兵手里拿着M3冲锋枪
1942年12月12日,M3冲锋枪正式被美军采用,这种发射.45口径的武器,被当成了具有革命性的创新设计。
尽管还有一段时间M3才能参与战争,但是到了1942年年底时,它已经完成了一系列评估和测试,并且准备大批量生产,当时仅通用汽车的转向灯部门就生产了60万支。
M3冲锋枪使用的是自由枪机原理,只有全自动模式;但是射速低,每分钟只能发射450发子弹,所以这也导致了该枪的可控性很高,大多数士兵都可以轻而易举地将子弹一次性射光。
M3冲锋枪还有一个非常出色的设计,就是使用了两个导杆和复进环,可以调节弹簧的力度,以控制射击时枪机后坐不会冲击到机匣尾部,从而可以有效地降低后坐力。
手枪式的握把和机匣采用一体冲压成型,表面还有防滑纹路。M3冲锋枪的结构非常牢靠,机匣和枪管被焊接到了一起,前端还有一个铁环固定,使得枪管不易松动,而且还易于拆下。
M3冲锋枪的抛壳窗也同时起到保险作用,当抛壳窗打开时,武器才可以开火。当抛壳窗关闭时,武器处于安全模式,无法进行射击。
抛壳窗兼顾保险
因为M3的枪机上有一个缺口,与之对应的是抛壳窗盖上也有一个凸起的铁块,只有当抛壳窗盖打开时,枪机才不会受约束。毫无疑问,这种设计方式的确很新颖,也非常有效,而且很安全。
早期的M3冲锋枪有两个缺点,但是到了后来M3A1中得到了改进。最初的拉机柄复杂且易碎,还很容易被掰断;同时拆卸时还非常困难,需要先拆下扳机组才能去下拉机柄。
M3A1冲锋枪到了1944年12月才被采用,而此时已经接近了战争末期,所以它只有一小部分被用于战争。
M3a1的改进也非常简单,首先是武器右侧的拉机柄被取消掉,取而代之的是在枪机上镂一个“指孔”,射击前只需要打开抛壳窗,用中指把枪机往后拉,直到被卡住即可。
M3A1冲锋枪的枪托也得到了改进;尾部增加了弧度,使它可以当做扳手使用,同时内侧还可以用来收藏弹匣。
M3A1的弹匣还增加了塑料盖子,为了保持弹匣的干净,使用时将塑料盖子掰掉即可。
M3冲锋枪通过了战争的考验,被证明是一支非常可靠的武器,尤其是在简化生产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它的成本也可以说是世界上最低的冲锋枪之一。
因为生产成本极低,所以早期的M3黄油枪被当作是一次性武器,用完就丢掉,毕竟它的成本也只有20美元。
1944年6月诺曼底登陆之后,M3黄油枪的供应明显不足,而且前线士兵手里的M3拉机柄也经常断裂。所以士兵为了弥补武器不足的问题,在机匣的右方凿开了一个长槽,通过长槽连接枪机被焊上了一个简易的拉机柄,使得枪机能够来回运动。
1944年,美军还提出了将.30卡宾弹塞进M3冲锋枪内,而且还生产了3支作为实验,这几支实验枪被叫做T29。后来因为发现.30口径的膛压过高,M3冲锋枪无法承受,所以该实验就不了了之了。
1944年10月,美国士兵向比利时士兵展示M3冲锋枪
1944年10月,一名肩扛M1917勃朗宁机枪,背着M3冲锋枪的士兵
另外一个实验型是一种弯曲枪管的M3冲锋枪,本意给坦克乘员使用,因为使用这样的弯曲枪管,乘员就可以躲在坦克内,不用露头就可以向外面射击。
虽然经过简单的测试,但最终还是没完成研发,该项目也随着二战的结束而告终。
不得不说M3冲锋枪的压力挺大的,要经历各种脑洞大开的设计,但这也侧面证明二战期间美国在轻武器方面的滞后。
在1945年,大约有25000支M3冲锋枪被交付给了OSS(中央情报局的前身),通过更换枪管和枪机,可以发射9×19mm帕拉贝鲁姆手枪弹。同时弹匣井也被改装过,可以直接插入英国斯登冲锋枪的弹匣。
嫌弃M3冲锋枪的弹容量太少,所以他把三个弹匣捆一起
为了满足OSS的要求,贝尔实验室还专门设计了一种带消音器的M3冲锋枪,以方便OSS在执行特殊任务时使用。最终,这一批带消音器的武器被卖到了欧洲和亚洲的各个国家。
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时,M3冲锋枪仍然服役于美军,到了这个时候不是说M3冲锋枪有多可靠,而是美军真的找不到其他代替品。
1950年9月,朝鲜战争时期,一名美国士兵手持M3冲锋枪
从这段时间内看美国的武器进化就可以看出,M14配备了手枪式握把和折叠枪托;M16步枪也被改成了冲锋枪的样子;AR15演变成了XM177等,但是并没有一个方案是成功的。
时至1990年代中期,M3A1冲锋枪还在美国军队的装甲车中服役,由此可见其他改进方案均不奏效。
2009年菲律宾海军手中的M3冲锋枪
MP40和M3冲锋枪
纵观历史(他们没历史),美国从未制造过能超越M3黄油枪的武器,而且最初不被军方看好。
但是他们别无选择,M3也在质疑声中走上了战场,并且在多次冲突中证明了自身的价值。
与其说M3冲锋枪是美国最创新的武器,倒不如说它是二战中最有效的“偏方”。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