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岛红树林智能科技培训学校产教车间,一张织好的地毯悬挂在地毯织机上,地毯上多啦A梦的图案分外惹眼,这是学校学生刚刚完成的作品。在地毯织机东侧,几名学生正在电路板旁忙碌着,北侧还有一条象棋智能制造生产线,供学生实践使用。

青岛红树林智能科技培训学校是青岛红树林科技有限公司与各大中专本科院校共同成立的集产业人才培养、科技成果转化、产品研发与优质资源共享为一体的现代产业学院。学校围绕工业机器人、人工智能、智能制造专业,以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着力培养理论素养高、实践能力强的实用型工业机器人技术人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众所周知,企业与人才之间一直存在“资源对接”问题,企业求贤若渴,却很难招到合适的人才,人才迫切需要就业却因种种原因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如何解决企业需求与人才需求之间的矛盾?在青岛红树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希胜看来,最重要的是做好衔接,针对企业需求,为企业培养合适的人才。

“我们学校采取项目式教学,以项目为主线,将项目中所用的知识点进行拆解,形成课程体系。学生跟着这个课程体系学下来就能掌握实际应用中所用到的所有知识,可以触类旁通,直接参与到企业的实际项目中。”周希胜介绍说,近期公司刚刚接到了装载机组装产线订单,后期会将该项目研发中用到的知识进行拆解,“做这个项目需要运用到机械课程、机器人综合课程、仿真模拟、电工电子以及PLC编程、机器视觉等多个知识点,老师会将这些课程的理论知识一一教给学生,然后再手把手带着他们一起参与到项目中,让学生真正掌握并学会实际应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了解,由于学校用于教学的所有项目都是公司实际接到的订单,因此,学校内设有两条产线,一条产教产线、一条产业产线。其中产教产线包括指尖陀螺仪智能制造生产线、光机电一体机器人实训流水线、解魔方机器人、移动机器人等,产业产线可研发生产食品生产、加工、包装线,3D打印,全自动标本分拣处理系统等。以研发促进人才培养,以人才培养推动产业发展,青岛红树林智能科技培训学校打造出一条产学研融合发展的创新人才培养服务体系。

通过这种培养模式,学校每年向企业输送人才约200余人,“去年有两名学生签约去了鼎信,还有的去了博世通、恒拓物流等企业。”周希胜表示,目前学校有13所合作学校,近千家合作企业,年产值近1000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来学校学习了大概1年多的时间,主修了电力拖动、机械设计、数字孪生、程序设计、工业机器人、工业视觉等课程,跟着老师做了智能扫地机器人研发、试产和生产制造全过程项目跟踪,更深入理解了工程师的价值在于实践创新和思想上的改变,今年年初在学校的推荐下面试了一家企业,等毕业就可以直接就业了。”青岛红树林智能科技培训学校学生王兵兵说。

近年来,青岛红树林科技有限公司以青岛为总部,分别在北京、深圳、南京、长春、西安、郑州等地建立办事处机构及合资公司。“后期,我们将扎实推进项目式教学,为企业培养更多专业技术人才,同时强化与区内企业的沟通对接,发展企业员工的再培训业务,搭建服务人才与企业交流的‘直通车’。”周希胜说。

刘文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