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钞票先“贬值”了。跟央行无关,跟物价有关。以最基本的生活物资蔬菜为例,相信不少人网上看过,那可不是一点半点地涨,是近乎离谱的涨幅往上翻。连经济学家都大呼“难以承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

还以蔬菜为例,就个人的了解,目前上海居民吃菜主要有两个渠道,一是社区周边解封的菜店老板配送,由于社区居民平时就和这些菜店老板相熟,他们的价格虽然也要随行就市,跟着涨了不少,但相对外面的某些天价菜来讲,还是相对好一些(下图是本人所在群里的老板娘报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模式的缺点是菜的品种少、数量少。老板娘在群里一冒泡,马上就有很多人做好了开抢准备。把当日菜品报上来后,用不了多久就会被订光。

菜店也接受“预售”模式,你可以提前告知你想要的种类,正常的普通菜类,老板娘会记下来,但并不保障一定能到,也要看运气,现在买菜被“鸽”是很正常的事。如果你要的是一些非主流的俏货,老板娘当场就把你劝退了。

另一种买菜模式就是通过各种“团”,不得不说这些团真像多拉A梦的百宝袋,能够提供的货品,应该尽有。只是这价格… 一颗卷心菜比广州飞上海的机票都值钱,相信大家段子也看得够多了,不多说了 。

网上不少人说上海买不到菜,准确点说是买不起(舍不得买)菜。只要你会用手机,微信或支付宝的余额足够多,基本上不会买不到菜,至少笔者所在的小区是这种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

问题来了,上海的菜贵在哪里?蔬菜如同其他商品一样,决定价格的无非是货源成本、物流环节、终端定价。挨个分析一下,并不需要多高深的学问。

先说货源,上海疫情严峻的时候,其他城市并没有大的影响,前几天又有媒体专门做了调研,为上海供菜的外省市产地供应情况都很稳定,并不存在缺菜的现象。而且我本人也从外地亲友那里得知,有些地方不仅蔬菜供应充足,还有的因疫情影响,无法外销,甚至出现了低价都卖不出去的现象。真是应了那句话,旱的旱死,涝的涝死。由此来看,蔬菜供给方面的问题基本不存在。

再说终端售价,就在前两天上海疫情工作发布会上,市场监管局相关领导对哄抬物价等行为做了相关说明,甚至不少被不少网友解读为这是要对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的商贩秋后算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在上海能提供蔬菜的商家非常清楚,比如解除封控的卖场超市、外送平台、个体菜店,以及涌现出的各种“团”。他们的货源、渠道、进货价并不难追溯。

但这里有一个关键点,那就是如何界定“哄抬物价”。笔者从权威机构发布的相关内容中找到了一些描述,但大都以定性为主,比如操纵市场价格、捏造散布涨价信息等。并没有可以量化的参考依据,比如相关品类不得超过当地往日价格的xx%,或者不得超过全国水平的xx%等。

笔者是普通百姓,可能对这些问题的了解不够深入,有懂的朋友或专家也可以帮大家普及一下。相信这个问题是很多普通百姓都想知道的,先要知道怎么执行,才能更好地监督执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一个就是物流环节的问题,这也是被大家诟病较多的话题。不仅网上很多消息都谈到物流车进上海难,连京东平台上至CEO徐雷,下至普通员工都或委婉或直接的表达到了自己的“情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在这两天,网上还传出京东物流为了支援上海,选择了武汉初期那种“自杀式物流”的方式向上海运送物资。京东从多地调派多批次快递小哥,他们进上海前做好了各种疫苗和检测的工作,进上海后就做好被隔离的准备,相当于只进不出、前赴后继。所以才有了“自杀式物流”这种颇带悲情色彩的说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一个人人都懂的简单道理,即使外部资源并不缺乏的情况下,如果物流不能通畅,也会造成物价高涨的堰塞湖。

第一财经有一篇文章《3万一趟也没有司机愿意跑上海!疫情下的跨省物流有多难?》,分析了物流环节存在的几个障碍。当中举了一个例子,一车30吨的食用油,从山东运输到上海,平常的运费在7000元左右,现在已经涨到25000元到30000元,还是没有司机接单。

原因主要是运输途中层层关卡,回去还要行程码带星隔离,耽误司机收入,划不来。还有一个原因,跨省通行证难拿,跑趟上海累人累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

在特殊时期,为了控制疫情,出现各种政策上的限制和规定,理论上有情可原,但实际上的确给所有居住在上海的老百姓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最明显最直接的就是上海先 “膨胀”了,老百姓皮夹子既“瘪”又“贬”了。更让人担心的是,这种情况还要持续多久?

图片来自网络 侵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侵删

上海物价上涨、菜价高企的“堵点”,连我们普通百姓都知道,相信专家学者以及相关部门,会更加清楚。在疫情防控的前提下,这样的问题如何解决,多久能解决,也许是个复杂的系统性问题,但毕竟事关民生,相信广大百姓都在期待着蔬菜水果“既吃的到,又吃的起”的那一天。

期待上海可以早日战胜疫情,让一切如常,加油!